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25|评论: 2

[转帖] 南航超薄座椅逼近廉价航空,被网友称为“刀片椅”“老虎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3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中国南方航空(后称“南航”)的部分航班采用了“超薄座椅”,调侃称“沙发椅”变“硬座”,乘坐体验大打折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13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航空配置的轻质座椅引发争议。

  据了解,这是南航在进行全经济舱客舱布局改造,飞机安装薄座椅后能增加座位14-28个,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增收3亿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更好实现降本增效,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公司已开始使用薄座椅,并出现了航空餐食缩水的情况。

  南航座椅变“薄”遭吐槽

  旅客称乘坐体验不及廉航

  今年3月以来,不少乘客发现国内多个航司,纷纷换上了“薄座椅”。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乘坐薄座椅的体验,从发布的图片可见,座椅的厚度不及成年人握拳后的手掌宽度。其中,大面积开展座椅换新的南航最先遭受到这股吐槽风波。

  据中国民航局信息,3月起,南航对28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和15架波音737飞机进行全经济舱客舱布局改造,配置中航工业旗下航宇嘉泰公司生产的JT220E型新型轻质座椅,座椅间距与改造前基本相当。

  据报道,JT220E座椅能为乘客释放20毫米的“黄金膝部空间”,并将上身活动范围扩大15%。此外,座椅使用更轻质原材料,采用减重外形设计,能提供良好的腰部、背部和头部支撑,并能满足不同身高、体重旅客乘坐需求,即使久坐也能保持舒适承托。

  然而部分乘客提出,座椅太薄、腿部空间不足导致乘坐体验不佳,不少网友更是将这种轻质座椅戏称为“刀片椅”“老虎凳”。

  4月8日,高女士乘坐了南航的航班。这趟由上海飞往北京、时长约两个半小时的行程,让她感觉仿佛坐上了“现代刑具”。她告诉记者:“因座椅太薄,乘坐该航班时会感觉到腰酸背痛,且后座的人稍微碰一下椅子,我都能明显感受到不舒服。”


  高女士提出,南航航班的腿部空间较少,乘坐体验较差。受访者供图

  从高女士提供的照片来看,飞机前后排座椅的间距较为狭窄。身高为156厘米的高女士,坐下后也仅能恰好放下双腿,“这个位置比高铁二等座的位置窄多了”。糟糕的乘坐体验不仅让她食不下咽,也让习惯上飞机就睡着的她,难以入睡。她希望,今后各航司售票时能标明座椅的信息,“我肯定不会买配置了这种薄座椅的航班”。

  同日,高女士的朋友乘坐某一廉航航班时,发现该航班同样配置了薄座椅,但坐下来后,腿部空间仍有空余。这让高女士无法理解,同样航程但机票价格更高昂的南航,为何不能拓宽乘客的活动范围?



  高女士朋友乘坐的廉航航班,腿部空间较为宽敞。受访者供图

  有乘客向记者分享,早在2023年,他就体验了南航的薄座椅,“前后座椅的间距非常小,跟廉航没什么区别”,这段经历使得他不会主动选择南航。另有乘客告诉记者,他在清明假期期间乘坐南航航班时,发现南航的公务舱座椅也换新了,“座椅没有脚踏和腿托了”。有喜欢乘坐红眼航班出行的乘客会比较看重座椅的舒适度,然而机票价格并不便宜的南航,却配置了不太舒适的薄座椅,让她感叹“南航真是穷疯了”。

  同时亦有乘客称,南航航班的薄座椅并没有那么差。她向记者表示,她乘坐的南航波音737-81B机型,坐垫厚实,前后座椅间距变大,舒适度与原先座椅的差别不大。其提供的图片可见,该机型的座椅宽度为43厘米,椅距为73厘米。



  乘坐该机型的旅客称,座椅坐垫厚实,前后间距变大。受访者供图

  从南方航空披露的2024年年报可见,南航营业收入约1742亿元,同比增长8.94%,旅客运输收入为人民币1464.5亿元,其中每收费客公里收益为人民币0.48元,同比下降1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6.96亿元,同比减亏59.7%,为连续第五年亏损。

  此前,南航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称:“安装轻薄型座椅不代表廉价,更不代表低端,与航司定位和票价水平无关。”据了解,采用新型轻质座椅后,南航每架全经济舱飞机能增加座位14-28个,窄体机队静态座位数增加744个,项目预计增收3亿元/年。

  多家航司纷纷“减配”

