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个好地方系列之三十七——博物馆
乌鲁木齐有两个游客必须打卡的地方,一个是新疆博物馆,一个是国际大巴扎。大巴扎我2023年8月底游北疆时去过了,但却因为时间原因而没去博物馆,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了。新疆博物馆之所以人气特别高,除了有很多馆藏一级文物外,网友还列举了十大镇馆之宝,这其中就有3800年前的“楼兰美女干尸”。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夫人”还早1700年的干尸,而且还被叫做“美女”,让人对其充满了想象。
2024年9月14日上午九点刚过,我就在手机上预约了去新疆博物馆的网约车。一上车我就听到了熟悉的歌声:“......谁与美人共浴沙河互为一天地,谁与美人共枕夕阳长醉两千年,从未说出我是你的尘埃,但你却是我的楼兰......”。这不是《我的楼兰》吗,网约车司机还真是个有心人,知道我们去博物馆,他就踩着点儿播放了这首流行歌曲,也算是给我们提前酝酿气氛了。
司机是个二十七八岁上下的年轻小伙子,很健谈,对历史也很感兴趣,他一边开车一边问我有没有在网上预约参观门票。小伙子说,现在虽然已是九月中旬,但参观博物馆的人很多,如果不提前预约,等候进馆不仅要排很久的队,而且还有可能因为人多在现场不能预约到当天的门票。一路上,小伙子给我聊了不少和博物馆有关的话题。说到镇馆之宝,小伙子更是如数家珍地一口气说了七八件。像“三国志残卷”,“仕女下棋图”,“人体头盖骨”,“楼兰美女”,“伏羲女娲图”等等,好多我都没有听说过。说到“楼兰美女”,小伙子一时兴起哼起了《我的楼兰》:“你总是随手把银簪插在太阳上面,万道光芒蓬松着你长发的波澜,我闻着芬芳跋涉着无限远,只为看清你的容颜。”柔美的旋律和着富于想象的歌词,一下子让我对还未谋面的“楼兰美女”充满了期待。
早上九点左右正是乌鲁木齐市区堵车最严重的时段,好在司机一路和我聊着博物馆,四十分钟左右他就把我们送到了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一侧。这时候,入口前的小广场已经迂回旋转着排了众多等候验票的人流,好在头天晚上我就在官网上预约了门票,从专用通道刷脸验证并未耽误多长时间。进入博物馆我就直奔主题,去看展出的镇馆之宝,第一件就是《女娲伏羲图》。这副高度超过两米,宽度超过一米的彩色绢本画,是1964年从吐鲁番的高昌古国古墓群中出土的,算起来这幅图已经在地下沉睡了至少一千两百年。
画面中两个人首蛇身形象就是伏羲和女娲,背景图上描绘有太阳、月亮、星辰甚至还有彗星。画作以赭红色作为主色调,配以白色相间的条纹,让整幅画看起来具有深邃和神秘之感。左侧的伏羲左手握着象征法律和秩序的矩,右侧的女娲右手握着像征天地自然和谐的规。在古代神话中女娲和伏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他们相互缠绕的躯体,既是阴阳相对的象征,也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美好祈愿。
一副《伏羲女娲图》,除了向今天的人们传递着关于生命起源、阴阳和谐、宇宙观以及艺术之美的信息外,它也在向人表达着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原人民和少数民族之间,不仅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相互融合相互接纳,到了汉唐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也将伏羲和女娲视为了自己的祖先。仰视着古老的绢画,我内心渐渐生出一股宗教般的虔诚。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他们既是华夏民族的根脉,同时也是福佑社稷的正神。
看完《伏羲女娲图》,我随着人流往前走,刚进入5号馆就看见前面聚集了不少人,一看就知道他们都是在观看那具“楼兰美女”的干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诗句中提到的楼兰,该是一个多么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平躺在玻璃柜中的“楼兰美女”干尸,是1980年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孔雀河古河道北岸的太阳墓中出土的,据考证在出土时这具干尸已在地下长眠了3800年。成列在玻璃柜中的干尸,头戴皮质毡帽,脚穿羊皮长靴,除了面部露在外面,整个身体被一层手工粗毛织物覆盖。之所以被称作楼兰美女,是因为考古人员利用现代高科技还原了她生前的一些特征后发现,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眼大窝深,睫毛浓密,鼻梁高窄,下巴尖翘,是一位具有欧罗巴特征的美丽女子。
墓葬中,这位女子没有留下她生前的文字记载,这就让现在的人们无从知道她的生平。也正是因为信息太少,却让这具干尸生前的惊艳美貌,留给了现在的人们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而远古的楼兰也成了一个谜一般、梦一般的永久话题。作为连接中原与西域、中亚与地中海的商业要道,楼兰在上古时期就是一个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但富商巨贾蜂拥来到楼兰除了做生意外,还有一个更加吸引他们的原因就是,——楼兰出美女。
美丽漂亮的楼兰姑娘除了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险、经商,也引得一众西域王公贵族纷纷迎娶她们为妻,这期间甚至还有一个利用楼兰美女平息战争的传说。据称公元326年,割据敦煌的大军阀张骏趁天下大乱,派将军杨宣攻打鄯善。鄯善王元孟自知实力悬殊打不过张骏,无奈之中只能被迫向其献出一个绝色楼兰姑娘,才使城邦免于战火涂炭。这位金发碧眼的楼兰姑娘深得张骏的欢欣,他不仅给了她一个“美人”的封号,还特地为她营造了一座名叫“宾遐观”的宫殿,由此可见,这位楼兰姑娘长得是何等“倾国倾城”。 而今,繁盛的楼兰古国早已淹没在了茫茫的沙漠之中,楼兰美女也变成了这具供人参观的干尸。但透过眼前的玻璃柜,我似乎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曾经的楼兰古国因为极度干旱和沙漠的扩展而消亡,但就在楼兰美女一梦三千年的地方,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完成和沙漠环境的改善,一个新的更加美丽的楼兰会不会在这块土地上重新出现?如果说躺在玻璃柜中的只是三千多年前的楼兰美女,但在我看来,楼兰姑娘其实并未走远,而是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生息轮回,繁衍不断......
