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45|评论: 0

[走遍四川] 趣说节气|雨落生百谷 萍水始相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群芳谱》有:“谷雨,谷得雨而生。”
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与雨水、小雪等节气一样,是反映降水状态及强度的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天气逐渐转暖,霜雪不再、寒潮收场,春风和融、草色萋萋,盛春以席卷之势主宰华北,东风挟裹着漫天杨柳絮,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而华南已悄然披上浓荫绿装,试探性地奏响初夏的序章。
雨润千山:甘霖催百谷
每个节气都拥有其独特的气候印记。若以全国平均数据为基准,二十四节气中风力最盛的当属谷雨。此时节的风,和煦时带来暖意,凛冽时携来寒意。古人以“谷风”相称,也极为贴切,《诗经》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吟咏,描绘的正是这温润东风的特质。
谷雨时节不仅有温柔的风,更有来得恰到好处的甘霖。谷雨时节的降雨量,比先前的清明更充沛,也比随后的立夏更丰盈。若将“春雨”比作“恩泽诏书”,那么谷雨便是这“诏书”中最为慷慨的篇章,人们期盼这份恩泽能普降大地,让一整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合合美美,风调雨顺”。
“林野熏风起,楼台谷雨晴”,城里的人等雨停,山里的人听雨声。一场雷雨后,池塘涨满,沟渠平溢,田畈间水光潋滟。落日余晖斜照,原野一派清新。极目处,稻浪起伏,秧鸡的鸣叫穿透暮霭,一声递着一声,辽远而空灵。
确实到了和春天拱手揖别的时候了。
墨染春秋:文字展风骨
关于“谷雨”的两种叙事,首先是“雨生百谷”,其次则是与“仓颉造字”有关。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因工作之需,遂依照星斗、山川的走势以及鸟兽的足迹,造出了文字。《淮南子·修务训》中对此也有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虽然这是神话传说,但“谷”“雨”二字,在字义上本就息息相关。现代汉语中的“谷”,实为繁体字“穀”的简化——前者本指山间川流,后者则专指稻谷庄稼。古人因“穀”生于河谷之地,便借同音的“谷”字假代;汉字简化时,二者合而为一,“谷”便兼具了流水与粮食的双重意蕴。“谷”遇到“雨”,便有了文化传承与农耕智慧“一拍即合”,语言艺术和生活美学的“一顺百顺”。雨水沛然而降,河谷嘉禾滋长,天地总在生生不息。
正因为如此,2010年联合国在倡导文化多样性和多语言平等使用时,便将每年的谷雨定为了“联合国中文日”。“语言为津梁,文化为舟楫”,让海外汉语学习者了解、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让更多的国际友人能够运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用真诚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茶浸芳烟:清香恒久远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茶是青翠的精灵,对天时地利最是挑剔。气候要润,阳光要柔,土壤需得含着矿脉的魂魄。初萌的嫩芽最懂汲取大地的馈赠,将山岚雨露都化作了唇齿间的清韵。清明至谷雨,是茶芽最矜贵的时节了,经冬蛰伏的茶树,此刻吐露的嫩叶既柔且韧,凝着天地精华。待谷雨一过,风雨便催着新叶散开身形,那抹清冽的滋味就淡了三分。
所以唐宋时期,就开始以谷雨前后的新茶为最好,称为谷雨茶,又叫“雨前茶”或“二春茶”。明朝的许次纾在《茶疏》中也有记载:“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老茶人相传,上好的谷雨茶须在节气当日破晓采摘,午时前炒制,日暮前成型。这样极致的茶,这样执着的人,是因为他们懂得,一期一会的珍贵。
泛黄的绢本上,墨迹犹带茶烟。千年春风翻过那些茶汤、雨痕与花影,世人总记不得光芒下的暗香,倒是谦逊的山水,永远记得一盏茶的真相。两千年来,中国人对茶事的虔诚从未更改,那淡而烈、素而华的风骨,恰是古老岁月里最能表达“合心顺意”的自然之礼。
谷雨时节,暮春将尽,夏意渐浓。时光流转,生活更迭,我们不妨静心感受当下的美好,珍惜每一次不期而遇的惊喜。春日虽去,却不必伤怀,正如四季各有其美——春有百花争艳,秋有明月清辉,夏享凉风习习,冬赏白雪皑皑。只要心中无忧无扰,每时每刻都是人间好时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