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接到举报,在嘉兴、威海等地有房托团伙利用情感操控手段诱骗相亲者,以远高于市场价的金额购买房产。受害者涉及不同年龄段,男女均有。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近期,澎湃新闻接到投诉称,很多人在网络平台相亲,没想到对方其实是假婚恋真卖房。他们以美好的结婚许诺作为诱饵,实则是为了引人买房获得佣金。受害者来自全国各地,年龄从30岁到60岁不等,他们中有男性,也有女性。
2024年,在上海工作的张先生,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位“相亲对象”,她自称叫许某洁。第二次见面,许某洁就诱导张先生在浙江嘉兴买了一套房。
没想到除了张先生,许某洁同时还在与其他“相亲对象”交往。
这些“相亲对象”均为30-37岁的男青年,社交圈相对狭窄,怀揣结婚的期待展开恋爱。许某洁称为推进婚事,可以在她弟弟定居的嘉兴买房。看房的时候,许某洁总会带上她的朋友高某。
以共同还贷为期许,并且提出房本只写男方的名字。面对不买房是错过爱情的情感绑架,几位男士都选择了付出首付并办了贷款。
许某洁所谓的好闺蜜高某,其实也和她一样四处寻找“潜在购房者”。另一位男士投诉称,自己被高某用同样的话术诱导买了上海金山区的房子。
当贷款手续办妥,之前着急结婚的许某洁和高某就立即换了一副面孔,逐渐失联。直到这时,几位买房者才恍然大悟自己遇到了“房托”。
记者以普通购房者的身份前往嘉兴某小区,发现房价比许某洁带去买的价格要低不少。
几位男士在寻求法律帮助过程中发现,遇到同样"情感剧本"的购房者人数比想象的还要多。
购房者们曾数次前往开发商处协商,希望能退房。开发商表示直接退房是不现实的。
无独有偶,山东威海的许多女性遇到了带她们去买房的男相亲对象。他们团伙人员更多,组织配合也更加严密。
在相亲网站上,这些男士通常包装成帅气稳重的形象,专门寻找离异女性撒网,并且以团伙形式出现。
同样,他们也以买房才能证明真心交往进行情感绑架。为了让受害者更容易相信,还表示自己会先付五万元左右的首付款。
这些受害者购买的房子总价值在70-100万不等,均位于威海市南海新区。她们走访楼盘附近得知,自己的购房价与市场价悬殊。
而售楼处则称房托怎么卖与他们无关。
得知自己被房托诈骗后,一些受害者选择报案,“目前有大约40人过来立案”。
受害者高女士希望她的“相亲对象”协助退房退款,对方依然辩称自己的行为只是一种销售手段。
目前上海和威海的公安机关已经立案,案件正在侦办中。
当传统的“排队抢房”套路失效,房托们已经进化出“婚恋卖房”的荒诞剧。异化的营销,是对婚恋焦虑的精准捕猎。“房托”事件频发,不仅使买房者蒙受经济损失,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