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414|评论: 1

许龙/文图 多彩邛窑——邛窑遗址博物馆观后感

[复制链接]

      邛崃南河之畔的邛窑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和邛窑遗址博物馆,生动记录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在中国陶瓷史悠久历史中闪光的一页。
      邛窑创烧于公元5~6世纪,经过不断延续,古临邛大地上兴起多个瓷器窑场,逐渐形成一个面积广阔、产品多样的古代瓷业生产区域。随着时代变迁,邛窑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的釉下彩瓷和邛三彩烧造技术,闪耀着天府之国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光辉。
      制作精良的邛窑瓷器制品五花八门,曾经是唐宋时期整个四川盆地的畅销商品,侧映着成都平原古代的产业经济与城市生活。
      说到邛窑,不少人认为它只是曾经存在在邛窑遗址公园遗址及其附近的土地上。殊不知其所在范围比这大得多。邛窑遗址包括瓦窑山遗址、大渔村遗址、十方堂遗址、尖山子遗址、柴冲遗址、黄鹤遗址、官庄遗址等多处窑业遗址,主要分布在南河及其支流白沫江和西河的沿岸。
      十方堂遗址位于邛崃市文君街道十方社区,遗址区包括14个较集中的窑包和3个原生堆积台地,分布范围约39万平方米,年代跨越隋至南宋。十方堂遗址是邛窑诸窑址中保存最好、最典型的窑场,唐、五代、两宋的遗迹、遗物生动地反映了邛窑鼎盛时期的生产状况。
      邛窑八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制瓷技术在吸纳中创新,在变革中改良,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制瓷技术,充分展现了作为技术吸纳性窑场的特色,凸显出邛窑在制瓷产业中特有的创新创造活力。
      选取瓷土是制瓷的第一步。邛窑瓷土多来源于本地,适当选取原料后,一般要对原料进行粉碎、淘洗、沉淀处理,尽可能去除较粗颗粒和杂质。在经过反复揉炼后,制成纯净、具有良好可塑性的制胎坯料。
      炼制瓷土是制瓷的第二步。在湿润状态下,瓷土经过炼制可以塑造出各种形态。坯体制作主要有捏制、轮制和模制等,捏制即用手将瓷土捏造出形状;轮制需要使用陶车,用快轮拉坯成型;模制即将瓷土放入模中,印制出瓷坯。邛窑遗址出土了不少唐五代的印模,显示这个时期邛窑产品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势头。
      整坯是制瓷的第三步。成型坯体成型后,需要对表面进行修整,以求更加平整、美观。在阴凉处晾干后方可进行彩绘、刻划、施釉等装饰。
      器表装饰是制瓷的第四步。器表装饰技法是制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邛窑瓷器早期多为素面,坯体表面涂抹化妆土后施釉。唐中后期开始流行彩绘,以色料在坯体表面进行绘画、点彩等装饰。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模印花纹的装饰手法,有花卉、蟠龙、飞天等图案。瓷器烧制前,需要将制好的釉料罩在器物表面,一般有荡釉、刷釉、蘸釉等施釉方式。
      装窑烧制是制瓷的第五步。具体作法是把装饰、施釉完毕的坯体放入窑炉内,以木材为燃料点火烧制。邛窑烧制初期以明火叠烧为主,为防止坯体粘连,窑工以支钉作为间隔器具。中晚唐时期装烧工艺发生重大变革,开始使用筒形匣钵装烧部分器物,烧制时还会使用三叉支钉使釉面更加洁净、完整。
      最后一步需祭拜窑神。为了祈求神灵庇佑,窑业兴旺,窑工往往定期组织祭祀窑神的活动。邛窑十方堂5号窑包发现的一处建筑遗迹,很有可能就是唐代与窑神祭拜相关的场所。
      邛窑早期制品以青瓷生产为主,兼烧白瓷,青瓷、白瓷是四川地区早期瓷业生产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青瓷产品是邛窑产量最多的瓷器品种,其釉色丰富,以青褐为主色调,青绿、褐绿等不一而足。有碗、盘、杯、盅、盏、炉、钵、盘口壶、执壶、瓶、罐、砚台、研磨器、器盖、瓷塑人物等十余种不同的类型。同时期四川青瓷产品中邛窑青瓷质量较好,主要销往成都平原及峡江地区。
      至迟从隋代开始,以邛窑为代表的成都平原的窑场有了质量较为稳定的白瓷生产,并在其后长期影响着四川地区的瓷业生产。瓦窑山窑址出土的白瓷标本釉面平整,白釉颜色较为纯正,并有了釉下彩绘联珠纹的装饰,反映出南朝至隋时期瓦窑山窑在白瓷制作技术、釉下彩装饰技术上较为成熟。相较同时期成都青羊宫窑、崇州天福窑的早期白瓷,瓦窑山窑生产的白瓷更为精美。
      唐代早期至中期,邛窑产品的不少造型源自金属器皿,轮廓优雅而简洁。单耳杯、高足杯、长口杯等器型明显受到金银器皿的影响,充满域外风情;另有一些仿生造型,以鸭杯最为典型。
