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57|评论: 0

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袁竹山水画作品选》 作者:李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9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逍遥山水,丹青载道

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袁竹山水画作品选》
作者:李栎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长河中,袁竹的山水画作如同一股清泉,既涤荡了传统水墨的程式化窠臼,又以“逍遥山水”之名开辟出一片精神自由之境。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袁竹山水画作品选》,不仅是对这位逍遥画派创始人艺术成就的系统梳理,更是一部以实践诠释“画以载道”哲学理念的现代美学教科书。
一、逍遥画派:传统与现代的跨界对话
袁竹的山水画,以“豹纹斑”“牛毛纹”两大独创皴法为标志,将中国画的写意精髓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视觉张力熔铸一炉。他的画作中,山峦不再是静态的自然符号,而是通过“豹纹斑”的肌理呈现出动态的生命力,仿佛岩石在时光中呼吸;而“牛毛纹”则以细密交错的笔触,模拟草木生长的韵律,赋予画面以流动的诗意。这种技法创新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宋代米氏云山“米点皴”与元代黄公望“披麻皴”的哲学解构与重构,正如评论家所言:“古有道德经,今有逍遥画。”
作品中,《金牛古道》以苍劲的牛毛纹勾勒出蜀道艰险的历史厚重感,而《鱼跃龙门》则以豹纹斑的抽象笔触暗喻道家“为而不争”的智慧,将传统鲤鱼跳龙门的世俗寓意升华为对人类命运的哲学关照。这种“绝似又绝不似”的意象表达,恰如黄宾虹所言“真画”境界,既超越了形似之拘,又直抵物象之神。
二、丹青载道:艺术与哲思的交响
袁竹的画作,是庄子“逍遥游”精神的视觉化呈现。他以笔墨为舟楫,在《圣山仙境》中构建“天地与我并生”的宇宙观,又在《空灵》中以留白与墨色的虚实相生,隐喻“大道至简”的东方智慧。画面中的山水不再是客观景物的复刻,而是心象与道境的交融,正如《逍遥天下》歌词所咏:“一杆画笔绘出江山多娇,一壶老酒迸发芳香味道。”
这种艺术哲学的实现,源于袁竹对老庄思想的深刻体悟。他摒弃了传统文人画对“出世”的单一追求,转而以“入世”的姿态,将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转化为画面中的张力。例如《拥抱太阳》一作,以泼墨的豪放与金粉的璀璨交织,既是对生命热力的礼赞,亦暗含对工业文明异化的反思。这种“以画问道”的创作理念,使其作品成为当代人寻求精神栖居的视觉寓言。
三、教学范本:传承与突破的双重价值
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范本,此书的编纂凸显了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维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主编的权威性,确保了教材的学术高度;而21幅作品的精选,则系统展示了袁竹从传统皴法解构到逍遥风格成型的完整脉络。例如《高山飞瀑》中,传统斧劈皴的刚劲被豹纹斑的律动柔化,形成“刚柔相济”的视觉语法,为后学者提供了技法创新的方法论示范。
更重要的是,教材通过袁竹的个案,重新定义了“学院派”的边界。他虽非科班出身,却以“功夫在画外”的哲思路径,打破了技法训练的单一维度。书中收录的《纹江》一作,以书法性笔触的即兴挥洒,印证了陈寅恪“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艺术真谛,为美术教育注入了“以心驭笔”的灵性维度。
四、文化坐标:从巴蜀到世界的艺术突围
作为四川籍画家,袁竹的创作深深植根于巴蜀文化的土壤。《金牛古道》中对蜀道历史肌理的再现,《秋韵》里对川西丘陵地貌的抽象提炼,无不彰显地域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然而,他的艺术视野早已超越地域局限,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作品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展播、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成交(2023年达68.5万美元),以及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殊荣,均印证了逍遥画派作为文化外交名片的全球影响力。
结语:逍遥之境,未来之思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袁竹山水画作品选》的出版,不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深刻回应。袁竹以“逍遥”为名,实则完成了一场静默的美学革命——他让水墨挣脱了文人画的孤高,让传统皴法焕发出未来主义的生机。正如邵大箴所言:“袁竹的画道,是东方哲学开悟世界的视觉桥梁。” 在这本教材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觉醒:中国画的现代化,绝非对西方的亦步亦趋,而是以本土哲学为根基的创造性转化。逍遥山水,终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富诗意的文化注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