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50|评论: 1

绿荫传承路,风景胜昔朝:以匠心再续一树一世界的传奇

[复制链接]



一条路,承载着历史的温度。多年前,白庙乡的老书记带领百姓在清江至白庙的公路旁种下行道树,春去秋来,绿意绵延成诗,百姓感念其功绩,立碑铭记。如今,公路拓宽改造后如银练舒展,车轮与清风共舞,但路旁那些曾见证岁月的老树已悄然退场。面对崭新的柏油路,我们不禁叩问:当“拓宽”与“提速”成为时代的注脚,是否还应让“根脉”与“记忆”在土地上延续?植树,不仅是为道路披一件绿衣,更是以敬畏之心,将自然、人文与未来编织成永恒的风景。

一、前人栽树,后人当思“何以栽树”
老书记种下的行道树,是那个年代的精神图腾。百姓顶烈日、挥铁锹,将每一棵树苗视为希望的象征,用汗水浇灌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朴素信仰。但今天的植树,早已超越了“栽活一棵树”的单一追求。公路拓宽后,土地更广袤,视野更开阔,我们更需要以科学态度与美学眼光重新定义“行道树”的价值:它们应是地域文化的活态名片,是生态智慧的具象表达,更是留给子孙的“绿色遗产”。唯有以匠心取代随意,以规划取代盲目,方能让每一棵树真正成为“会呼吸的风景”。

二、栽好树,需与山河共呼吸
清江的水、大巴山的土、川东北的风,孕育了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基因。拓宽后的公路两侧,不应成为外来树种的“陈列馆”,而应成为本土生态的“基因库”。巴山青冈的苍劲、香樟的馥郁、乌桕的斑斓,皆是山水赋予的天然馈赠。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树种,既能降低养护成本,又能避免生物入侵风险;错落搭配乔木、灌木与地被植物,既能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带,又能为鸟类、昆虫搭建生态走廊。让树木与土地对话,与四季共舞,这条路才能真正“生长”出属于自己的灵魂。

三、以树为笔,勾勒“风景之上”的文明
平昌的“百里森林长廊”以规模取胜,而今日的清白公路,应以“品质”与“特色”破题。可在观景台旁种植成片枫林,秋日层林尽染,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在村落交汇处点缀古银杏群,让金黄落叶与青瓦白墙相映成趣;在弯道外侧密植竹林,既防风固坡,又以潇潇竹韵呼应川北民居的雅致。更可邀请艺术家参与树池设计,将巴中剪纸、石窟文化等元素融入护栏、树牌,让行道树成为“可阅读”的文化地标。一树一故事,一里一画卷,这条路便能超越单纯的交通功能,升华为一条“行走的生态博物馆”。

四、传承,是让绿意永续的“根系”
老书记的碑铭,不仅是荣誉的丰碑,更是责任的接力棒。今天的植树人,当以“百年树木”的胸怀谋划当下:建立树木档案,记录每一棵树的品种、种植日期与养护责任人;发动沿途村民认养树木,让“我家门前那棵树”成为情感纽带;设立“护绿志愿岗”,邀请学生、游客参与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唯有让种树、护树成为一种全民自觉,让每一代人既是绿荫的享受者,又是绿意的守护者,这条路的风景才能历久弥新。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清白公路的拓宽,拆去的是旧时的藩篱,打开的应是更辽阔的生态视野。让我们以树为媒,将这条路铺陈成一条穿越时空的绿色长卷——一头连着老书记们筚路蓝缕的初心,一头通向青山常在、乡愁永驻的未来。当车轮掠过树影,愿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听见风中的私语:这绵延的绿,是祖先的馈赠,也是我们写给后人的长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17 08:1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