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90|评论: 3

李旭葵/魏了翁子孙后裔在邛 ——临邛古城又一新发现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4-20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了翁子孙后裔在邛
                                                                    ——临邛古城又一新发现
                                                                     李旭葵
     近日来,又重新再翻阅民国初期宁缃编纂的《邛崃县志》,特别是在查阅洪仪文对宁缃编纂的《邛崃县志》后修定新编纂的《邛崃县志》,惊喜的是在字里行间突然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白纸黑字写着 “魏了翁子孙后裔在邛”。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世称鹤山先生,谥文靖,后人称魏文靖公,南宋邛州蒲江县城北(今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人,是中国历史上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理学家和书法家,一代杰出的爱国名臣。当时蒲江县属于邛州(今成都市邛崃市),因此魏了翁署名自称临邛魏了翁(邛崃自战国时称临邛)。
     宋史记载:“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赐秦国公。”
     据相关史料记载,魏了翁六十岁病死于苏州,安葬在苏州吴县枫桥高景山金盆坞,宋元时期魏氏一处祖墓地,现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又有记载魏了翁有后裔在泉州泉安,其子魏国佐,其孙魏天忠三人为“九龙三公”,虔诚香火奉祀。
   为什么说魏了翁后裔在邛?为什么说鹤山堂是魏了翁的家祠?
    对于一个历史名人的遗址遗迹及后裔,千万要慎重,一定要有史籍史料详实文字记载为史证,有发掘发现的建筑遗址遗迹确凿为物证,还要有科学的研究分析,站在史学观的立场进行严谨推断判定。
                                     《邛崃县志》的文献史证
     1922年,邛崃由宁缃主持编纂有13万字的《邛崃县志》四冊,正式付印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也有反映其内容存在有疏漏讹误。邛崃地方有识之士的著名文人洪仪文,在广泛吸收社会上的各种意见和反映进行修改,历经五年时间,于1927年在原宁缃编纂《邛崃县志》的基础上修定,重新编纂出《邛崃县志》十卷,原件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正如在洪仪文新编纂的《邛崃县志》序言所说:“民国十六年为郡人宁缃修成志书,查志书修失甚多,因众公议修改。于见修志者之难,禄因此自行在家修改。”
    洪宣禄,字仪文,博学多才,著作颇丰,著有《历代名医小传》、《万玉全书》、《四川争战小史》等书。他在修正的《邛崃县志》卷七文学志·儒贤中新载:“魏了翁,钞旧志言蒲江人。今查,鹤山祠在邛神位家庙,子孙后裔在邛。”
    这是至今在距今近百年,发现在邛崃人洪仪文修定编纂的《邛崃县志》上才有“魏了翁子孙后裔在邛,”而且“有鹤山祠在邛神位家庙”的文字记载,这是对魏了翁子孙后裔在邛史籍文献非常重要的史证。
   “魏了翁,钞旧志言蒲江人。今查,鹤山祠在邛神位家庙,子孙后裔在邛。”共三十个字,却非常明确地包含了三层意思。“今查”,即今天经过调查。“鹤山祠在邛神位家庙”,在邛崃的神位家庙即家祠是魏了翁的鹤山祠。“子孙后裔在邛,”就是说魏了翁的子孙后裔在邛崃。
如果事前没有看到自称是魏了翁后裔的魏国士被认同的如家谱相关确凿文献史料可靠依据,如果沒有魏国士修建魏了翁神位家庙鹤山祠的理由根据可信性,因此洪仪文是不会写入新修定的《邛崃县志》里。
     对旧志修改,修正改错,对疏忽遗漏或新的应该写进县志的内容增补,既对历史负责,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疏忽和有半点私心感情用事,更不能以误传讹。
