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时后生活在灌县蒲阳公社建设二队,我们这个地理位置是位处西边龙门山尾端山区自然形成的山洪河流龙安河,西北边龙门山系形成的山洪河流甘河子,两河相夹的一打开河谷型地带,在我们生产队与蒲村场(老一辈叫蒲生场)和平街场口之间的龙安河上有一座廊桥,这座廊桥叫”麻柳林桥”,麻柳林廊桥早期是西边山区尤溪(龙溪)、虹口、紫坪、金凤沿山一带经济往来的主要通道桥梁,也是唯一一座桥梁顺河北岸羊肠小道,通往山区往来。在龙安河上主要是以“石步子”沟通河两岸,如龙王塘过河石步子。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大办钢铁热潮,在蒲阳西北边山边修建“青年四五钢铁厂”,为满足钢铁厂原材料进出修建了“青年铁路”(未成功),连接火车站和钢铁厂。在龙安河上有了第二座桥。
麻柳林廊桥在70年代末期,因年久腐朽失修基本无法通行,彻底拆除。在桥下采用大石块间隔放在河中形成“石步子”通道。沿河石步子长久多次被洪水冲毁。后来蒲阳公社和建设大队共同出钱,在廊桥上河段100米处,用一个预制板宽搭建临时桥。
70年代中期,沿山一带突下集中大量暴雨,大量暴雨将白果刚两河口下水库和盘龙山水库堵爆,滔滔洪水奔袭而下将沿河石步子和临时桥冲毁。后来我们生产队、大队、公社共同出钱在临时桥处重新浇筑桥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了3米宽的水泥桥,这桥上可以过小型拖拉机。
80年代初白果公社为发展经济,在蒲阳公社和白果公社边界凉水大队,修建“机制砖厂”,在顺龙安河南岸修建了蒲村场和平街口到白果公社场镇的机耕道后来拓宽变公路,龙安河上有了能通汽车的第三座桥革命桥。麻柳林廊桥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和记忆里。
2000年蒲阳金凤合并发展,蒲阳已发生天翻复地变化,已不再有记忆中的原貌。
谢谢欣赏,临时发挥记忆笔录,请斧正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