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画里的小白马》
作者:程浩钦(10岁)
十岁的蹄声轻轻叩响黎明
铅笔在课本与宣纸间旅行
爷爷说青山藏在白云里
他就在课本边缘画下第一缕晨曦
墨色在砚台里打着转儿长大
白马驮着四季闯进青绿年华
考卷上的对号像金色月牙
要等多少场雨才能洗净笔尖的沙
爷爷总说最直的线是溪流
绕过了九百座山才懂得温柔
颜料盒里住着整个宇宙
他用橡皮擦出星星让黑夜不眠不休
蝴蝶翅膀沾着甲骨文的霜
风筝线牵着甲骨文里的太阳
逍遥画派不是云朵的形状
是奔跑时耳边呼啸的第十一种光
从《逍遥画里的小白马》看儿童诗意世界的构建
―――评10岁儿童程浩钦《逍遥画里的小白马》
作者:李栎
初窥诗意:童真视角下的独特开篇
诗歌开篇,“十岁的蹄声轻轻叩响黎明”,这一意象新奇而灵动。十岁,本是孩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被赋予了 “蹄声” 这一充满动感与活力的象征,仿佛孩子的成长历程如同一匹小马,在时光的道路上奔腾。“叩响黎明” 更是将孩子的成长与一天中最具希望的时刻相连,展现出孩子眼中,新的一天、新的成长阶段都充满着无限可能 ,为全诗奠定了纯真、积极的情感基调。这种对时间与生命的感知,与成人世界中按部就班的认知截然不同,是孩子独有的,以一种近乎梦幻、充满童趣的方式,开启了这场诗中的奇幻之旅。而 “铅笔在课本与宣纸间旅行”,则生动地描绘出小诗人在知识与艺术之间穿梭的状态。课本代表着常规的知识学习,宣纸则象征着艺术创作,二者的并置,展现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和艺术同样渴望探索的心理,暗示着诗歌创作正是这种多元探索下的美丽结晶。
意象交织:自然与成长的诗意对话
诗中,“爷爷说青山藏在白云里,他就在课本边缘画下第一缕晨曦”,“青山” 与 “白云” 这两个自然意象,宛如一幅静谧而宏大的山水画卷,展现在孩子眼前。青山的沉稳、白云的飘逸,不仅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象征着孩子心中对远方、对未知的憧憬 。在课本边缘画下晨曦,意味着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同时怀揣着对自然之美的捕捉与向往,将学习与对自然的热爱融合在一起。这一意象反映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渴望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体现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他们试图在自然与知识之间找到连接点,探索世界的奥秘。
“爷爷总说最直的线是溪流,绕过了九百座山才懂得温柔”,“溪流” 这一意象在此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成长启示。溪流本应是直线流淌,但它却绕过九百座山,历经曲折,这象征着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必然会遭遇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而懂得温柔,则是孩子在经历这些之后所获得的成长与感悟,学会了以柔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种对溪流的独特理解,是孩子在成长中对生活的思考,从自然现象中领悟人生道理,展现出孩子在探索世界过程中思维的逐渐成熟。
“他用橡皮擦出星星让黑夜不眠不休”,“星星” 和 “黑夜” 的组合,构建出一个神秘而浪漫的夜空场景。黑夜代表着未知与迷茫,而星星则是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孩子用橡皮擦出星星,寓意着在成长的迷茫时刻,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想象,去寻找希望,点亮黑暗。这反映出孩子在面对成长的困惑时,内心积极向上,勇于探索,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色彩与墨韵:艺术表达中的成长笔触
“墨色在砚台里打着转儿长大”,墨色,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核心元素,在砚台中从初始的状态逐渐 “长大”,这一过程象征着孩子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成长与积累 。墨色的变化,从淡墨的清新淡雅到浓墨的厚重深沉,如同孩子在成长中经历的不同阶段,每一种墨色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与思考。墨色在砚台里的打转,也可看作是孩子内心艺术灵感的涌动,在不断的酝酿中,等待着在宣纸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这体现出艺术创作是一个需要沉淀与积累的过程,孩子在接触传统绘画艺术时,也在慢慢领悟其中的韵味与内涵。
“颜料盒里住着整个宇宙”,颜料盒,这个小小的容器,在孩子眼中却容纳了整个宇宙,这是孩子对艺术世界丰富性与无限可能性的大胆想象 。每一种颜料的色彩,都代表着宇宙中的一种元素、一种情感、一个故事。孩子通过画笔,将颜料盒中的色彩涂抹在画纸上,就像是在构建自己的宇宙,展现出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反映出艺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用色彩描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将内心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实现自我的表达与创造,在艺术的滋养下,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无限的激发。
文化溯源:传统与现代的诗意传承