      魏了翁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的文化名人,对于“魏了翁后裔在邛”,在原县志和州志上是没有记载的。后来是因为自称为魏了翁 “清后玄孙”的魏国士,1924年在县城胡巷子修建了魏了翁家祠“鹤山堂”,这对于邛崃来说是件大事。魏国士如果不是魏了翁的后裔,仅是出于对历史名人魏了翁的“崇拜”而建“鹤山堂”,还把魏了翁称为“先祖”,这是一件不仅是魏国士家的耻辱和犯法的事,而且对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邛崃会带来巨大伤害和影响,邛崃人是不能容忍的。著名的文化学者洪仪文也不会冒天下之大忌,还有遗臭后世的名声而不顾的被追责风险,写进新修定的《邛崃县志》。
     宁缃主持编纂《邛崃县志》是在1922年正式出版付印,而自称为魏了翁后裔玄孙的魏国士是在1924年在县城胡巷子修建了魏了翁家祠“鹤山堂”,因此宁缃在主持编纂的《邛崃县志》上是不会有记载。在1927年洪仪文才把“鹤山祠在邛神位家庙,子孙后裔在邛” 写进修定的新《邛崃县志》。
     因此,洪仪文新修定《邛崃县志》对魏了翁后裔在邛的记载,标志着是对自称是魏了翁后裔的魏国士和所建为魏了翁家祠鹤山堂的肯定和认同。
     鹤山堂的历史物证
      座落在临邛古城大同街胡巷子的鹤山堂,则是“魏了翁后裔在邛” 的重要历史物证。
     鹤山堂,是由人称“魏善人”的魏国士建于民国民国十三年(1924),至今已有上百年悠久的历史。
     鹤山堂为单檐悬山式木结构民宅建筑,坐西朝东,古典雅致的大门,窄长方形南北走向的天井,宽敞的厅堂正中央是供奉的神位,正屋一进两层楼三间,环天井厅堂之走廊,以及南北厢房厨房数间,总面积约300平方米。鹤山堂颇具清代建筑古雅、朴素,而有气派。
鹤山堂正屋中间,东立面即厅堂正上方二楼板壁榜书题字,为“鹤山堂。”
     在鹤山堂厅堂北侧上下,两梁之间驼峰(柁墩)镌刻题字:“建修魏文靖公家祠清后玄裔孙国士竖。”
    厅堂南侧上下,两梁之间驼峰镌刻:“民国十有叁年仲夏甲子、己巳己酉、乙丑。”
    从鹤山堂厅堂两梁之间驼峰镌刻题文字来看,鹤山堂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是由魏了翁的清后代裔玄孙魏国士所建的。从鹤山堂厅堂驼峰题字,说明了是建修南宋魏文靖魏了翁的家祠。
    厅堂正屋中间,东立面一楼即厅堂正面板壁嵌木制直行书祖、师神位五位:中央神位书:先祖文靖公之位。其北侧神位书:清始祖魏廷速位。
    又北侧神位书:敕封詹王大帝、灶王府君(双行小字)位。其南侧神位书:武林郎何鹏程位。又南侧神位书:清故师易炳森、师张驿程(双行小字)位。表示鹤山堂厅堂及环天井厅堂之走廊等空间,即是魏了翁家祠。
     鹤山堂建筑乃是魏家祠、民居为一体之建筑。其家祠部分,显然比一般民居神龛部分更加庄严、气派,但又不同于独立建筑之宗祠、支祠。
    院宅名“鹤山堂”,“鹤山”是魏了翁的号,又叫“魏鹤山”,大厅梁驼峰(柁墩)镌刻题字:“建修魏文靖公家祠清后玄裔孙国士竖。”明确是“魏文靖公家祠”,而且厅堂正屋中间的中央神位书:“先祖文靖公之位”,其北侧神位书:“清始祖魏廷速位。”
     如果不是子孙后裔,怎么会将别人称为先祖而列在自己家祠神龛中央的神位供奉呢?否则是家族的耻辱,将会受到家族家法族规的严厉惩罚。
    因此,鹤山堂和中央神位及驼峰镌刻文字,是魏了翁的家祠和魏了翁后裔子孙所建的物理证明。
                                  魏了翁后裔历史背景
    从魏氏家族代代口耳相传,在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四川后清政府实施湖广填四川时期,魏家从湖南迁徙到四川。据鹤山堂第二代魏尧西先生在《别鹤琴操集自序》:“清康熙间,先人由仁寿迁邛南徐大冲,再徙于此(清康熙时五面驿,嘉庆《邛州直隶州志》称宝林场,民国《邛崃县志》称宝林寺场,1949年后称宝林乡、宝林镇)。凿井开烧房,砌篁锅造纸,寓工于农,以耕读为本。”
     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四川,战乱不断,虎迹纵横,蜀地几乎灭绝人烟。康熙年间,遂有湖广填四川、客家人填四川之举。邛崃鹤山堂魏家先人系清初从湖南迁徙至四川之移民,再由仁寿辗转迁移至邛崃南郊徐大冲,然后再迁宝林乡。盖追求土地之广,足以生存也。后来,清始祖魏廷速后人魏国士从宝林迁进城。在城内胡巷子开“恒昌园”川菜馆,于1924年修建魏家祠名鹤山堂,以祠代住宅。
     南宋时期擢升工部侍郎49岁的魏了翁,在南宋从公元1225年到公元1231年,因上疏言事得罪了权贵,被借故劾魏“欺世盗名”、“朋党谤国",诏降三级,遭受贬谪靖州(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长达6年之久的时间。
