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市场因恐慌情绪而大幅下跌,股票价格因过度抛售,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聪明的投资者看到的并不是股灾,而是老朋友递来的折扣券。
在A股市场,折扣券刚刚发了一波。
4月7日,上证指数从前一个交易日收盘的3342.01点开盘大跌,盘中下探至3040.69低点。当天收盘,上证指数下跌7.34%,深证成指下跌9.66%,创业板指下跌12.50%。
就在市场几乎回到2024年国庆节前这轮行情的发端的时候,4月8日、9日,市场大幅回调。实际上,4月7日之后至今的6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呈现连续上涨的反攻姿态。到4月15日收盘,上证指数已经站上了3267.66点,相较4月7日上涨5.5%。
短短一周时间,市场画出了一个深V。这背后是一次次真金白银的买入和卖出,是资金甚至杠杆的疯狂博弈和激战。
数据不会说谎。过去一年,A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约8700亿元,但从4月7日到15日,这个平均值是达到了1.5万亿元。成交量最大的4月9日,更是翻番达到了1.74万亿元。
那么,这次A股经历的深V大反弹,资金到底流向何处?机构抛售了什么?散户又抄底了什么?
攻还是守?深V之下的逻辑
以市场波动最大的4月7日、8日、9日来看。三天时间,有38只股票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其中东方财富、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位列前三甲,成交额分别达到395.34亿元、377.43亿元、351.05亿元。
民营互联网券商第一股、新能源第一股、白酒第一股,这是A股三张为人熟知的“老面孔”。
位列其后的,也是诸如比亚迪、长江电力、紫金矿业、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等。避险情绪和赚钱情绪的交织下,基本面稳健的公司依然是安全港,大盘蓝筹依然是大家最为青睐的标的。
这是“守”势,“攻”势集中在热点题材上。芯片、半导体、电子等科技股,成交也非常活跃。三日成交情况看,寒武纪188.96亿元,中芯国际182.87亿元,立讯精密170.76亿元,北方华创150.89亿元。
一般成交量靠前的,都是千亿市值以上的大盘股。但在市场热点情绪影响下,中际旭创、胜宏科技虽然都是市值不足千亿中小盘股,三日成交额都突破了140亿元。其中,主业是印制电路板的胜宏科技,总市值只有600亿元上下,三日换手率更是高达8.64%。
如果整体来看500亿元以上市值股票的三日换手率情况,胜宏科技只能“屈居”第三。国航系背景的国货航,叠加24年最大IPO、次新股、航空物流、混改、跨境电商等数个热点概念,区间换手率更是炒到高达24.97%,位列第一。
此外,基于对消费扶持政策的预判,资金也关注到了零售股。本就背靠“胖东来爆改”概念而备受追捧的永辉超市,股价在此前一周就已经持续拉升。4月7日、8日、9日这三天,永辉超市合计成交金额148.70亿元,换手率更是达到了9.72%,位列500亿以上市值换手率第二位。
即便在4月8日收盘后,永辉超市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但“2025年4月3日、2025年4月7日、2025年4月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投资”。
永辉超市的股价,似乎不仅没有受到这次股市波动的影响,而且身上又背上了新的热点概念。其股价,也从近期低点3月28日的4.48元每股,一度在4月10日盘中攀上6.58元的高点——以这两个短期极值计算,区间涨幅高达惊人的47%。
机构抛售了什么?
