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科研团队在期刊《环境和健康》(Environment &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儿童肺功能的下降并未得到有效缓解,而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上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的科学家们合作,在中国广州、武汉、重庆、兰州四城市开展了一项研究,探究空气污染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在1995—1996年,广州、武汉、重庆、兰州四城市共有2623名6至13岁儿童参与了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测试。那时中国尚未开展PM2.5(细颗粒物)的常规监测,研究人员在参与研究的学校搭建了空气监测设备,监测包括PM2.5、PM10、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该项研究也被称为“中国四城市研究”。
22年后,在2017至2018年间,研究人员又用同样的方式在四城市进行了第二次调查和测试。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比性,研究人员在2017—2018年(阶段2)的研究中,尽量选择了与1995—1996年(阶段1)相同的学校或附近学校的同龄儿童。在阶段2中,有2758名儿童完成了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测试,并进行了行为、居住和健康状况的调查。两阶段参与研究的儿童平均年龄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阶段2,男孩比女孩多一点,同时参与儿童的BMI(体质指数)值明显更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