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赴龙门山镇调研养老服务工作
2025年4月9日,彭州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贵华率副秘书长丁穆松、薛峰及老专家郭华金、邓启君、办公室邹燕茹组成调研组,赴龙门山镇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专项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龙门山镇卫生院行政办公区、门诊、急诊室及龙门山颐养中心,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交流研讨,为山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精准把脉。龙门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成,镇民生服务办主任张婷婷,协助镇老科协工作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宋雨欣,卫生院副院长李玉梅及养老机构代表王兴太、冯全斌等全程参与调研。
作为彭州市北部山区乡镇,龙门山镇常住人口1.67万人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33.72%,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5.24%,空巢、留守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规模显著。受山区地理环境制约,医疗资源覆盖不足与交通条件限制加剧了老年人健康风险,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精准性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该镇着力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依托卫生院建成配备42张医养床位的颐养中心,2022年以来累计服务157人次;九峰颐养院、天策颐养院等颐养中心,通过生态旅居模式提供千余张养老床位,方便了来自成都、德阳等地的旅居游人;“河畔方舟”“寸方田”老年食堂以政社联动模式年服务超万人次;组建柔力球、太极拳等文化团队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开展“敲门行动”建立特殊老人帮扶台账,创新设立“五老工作室”“银发邻长”等基层治理机制。
龙门山镇坐拥4A级景区龙门山森林康养风景区,作为全省知名乡村旅游避暑胜地,每年盛夏七八月接纳旅居游人超10万人次。调研座谈会上,龙门山镇卫生院汇报介绍,在为本地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的同时,龙门山镇卫生院
也正依托银龄经济推进龙门山颐养院医养结合的建设,针对医养床位不足问题,拟利用镇卫生院场地资源近年扩建设施,力争新增100张床位以满足夏季旅居人员入住需求。目前,医院面临医师和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山区服务半径受限等发展瓶颈。老科协专家肯定该镇“生态+旅居”养老模式创新成果,建议通过推动居家与机构养老协同发展、联合职业院校定向培养护理人才、引入智慧养老设备扩大服务覆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资金筹措等举措破解难题。在卫生院副院长李玉梅、办公室李亚妮引领讲解下,调研组实地考察龙门山颐养中心运营情况,重点了解适老化设施改造、医疗服务开展、护理人员配备比例及医养协作模式,对依托卫生院的颐养中心为旅居老年人服务,助推彭州市旅游业发展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郑贵华副会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市老科协将持续发挥智库优势,助力打造“生态康养+银发智慧”特色品牌,为山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可复制经验。龙门山镇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重点推进医养资源效能提升、专业人才储备库建设、适老化文旅线路开发三项工作,试点“居家照护+社区驿站”服务模式,深化与高校、医疗机构合作,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资源促进养老旅游融合发展。此次调研通过实地把脉与智力赋能结合,为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注入新动能,助力彭州老年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丁穆松 宋雨欣)
彭州市老科协 龙门山镇老科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