  多措并举推进降本增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南航持股55%的厦门航空,也悄然换上了轻质座椅。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度,由南航主要控股的7家公司中,仅厦航与南航物流实现盈利,其中厦航净利润6.97亿元,同比上升45.51%。

  3月20日,刘女士乘坐了由上海飞往厦门的厦航航班。她告诉记者,当她在厦航的飞机上看到薄座椅时,以为自己在乘坐廉航。飞行时长约两小时,薄座椅并没有给刘女士带来太多的不适感。“在春夏季节时坐这种椅子还挺清爽的”,她表示:“初次见到这种椅子会有点震惊了一下,以后估计会习以为常。”

  同样乘坐厦航的李小姐表示:“在长达三小时的行程中,身体没有不适,但感觉空间窄了一些。”尽管如此,作为消费者,她表示不太乐意接受这种降本增效的方式。她还告诉记者,在乘坐东方航空的航班时,她发现东航同样换上了这类座椅。

  “东航的薄座椅可以调节角度,因此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活动空间也没有变大。”陈女士在乘坐了东航后,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她的行程是从上海飞往汕头,时长约为两个半小时。然而在她看来,座椅换新只是小问题,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现在东航餐食的质量变差了,只有一块白面包和一瓶水”。



  陈女士发现,东方航空换上了薄座椅。受访者供图

  无独有偶,黄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东航航班的经济舱已经没有配置饮料了,只有瓶装水。”在清明假期期间,他乘坐了时长约90分钟的东航航班。对于薄座椅,他的评价为“硌屁股”。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他告诉记者:“两小时左右的短途航班能接受薄座椅,但超过三小时的航班使用这种座椅的话,我就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有网友称海南航空也配置了薄座椅。从其发布的图片来看,飞机型号为波音737-8JP(WL)的窄体机,座椅为皮质座椅。还有网友表示,深圳航空的波音737MAX8,同样换上了薄座椅。越来越多国内航司纷纷换上薄座椅,对于这种情况,黄先生表示无奈并称“阻挡不了只能接受了”。

  记者查询发现,为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座椅轻量化设计一向是航宇嘉泰的研发重点。据报道,早在2018年,航宇嘉泰研发的新型座椅通过更纤薄设计,精简填充物,为旅客提供了更为宽敞的座位空间,达到约78厘米的距离空间,扩宽了6-7厘米。

  如今,无论是配置轻质座椅,还是飞机餐缩水,已成为了各航司为实现降本增效的新一轮尝试。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东航亏损人民币43.99亿元,营业成本为人民币1264.98亿元,其中餐食及供应品费用为人民币42.27亿元,同比增长41.23%。为探索绿色发展降本增效路径,东航引导旅客选择按需用餐的“轻飞享”产品,鼓励旅客自愿为航空减排付出溢价,实现“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南航则表示,会持续推进“绿色飞行”节约餐食活动,鼓励旅客按需用餐、自愿取消餐食。2024年,南航预订“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同比提升33.08%。

  专家观点:

  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提高

  影响航司调整服务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指出,上述现象意味着航空行业正进行新一轮的洗牌,而破局之道还在探索。“如果南航等航司降低了服务质量,被消费者定义为廉价航空公司,这些航司就需要接受服务群体可能发生的改变”,他表示,如果这些航司愿意接受这种变化,那么调整服务质量是合理的,否则会带来战略危机。

  魏翔向记者表示,各航司出现“减配”的情况,是由于行业所面对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这不仅推动航空公司进行成本调整,也提示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

  他解释道:“如今在旅游出行方面,人们更加看重性价比,对价格较为敏感。”这种变化从需求方传导到了供给方,航司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及价格竞争的压力,这推动各航司不得不进行市场化调整。

  具体而言,在有限的成本投入中,航司需要重新权衡各类支出的分配,把成本用在刀刃上,譬如优先保证安全性、便捷性及基本的服务质量等方面。魏翔表示:“多家航司纷纷作出调整,从以往的价格竞争转移到成本竞争,反映了供需结构的变化。”

  然而面对这种市场变化,政府的治理和监管不能缺位。魏翔举例道,若存在某航司在某一地区处于垄断地位,其他的航司甚至高铁都不具备与之竞争的能力的情况,那么当该航司降低服务标准,进而影响了消费者利益时,就有必要对此类航司进行公共治理及监管。“因此,这类的市场变化同样倒逼着政府部门创新行业监管,精准有力实施调控。”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4-13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啊!以前对你太大声了,至少你确实是个廉航啊!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座椅密度和薄度都向廉航看齐,票价是不是也应该要看齐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