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点·时评
=====
快评:从“校长陪吃”到“家长监督”,四川校园餐新规暖胃更暖心
谢歌说事
四川出台的“校园餐”十条措施火了!!!
师生同餐、校长负责、家长陪餐、智慧监管……这一套“组合拳”不仅让家长们直呼“早该这么办”,更让全社会看到地方政府在校园食品安全上的决心与诚意,网友评论称,“校园餐”十条措施,这一政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透着实在,真正把孩子的健康放在了心上。↓↓↓
动真格的校长负责制终于让责任落到了实处。过去,在一些地方的校园餐出问题,常常出现甩锅现象,但这次四川明确要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构建了从党委政府到学校的全链条责任体系。这种向下负责、向上问责的机制,相当于给校长戴上了紧箍咒,倒逼管理者必须真正把食堂当回事。我在想,以后校长每天和学生吃一锅饭,看谁还敢在饭菜上偷工减料?
更让人拍手叫好的是师生同餐制度。政策规定,教职工必须和学生同食堂购餐,同菜同价,不得搞特殊化。这看似简单的一条,却击中了校园餐问题的痛点。过去某些学校教职工单独开小灶,学生却吃着廉价盒饭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今师生同吃一锅饭,既堵住了利益输送的漏洞,也让管理者真正成为学生健康的“同桌人”。
如果说校长和老师是校园餐的守门员,那家长就成了监督员。政策不仅鼓励学校聘用符合条件的家长参与食堂工作,还全面推行家长陪餐制度。陪餐家长可以查看后厨监控、核对食材价格、现场试吃点评,发现问题还能直接扫码举报。这种“透明食堂”的做法,既让家长放心,也让学校更自律。一位政协委员说,每多一双监督的眼睛,就少一道风险。
除了制度设计,四川的智慧监管也让人眼前一亮。“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让后厨直播成为常态,食材采购、加工流程全透明;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自动预警异常情况。技术赋能之下,过去靠人盯人的传统监管模式升级为“云监督”,既提高了效率,也让暗箱操作无处藏身。
当然,好政策关键看落实。四川这次不仅划定了食堂公益性的“红线”,禁止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外包营利,还特别强调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碗里。而针对农村地区学校,政策也体现了温度,比如对困难家庭家长减免陪餐费用,避免监督变成负担。
从“校长陪吃”到“家长监督”,从“明厨亮灶”到“码上举报”,四川的校园餐新规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戳中了家长最朴素的期待: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营养。这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一堂生动的责任教育课,当管理者、教师、家长共同守护一餐一饭,孩子学到的不仅是食品安全,更是整个社会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担当。
眼下,全国多地校园餐问题频发,四川的十条措施无疑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样本。它告诉我们,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不需要高大上的口号,只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因为,孩子们碗里的饭菜热乎了,家长的心才能踏实,社会的信任才能升温。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