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52|评论: 0

[极氪] 80万的极氪009也爆燃?三人烧伤,医药费达500万元,家属追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小米SU7高速爆燃事件,暂且还没有后文。
最近,一起在3月中旬发生的新能源车爆燃事故,又掀起了波澜,不过这一次事情的主角是极氪009光辉版(官方零售价78.9万元起)。



前几天,微博用户@周家周洁发文称,3月18日在深圳龙华高架,一辆极氪009光辉版因智驾发生车祸,电瓶立刻爆燃,导致车内三个人烧伤,和3月29日小米SU7事故一样,唯一的区别是车内三个人逃了出来。



关于事故原因,黑马去翻了一下事发时极氪的回应:
极氪称:事故发生时车辆正在高速行驶,与高架道路中央的金属护栏连续碰撞后出现火情。
但关于事故因何导致?是智驾问题还是驾驶员驾驶操作不当导致?均没有详细说明。



而根据另一位自称事故受伤人员家属的用户@姜家姜汉洲所说:
1、根据驾驶员陈述和后台数据显示,事发时车辆时速约为90km/h,车辆是先剐蹭护栏后再发生的碰撞,电池瞬间燃爆;
2、初步查明,3.18事故是因金属护栏底盘的尖锐边缘直接刺穿电池包外壳,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爆燃;
3、事故车辆进入高架后开启自动驾驶模式,事发路段市政施工,加设临时护栏,车辆需变道行驶,但极氪009宣传的“自动紧急刹车功能”“主动避险功能”“羚羊避险功能”均没有生效,导致事故发生;
4、据驾驶员描述,从车辆碰撞到起火爆炸,只有几十秒时间,而根据后台数据,从起火到爆炸只有2.86秒;
5、极氪在3月21日已支付100万元(关爱基金),但责任认定尚未明确。












此外,伤者家属要求极氪方公布后台数据,极氪方表示已提交交警部门,而交警方表示数据不完整(上文提到的2.86秒起火可能来自警方),所以至今无法还原和公布事故发生细节。
黑马通览了目前的情况后,整理了家属认为企业应该继续承担责任的原因如下:
1.伤者因事故严重受伤,一位全身97%三度烧伤(后排右侧位);另一位全身20%烧伤(后排左侧位);驾驶员全身20%烧伤。医疗费用高达四五百万急需赔偿。



2.此前极氪009大量宣传安全性,称“1000度C火烧10分钟、22吨压路机碾压、10米高空坠落、零下45度冰冻等一系列破坏性测试,依旧不起火,不爆炸。”“全球唯一新能源零自燃记录”。
抬高了消费者对极氪车安全性能的认知,存在过度宣传的问题。



3.极氪009宣传的防撞急刹避险功能包括:
自动紧急刹车功能:主动紧急刹车系统最高生效范围可达150km/h,在120Km/h时速下能对静止车辆安全刹停。
主动避险功能:在弱光环境下能够提前200米识别障碍物并主动避险;其还配备了先进的激光雷达,具备超视觉感知能力。
羚羊避险功能:能实现NZP自主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可以自动识别行人和机动车辆,并主动减速避让。
但家属认为在事故发生时均没有起到作用。



4.工信部颁布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而在该事故中,家属声称从碰撞到爆炸只有几十秒,极氪009明显不符合标准。



关于过度宣传的问题,黑马在小米那篇文章里已经提过了(传送门:雷军回应SU7爆燃事故,但还没说到点子上),就不再赘述。



这里黑马想特别提一下的是,工信部要求的电池在热失控后,在5分钟内不得起火爆炸的标准。
这项规定是在2024年制定的,而今年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已将“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目标升级为强制性要求。



图源: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
这就意味着,其实对于大部分厂商来说,在测试时是可以做到留出5分钟逃生窗口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得出这个结果的场景,大部分时候是在实验室里。
而在事故场景中,这个数字会被大大压缩,有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车碰撞后3分钟内起火占比达58%,在极端碰撞测试中可能缩短到90秒。
打个比方,有厂商在实验中用子弹高速摄入电池包,通过静止后电池没有燃烧爆炸来证明其安全性。



但在现实中,一辆车如果以97km/h的速度冲向水泥护栏,电池承受的冲击力理论上是自身重量的约65倍,再坚固的电池外包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产生裂纹形变,正负极材料会因此错位摩擦;



而中国《电动汽车安全指南》(2021年)提到,车载高压线束在碰撞时如果没有及时断电,可能产生3000℃以上的短路电弧。哪怕再稳定的电池结构,都无法在这个温度下幸存。
此时就只能依靠物理隔热和降温材料降低热扩散风险,拖延电池燃爆时间。



目前,车企为了达到“热失控后不起火爆炸”的目标,一般从材料、电池结构和冷却系统等方面入手:
例如采用高效液冷板贴合电芯底部;对正负极材料包覆掺杂提升热稳定性(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或者采用智能隔膜、无机陶瓷涂层隔膜,目前国内有厂商开发的陶瓷涂层镀膜号称耐高温性可以到200℃;
不过据黑马了解,锂电池爆炸阶段的温度通常大于350℃。
此外还有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的蜂窝铝板结构,单体电芯热失控会被阻隔扩散;五菱神炼电池3.0的“五横七纵”钢骨框架提高电池包的整体刚性;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巧克力”分箱结构,单颗电芯独立液冷通道冷却效率提升40%等。



但尽管如此,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乘员逃生时间不足3分钟的比例仍较高。
也就是说当下,新能源车发生猛烈撞击后,依旧无法百分百保证能给幸存人员留有充足的时间逃生。
极氪009事故绝非偶然,虽然该事件现在还无定论,但它撕开的是新能源行业的双重面具:一个是各家宣称的实验室里的“安全冠军”,一个是现实中的“爆燃危机”。
在黑马看来,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持续突破的今天,安全建设必须保持超越技术迭代的节奏。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不在乎车企用“零自燃”的话术营造安全感,在意只是碰撞后能否活着下车——
毕竟,再炫酷的科技,如果连人命都保不住,又何谈“颠覆时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