市场波动最大的4月7日、8日、9日这三天,与市场火热的交易相比,一些头部蓝筹股,反而是机构资金流出的状态。三日累计机构净卖出的三甲,也是“老面孔”。
贵州茅台机构净卖出19.84亿元,位列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比亚迪,机构三日净卖出17.14亿元。第三位是东方财富,机构三日净卖出13.09亿元。
此外,机构三日净卖出超过10亿元的,也都是明星股:宁德时代、立讯精密、中兴通讯、中国平安、中际旭创。
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反常”,市场波动的情绪本就来自股票的抛售。这些明星股本就是机构的重仓,在风险因素出现苗头的时候,无论是希望增持现金,还是将之前的浮盈落袋为安,都可能让机构出售这些流动性更好的明星股。
或者说,机构的风控字典里可能找不到“抄底”,但满篇都是“止损”。他们出售的不是股票,而是系统性风险敞口。
而随着市场的触底反弹,机构以及他们背后操盘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买卖的风格也会同步出现微调。实际上,虽然三日累计为净流出,但在4月9日,随着市场反攻的趋势开始出现,东方财富已经是机构净买入8.83亿元。毕竟,只要交易持续活跃,券商是第一顺位的受益者。
但大趋势不会这么快就反转。
如果把区间拉长到4月7日到15日共七个交易日,由于市场情绪不断变化,科技股概念的持续强劲,七日累计机构净卖出超过10亿元的名单变为六只股票。贵州茅台、东方财富、比亚迪、立讯精密、中兴通讯依然在列。京东方由4月7日、8日、9日三日的累计机构卖出7.2亿元,“爬升”到机构净卖出10.51亿元。
不过,这个超10亿元阵营中,已经看不到了宁德时代。这只股票机构资金的买卖博弈更为激烈,七个交易日累计机构卖出压缩到了3.44亿元。
机构资金净流入的股票是什么呢?还是看4月7日到15日这七个交易日累计的情况。有七只股票机构净买入超5亿元。
首位是前面我们提到的胜宏科技,背靠集成电路概念,虽然机构在4月7日、8日对这只股票还是净卖出的状态,但随后几个交易日持续加仓。到4月15日收盘,累计机构净买入已经达到8.82亿元。
其余六只股票,有两只市值不到百亿的小盘股红宝丽和青岛金王,如此量级的资金流入,目前已经对其股价产生了较大的推升。但总市值超2000亿元的格力电器和赛力斯也在这个名单之上,分别代表了消费品领域的两大重镇:家电和新能源汽车。
图片4月7日到15日机构合计净买入超5亿元的股票。图片来源:作者根据Wind提取数据绘制。
散户抄底情绪汹涌
市场极端拉扯的这段时间,散户与机构仿佛站在了天平的两端。最为明显的又是胜宏科技。随着4月7日以来的七个交易日机构持续买入,这只股票也成为散户卖出金额最大的一只,合计卖出10.12亿元。
表现在股价上也是非常有趣的现象。从4月8日起,这只股票股价跌一天,又涨一天,上下跳动拉扯。不过其4月15日75.35元的收盘价,与不久前的3月19日触及的92.99元高点,尚有较大差距。而其650亿元的总市值并不算巨大,资金和交易对其股价的影响,后续还会继续有所体现。
与机构增持格力电器相反,4月7日以来的七个交易日,散户累计卖出美的集团股票7.31亿元。但这并不能说明在资金面散户与机构对家用电器赛道有不同的判断。因为同期散户也累计卖出了3.26亿元的格力电器,而同期机构对美的集团也是净卖出的状态,合计3.25亿元。
散户减持的意愿,不及增持。换言之,在散户层面,“抄底”资金波涛汹涌。整体来看,A股全部上市公司中,这七个交易日散户净卖出过亿元的股票不过58只,但同期散户净买入过亿元的股票却高达768只。
散户们在“买买买”,而且资金能量不容小觑。
4月7日到15日这七个交易日,散户合计净买入超5亿元的高达78只。同期,机构合计净买入超5亿元的只有七只股票。显然,相对散户而言,比较审慎。
散户合计买入金额最多的前十名的股票,都是中大盘股:立讯精密、东方财富、万华化学、中兴通讯、京东方A均为千亿以上市值,中际旭创、北方稀土、永辉超市、中国长城总市值都超过了500亿元,体量最小的杭钢股份,总市值也在400亿元以上。
七个交易日数据看,散户合并买入立讯精密高达26.10亿元,位于榜首。这个公司我们前面也提到了,是机构卖出的重要标的。
立讯精密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东莞,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IPO。这家企业位于消费电子、特别是当下方兴未艾的汽车电子、机器人业务产业链的中游,也是苹果“果链”的参与者。
很显然,这只股票也是这次市场负面因素首当其冲者。
4月7日开始,机构资金开始持续撤出。4月8日收盘后,立讯精密公告了董事长的公司回购股票提议和副董事长2亿-3亿元人民币的增持计划。紧接着4月9日,召开了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电话会议,称“公司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有影响”。
尽管这未能扭转机构抛售的态势,但随着“跌出性价比”,立讯精密成为散户买入量榜首,其股价在4月9日触底27.11元后,也开始回调到30元之上——虽然这个数字距离其2020年10月创造的62.77元股价高位还有不小差距,但也算跟大盘一起,走出了一个V字翻转。
或者说V字才是常态,钟摆在“过度乐观”与“过分绝望”间震荡的时候,股市每天都在重复上演历史剧情。而赢家,只是那些能够走出人性弱点的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