        入宋以后,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强烈影响下,南北方瓷窑数量大幅增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窑与窑系,制瓷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创新,瓷业发展空前繁荣。宋瓷的造型与釉色出现了新的特征,形体优雅、线条流畅的造型与失透状乳浊釉开始出现在各地窑场,并迅速流行,造就了宋瓷蕴蓄优美的美学特征。宋代邛窑瓷器制作更加规整,大量生产乳浊釉瓷器、餐饮宴会用瓷和玩具文房,旺盛的瓷器消费需求进一步刺激了邛窑的产业发展。
      邛窑的瓷器以满足百姓日用之需为主,唐代以餐饮器具最为丰富,入宋以后,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与焚香、品茗、插花、文房等密切相关,造型生动,充满生活趣味。
      邛三彩是邛窑特殊的釉下彩瓷品种。它的生产集中在晚唐五代,在前蜀、后蜀时期颇为风行,至北宋初年衰落。这类黄釉褐绿彩瓷器以色彩鲜艳、釉色明亮著称。由于使用了铅作为釉的助溶剂,其釉面明亮平整,多有细小的开片,褐绿双彩相间分布,多为斑块形,少数为条纹。
      低温釉彩也是邛窑的特色之一。目前所发现的邛窑低温釉瓷器包括了黄釉、绿釉和黄绿双色釉三类。这类瓷器在制作和装烧工艺上与北方地区的瓷窑业技术密切相关,采用了二次烧成技术,先烧制坯体,形成素烧坯后施釉、彩,再入炉二次烧成。
      十方堂窑区5号窑包出土一件阴刻荷花莲蓬纹样的印模,印模一面铭刻“乾德六年二月上旬造官样杨全记用”字样。铭文纪年显示印模制作于公元924年前蜀王衍统治时期,这件印模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官样”实物,是邛窑产品进入前蜀官府或宫廷视野的实证。
      邛窑制作的瓷器产品中,有精巧别致的文房用具,也有栩栩如生的各类瓷塑玩具。被陆游称作“夹瓷盏”的省油灯实用巧妙、匠心独具,成为蜀中特有的瓷器珍品。省油灯是唐时邛窑工匠智慧的结晶,从外形看这种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备受人们赞誉,十分流行,对于读书人而言,邛窑省油灯的出现更为他们挑灯夜读提供了方便。因此,省油灯也成了邛窑制品的代表作。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ngPfq6Z4SmM50QsOHs3orgeOlMj.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p4dwyb9w6B88ZrWNp3UMDtJvdmm.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mlUuqh1pxqeHZ_9E4bQ1JVV4Hut.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hoHuh8aLzRehKE-iiUDS5-r54l9.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g9UV5O2DaVCMJ6r1BFVKZabaMC5.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hUtkgwTa1RgUGARy7vCHJc6ExQ-.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mvsSLpR_XVJlVGCuKBZFy7a-Oo3.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iNwQymNGqEy_U2cdpkitMYUfBw_.jpg
20250417151250front2_0_7417959_FmpNZEboVCUqBcwqzd6TEt8zcgRU.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hhacgUL1tGwqNwAoXfoRpWrbgu2.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pNMRMmrDggB7G81FGjqj0WcCPlp.jpg
20250417151250front2_0_7417959_FvHGJlyHxDbowyD6mU4FaPz23ei5.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sNUK9Qs0Dc07zszLgIxGITQmoQG.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u-NevSuB4mlHHo2HtIfCaqm8-lN.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m6C3jIGt55ysI3jDagfaIi7u3XQ.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piYpPzcrFI7ah1bwJy_rmXc6CXS.jpg
20250417151249front2_0_7417959_FucBAogcLhhcZRDag2Tw7kn6mal4.jpg
20250417151250front2_0_7417959_FqMrXNEpl3jyJneAdIv5djRNHkGf.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4-2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