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有这样一群“银发老兵”——6台卷接机组,它们的平均役龄超过了15年,其中最老的一台设备已经服役20年。
伴随着长时间的运行累积,设备上胶系统管路老化、电控组件失效、零部件磨损等问题频繁发生,设备性能下降和上胶质量不稳定现象愈发严重。如何让“老”设备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了卷包二车间卷接机械修理作业区技术团队当前急需攻关的重点课题。
为了重新激活这些“老伙计”,技术团队很快锁定了设备的上胶系统。
破局者的抉择
首先开启的是研发工作,究竟是选择保守的局部升级,还是激进的整体改造,技术团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局部升级虽然技术路线简单,在短期内可投入生产,但是升级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规避原有上胶系统的种种弊端。于是,在对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喷涂式上胶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后,大家一致决定:“抛弃打补丁,要改就改个大的,自主设计改造一套我们自己的喷涂式上胶系统!”
拆除设备原有上胶装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代国产喷涂式上胶系统于2021年研制成功,并于当年12月试装于车间卷接机组,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新系统的表现。
然而“意外”还是来了,新系统的运行效率急转直下,漏气、飞边等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控制屏上的故障代码一行接一行,新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攻坚克难的试错
在国内,由于没有在此类型号的卷接设备上改装国产接装纸喷涂式上胶系统的先例,工厂技术人员手上没有可供参考的一线运行数据,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反复调整、不断试错、持续累积,就是车间攻坚团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观察记录设备运行状态
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大家一咬牙,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稳定运行半个小时”。
于是,团队成员纷纷化身“故障猎手”,通过重新设计导纸辊的位置、改进负压发生装置气路控制阀逻辑等一系列精准举措,优化了接装纸的上胶质量,降低了设备的故障停机次数......
随着设备问题的一一化解,从最初的“半个小时”,到后来的“三个小时”,新系统的稳定运行记录被不断突破刷新,设备生产效能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更进一步的升级
“新系统只是能够正常运转起来而已,距离大家心目中的完美成品还有很远的距离”,技术人员表示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在困扰着他们,比如:长时间运行后喷胶嘴清洗不干净、振荡器没有实现独立电机驱动、编码器信号不同步等等,新系统的利器铸造之路还未停止。
“有问题,说明还有提升和改进的空间”,他们都在憋着一股子劲,一定要做出最完美的产品才好。于是,技术人员开始针对第一代产品的喷嘴头清洁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和功能附件进行集中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第二代产品。
讨论研究改进方案
第二代产品继承和保留了前代产品的各项调试经验和成果,彻底解决了新系统电气控制方面的遗留问题。
就在大家即将庆祝胜利之时,一个小小的隐患又悄然浮现了出来:即便已经数次调整了清洁水的循环系统逻辑,但在设备启动和停机过程中,仍有一定概率存在喷嘴头清洁不净的情况。大家反复推演了无数种解决方案,结局都是失败,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改造工作陷入僵局。有人说道:“只是一个小问题,要不算了。”然而,技术团队不甘心,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于是,他们再次作出了艰难的决定:“推倒重来,重新设计一个喷嘴头模组!”
解决顽疾的蜕变
在深度研发近一年后,搭载全新设计的旋转式喷嘴头模组方案的第三代产品正式登场,终于彻底解决了喷胶嘴清洁不净的顽疾。
当看到重新焕发生机的卷接设备唱出轻快的“进行曲”,技术团队感叹:“一切的‘折腾’都是值得的!”实用新型专利顺利拿下,发明专利也正在申请中。
经三次迭代后的上胶系统
待卷接设备运行稳定后,经过反复观察实验,团队认为,这套自主改造的第三代涂胶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可以推广运用至其他机组。于是,各机组相继换装。此时距离首台设备试装第一代产品已过去了2年。
调试安装第三代涂胶式新型上胶系统
截至目前,车间已率先完成技术改造的机组设备运行效率提升9%,烟支漏气、接装纸皱纹等缺陷发生频率降低30%,在车间同型设备横向对比中展现优势。
这台自主设计改造的国产喷涂式上胶系统诞生,使得玉溪卷烟厂这批老旧设备“焕发新生”,工厂技术团队打破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开发出的精密喷胶组件,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方法论,为传统制造业破局求变增添了鲜活注脚。
漫漫升级改造路,正是流淌在大家血液里的“工程师文化”——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敢于尝试,敢于推倒重来,铸就了这台自主研发制造、技术领先的接装纸喷涂式上胶系统。
内容来源:玉溪卷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