    49岁的魏了翁被贬谪,从长沙携全家妻儿迁来靖州有六年时间,也是他在一个地方任职最长的时间。按年龄推算,魏了翁的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而且均成家立业。邛州守虞方简其祖父虞允文是南宋官至丞相的抗金名将。虞方简的儿子到靖州,娶魏了翁的女儿为妻回川。魏了翁另一女儿,也是嫁给在四川安北望的儿子后回川。因此,其中可能也有子女在湖南安家居住繁衍生息。到了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时期,因此有这种可能有在湖南的魏了翁后裔迁陟到四川的。
    在邛崃胡巷子的鹤山堂魏家是从湖南迁来四川,而魏国士自称是魏了翁的后裔玄孙。这就是为什么要建鹤山堂魏了翁家祠的原因,而且也是将魏了翁称为“先祖文靖公之位”来供奉的理由。
                                                 社会人士的反映
    鹤山堂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是由魏了翁的清后代裔玄孙魏国士所建的。
     从鹤山堂的诗文联句内容和题字,基本上出自为魏了翁后裔玄孙的第一代堂主魏国士,而且与当地德高望重的清进士曾光爔等文是挚友,还为其题字,说明了魏国士也是博学多才之人。
     鹤山堂正屋原悬挂有三道大匾,鎏金题字。鹤山堂的正中一匾题字:中庸。北边一匾题字:大学之道。南边一匾题字:惟善为宝。是清邛州最后一位进士,知识渊博而且在京城等地做官的著名书法家曾光爔题写的,后于1966年文化革命初破四旧时被毁。曾光爔是位对学问一丝不苟非常严谨,而且有为人正直廉洁的口碑,受邀对鹤山堂的题字,经过认真思索,魏国士是魏了翁后裔玄孙的说法得到了认同,曾光爔才会欣然挥毫题名。
     对于修建鹤山堂的魏国士自称是魏了翁的后裔玄孙,在1924年鹤山堂落成,魏国士由于知书识礼有“善人”的好名声,关键是建的是魏了翁家祠鹤山堂,地处在县城中心的胡巷子,因此在当时肯定成为邛崃城乡上下轰动的新闻。
    如果魏国士沒有家谱之类让人可信服的确凿文献资料展示,证明其是魏了翁的子孙后裔的身份,鹤山堂的竣工庆典,邛崃地方上的名人贤达不仅不会前来捧场祝贺,而且还会成为笑话而遭到邛崃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甚至也会遭到县政府官方的惩处。更不用说像邛崃县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进士曾光爔这样的名人还会专门来为鹤山堂题字,也不会有做学问很严谨的著名学者洪仪文在对原《邛崃县志》修正时,将“魏了翁,旧志言蒲江人。今查,鹤山祠在邛神位家庙,子孙后裔在邛。” 新补写进入《邛崃县志》。
    在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因曾开 “恒昌园”川菜馆,鹤山堂主人家被划为地主成份,魏国士的媳妇并被划为地主份子接受监督劳动改造。魏国士的儿子魏尧西因在1949年前曾在西康省政府和成都等地任职的历史问题,被开除公职回乡接受监督劳动改造。由于历次政治运动和文革“破四旧”的劫难,家藏古籍文献被查抄,魏了翁子孙后裔相关家谱史料也成了“封资修”的罪证而被彻底毁了。
    历经百年风风雨雨沧桑烟火的鹤山堂,劫难过后幸存留下的珍贵建筑题字:鹤山堂的梁上镌刻有“建修魏文靖公家祠清后玄裔孙国士竖”,明确表明魏国士是魏了翁的后裔。神位中“先祖文靖公之位”位于中央,左侧为“清始祖魏廷速位”,神位排列表明魏了翁是先祖。遗物遗迹是直接的物理证据,具有可靠性。
    还有1927年洪仪文在修定《邛崃县志》时留下的关于魏了翁子孙后裔在邛的文字记载,成为更有说服力的史证。
    魏了翁曾被贬谪至湖南,其魏氏家族在湖南繁衍生息,后来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时期迁徙回四川。魏了翁被谪在湖南靖州的经历,为魏氏家族从湖南迁回四川提供了历史背景的可能性。
      鹤山堂魏氏和《邛崃县志》确凿可靠珍贵的史证和物证,说明了魏了翁的子孙后裔在邛的可靠性。
图片6.png 图片5.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1.pn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2.pn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3.pn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4.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