诗中,“蝴蝶翅膀沾着甲骨文的霜,风筝线牵着甲骨文里的太阳”,“甲骨文” 这一古老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 。蝴蝶与风筝,本是充满童趣与生机的意象,与甲骨文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古今对比与交融。甲骨文的霜,为古老的文字赋予了一种神秘、冷峻的美感,仿佛是历史的厚重沉淀;而甲骨文里的太阳,则象征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希望与活力。这一意象组合,体现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感知。他们在现代的生活场景中,如蝴蝶般自由飞舞,如风筝般追逐梦想,却又能从古老的甲骨文中汲取养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逍遥画派不是云朵的形状,是奔跑时耳边呼啸的第十一种光”,“逍遥画派” 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艺术流派,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 。它不拘泥于传统绘画中对物体形态的刻板描绘,就像不是云朵的形状那样,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而 “奔跑时耳边呼啸的第十一种光”,则将逍遥画派所代表的自由、奔放的精神,比作一种独特的光芒,一种超越常规认知的存在。这反映出孩子在接触传统文化艺术时,内心对自由创作、自由表达的渴望,他们在传统艺术的熏陶下,打破常规思维,追求一种更加自由、创新的精神境界,展现出传统文化对孩子思维的启发与拓展,使他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进行自我的创新与突破。
深层意蕴:诗歌背后的成长哲思
这首诗歌不仅是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更蕴含着深刻的成长哲理,宛如一颗蕴含丰富宝藏的珍珠,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从坚持的角度来看,“墨色在砚台里打着转儿长大”,墨色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砚台中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这恰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艺术技能的培养,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每一次蘸墨,每一笔书写,都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只有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与积累,才能在宣纸上挥洒出绚丽的画卷,实现自我的成长与突破。这种对坚持的诠释,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到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
自由,是诗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逍遥画派不是云朵的形状,是奔跑时耳边呼啸的第十一种光”,逍遥画派所代表的自由精神,是孩子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渴望摆脱束缚,如同奔跑的小马,在自由的天地里尽情驰骋。这种自由,不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思维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孩子在艺术创作中,在对世界的探索中,追求一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自由表达自我的境界,展现出成长中对自由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而创新,在诗中也有着生动的体现。“他用橡皮擦出星星让黑夜不眠不休”,孩子用橡皮擦出星星,这一独特的行为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展现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 。在成长中,孩子不受既有观念的限制,敢于尝试新的事物,用独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表达情感。“蝴蝶翅膀沾着甲骨文的霜,风筝线牵着甲骨文里的太阳”,将古老的甲骨文与现代的蝴蝶、风筝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意象,这也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孩子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展现出成长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品质。
结语:诗歌的回响与成长启示
《逍遥画里的小白马》如同一首灵动的乐章,以独特的儿童视角,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小诗人用稚嫩却充满力量的笔触,将成长中的点滴感悟、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以及对自由创新的追求,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意象之中 。在这个世界里,孩子的成长不再是单调的轨迹,而是一场充满惊喜与发现的奇幻之旅。这首诗歌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更让我们深刻反思成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它启示我们,要珍视孩子独特的视角与想象力,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用诗意的画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守护好那份难能可贵的童真与诗意,让成长的道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