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胜负初见分晓,部分受害者已经出现。
  接下来的戏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一、奇怪现象: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贬值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从最高点下跌了10%左右。
  而人民币则并没有升值,完全跟随美元的走势,兑其他国家货币通通贬值10%左右。
  对美元甚至贬出了新低。
  很多人看到这个现象都表示不理解,甚至认为是某种未知的利空在扰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从最近比较流行的海湖庄园协议说起了。
  二、海湖庄园协议
  美国“海湖庄园协议”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经济战略构想,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重塑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缓解美国贸易逆差、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并巩固美元的国际地位。
  “海湖庄园协议”的假想最初只在小圈子中流传,但现已引起华尔街广泛关注。
  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1)汇率政策协调:通过多边或单边手段推动美元贬值。要求贸易伙伴货币(尤其是人民币、欧元)升值,改善美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2)关税与贸易阵营划分:将全球经济体分为“绿色、黄色、红色”区域,依据合作程度实施差异化关税。例如,接受债务置换或增加安全开支的国家可享受低关税,否则面临高关税限制。
  3)债务重组与美债置换:提议将外国持有的美债置换为100年期不可交易、零息债券,美国可在100年内不支付利息,到期后仅偿还本金。
  4)主权财富基金与资产重估:计划将美国黄金储备(8010吨)和比特币(20.7万个)重新估值(如黄金按市价2900美元/盎司计入资产),以改善财政状况并减少债务压力
  乍一眼看上去,这些内容很扯淡。
  但不可忽视的是,除人民币外,其他货币都出现了大幅升值。
  现在美国正在进行差异化关税,给出90天的豁免时间,也是为了谈判施压。
  至于债务重组和置换,并非不可能,只不过可能没有这么夸张而已。
  那么特朗普的关注点可能就在汇率和利率上。
  关税战只不过是手段和工具而已。
  三、化债就是找人买单
  化债的本质就是找人承担代价,只要有人承担了代价,债务问题就解决了。
  比如:
  爆掉一部分债务就是债权人买单;
  降息就是全体储户买单;
  通胀就是全体人民买单;
  美国加关税就是美国消费者买单;
  美元贬值就是持有美元资产的人买单。
  这次贸易战,买单的人已经出现了。
  首先,加征的关税,大部分是被美国消费者承担了;
  第二,欧元和日元主动升值,他们承担了部分代价,而且未来他们的出口优势将大大削弱。
  第三,美元贬值也就意味着美元购买力下降,持有美元的人买单。
  现在还没看到美债利率的下降,但估计特朗普也会想尽办法达成。
  未来大概率还会出现再通涨。
  四、海湖庄园协议VS广场协议
  两个协议在汇率上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逼迫别国货币升值,从而提升本国产品竞争力,最终平衡贸易逆差。
  当年日本的债务压力很大,在泡沫破裂后,本应该让日元贬值赖掉债务的。
  但迫于美国的淫威,它反而让日元升值。
  一方面丧失了出口优势,另一方面把债务拖成了大问题,最终导致了失去的三十年。
  这些都是政治场上的博弈,谁有话语权,谁就牛逼,谁没话语权,谁就承担更多的代价。
  因此,本轮贸易战的胜负已经初见分晓了。
  欧洲和日本更多的承担美国化债的代价。
  而中国虽然也会承担一定的代价,但我们对非美国家货币也在贬值。
  所以承担的代价更小。
  人民会一直紧跟美元吗?
  答案是:不会!
  人民币还是会升值,但我们要在内需做好准备后升值。
  否则出口和内需一起熄火,国内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弱美元是一个长周期的逻辑,会持续很长时间。
  广场协议那会,美元贬值了50%。
  这一次同样有可能贬值到80左右。
  这里要注意区分,美元贬值并不意味着美元就不是世界货币了。
  只不过美元的地位和信用有所削弱。
  美元退出世界货币的角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短期来看,美元崩不了。
  五、都在拼演技
  现在博弈的各方都在拼演技。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虽然方向已经定了,但过程中,大家还是要走走过场。
  该演的都要演到位。
  看电影的观众就跟看推理电影一样,天天都在揣测特朗普的葫芦里在买什么药。
  而特朗普随时都在变卦,把观众脑子都绕晕了。
  其实很早前我就跟大家说过,情节会反转,反转,再反转!!!
  我们当一场戏来看,会很精彩。
  但根据情节下注做投资,当心会被特朗普带进沟里。
  特朗普只会加大波动,改变不了A股的方向!
  一动不如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