“楼兰美女干尸”让我想到了另一具干尸——“萨满巫师干尸”,因为在前两天,我们还去了吐鲁番博物馆。在吐鲁番博物馆外面,我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馆外墙上的壁画。镶嵌在博物馆一侧整体弧形外墙上的浮雕壁画,气势恢弘图案精美。因为没有文字介绍,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只能看出整个浮雕应该是涵盖了吐鲁番从远古到现代的四千年历史。有些画面表现的历史事件比较明显,比如张骞出使西域,从中亚引入葡萄,唐玄奘西天取经等等。浮雕表现的历史跨度虽然长达四千年,但丝绸之路却贯穿始终,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贸易的范畴。
就在我把浮雕当成一次历史学习来观摩的时候,博物馆开门了,我也随着人流走了进去。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了让参观者第一时间就能看到馆藏精华,吐鲁番博物馆把几件镇馆之宝安排在了最近最显眼的展览大厅,这其中就有那件“萨满巫师干尸”。昏暗的灯光下,躺在玻璃柜中的干尸看上去有几分狰狞,但想到这是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我心中油然生出了一股敬畏。
出土于吐鲁番洋海墓地的干尸,侧身屈肢仰卧在玻璃柜内,紧贴骨骼的黑褐色皮肤显出蜡质一般的光泽。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500多年的干尸全身早已干枯,但长度却有1.65米,由此可见这位巫师生前一定是一位高大英俊的人。作为氏族部落的领袖,干尸头顶上的几绺发丝看起来还有几分新鲜甚至润滑,额头上戴着一条海贝装饰的绦带,耳朵上戴着一对硕大的铜质耳环,脖子上挂了一条用绿松石和玛瑙镶成的项链,双脚挂着铜铃,身披一件羊皮大衣,手上拿着作为法器的一柄带把铜斧和一根皮鞭。萨满巫师身上的每一件装束,都在向世人表明着这位部落首领生前的高贵和威严。
作为远古北方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萨满教在当时广受蒙古部族的欢迎和信赖,萨满巫师也因此在原始社会中扮演着人与神交流的使者。除了与天神沟通,萨满巫师在部落中还承担着治疗疾病的巫医和主持重要的祭祀活动。部落的每一次重要祭祀,萨满巫师带领众人祈求五谷丰登、狩猎成功和预测未来,他还会通过一整套让人惊骇的仪式来表达天神与逝去灵魂的相互交融并引导他们进入天国的旅程。
考古发现,这位萨满巫师在人世间只活了四十年,但他却跨越时空,在两千五百年后重见天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虽然已经死去,但灵魂却还在影响着现在的人。想到这些,当我再看干尸时,原本让人有点恐惧的面孔变得不再难看,透过黑褐色的那层肌肤,我甚至能够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巫师,站在洒满月光的高台上引导整个部落祈祷天神,手持戈矛带领部落壮汉在荒原上追逐野兽,身穿巫师服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引领去世之人那去往遥远天国的魂灵......
“萨满巫师干尸”让人对两千多年前的吐鲁番充满了想象,而博物馆内展出的另一个镇馆之宝——2300多年前的一段葡萄藤却在无声地告诉人们,吐鲁番早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就开始了葡萄种植。出土于吐鲁番鄯善县境内的洋海古墓藏群中、全长115厘米、最大直径2.3厘米、上面保留了5个芽节的这根葡萄藤,除了把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五六百年,通过考古还发现,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葡萄的无性繁殖,——也就是通过葡萄藤而非种子来种植葡萄。
一根葡萄藤将葡萄种植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了春秋时期,而那时丝绸之路还没有形成,这又让人对此充满想象,是什么人通过什么方式将葡萄种子带到中国的呢?这些带到中国的葡萄种子经过了多少次试种才将葡萄种植成功的呢?看着这条来自远古的葡萄藤,我就想,人类交往的脚步远比文字记载的要早很多很多年。别说五六千年之前的上古时代,就算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道路还是交通工具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而新疆和中亚之间还隔着大漠戈壁和雪山,但这些却没能阻隔人们探索与发现的脚步。
楼兰美女、萨满巫师、古老的葡萄藤、伏羲和女娲,博物馆里展出的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智慧的结晶。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往事,默默地传承着历史的文明,更带给我们很多关于未来的想象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