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海军上将。阿梅代・库尔贝于 1827 年 6 月 26 日出生在阿布维尔(加来海峡省),1849 年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毕业后加入海军。
他的海军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驻地度过,其间曾于 1860 年在海军枪炮学校担任教官,1874 年在鱼雷试验学校担任指挥官。他的军衔晋升相当迅速,从 1852 年的海军少尉升至 1880 年的海军中将。
在担任新喀里多尼亚总督一段时间后,库尔贝于 1883 年成为远东舰队司令。
此前,弗朗西斯・加尼耶在河内附近身亡(加尼耶在试图将东京湾地区,即越南北部,变为法国的保护国时被杀),
远东舰队刚刚得到了增援。
1883 年 8 月,库尔贝的舰队突破了越南帝国首都顺化的江防,迫使越南政府接受法国对整个越南的保护权。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法国军队开始占领东京湾地区。库尔贝最初不仅指挥海上作战,还指挥陆上作战,这让当地的法国海军和陆军指挥官感到惊愕。
法国侵略者不仅要应对东京湾地区民众的反抗,还要应对南下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的到来是为了强调中国对越南的历史宗主权(1882 年至 1885 年的黑旗军 / 东京湾战争)。库尔贝说服巴黎将战火烧到中国,1884 年 8 月,他率领一支战斗舰队沿闽江而上,进攻中国位于福州的海军基地。不到一个小时,中国的所有舰船不是被击沉,就是着火后漂流。两艘法国鱼雷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击沉了中国旗舰,并击伤了另一艘军舰。随后,库尔贝的舰队炮击了福州船政局。后来,法国试图在台湾以及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澎湖列岛(被视为潜在的法国 “香港”)建立据点,但未能成功。不过,这位海军上将最终通过封锁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大米贸易,成功地迫使中国坐到了谈判桌前。中国政府随后同意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库尔贝作为法国征服印度支那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以及他在中法战争中的角色,使他成为法国广受欢迎的英雄。然而,由于长期的亚洲战事让他疲惫不堪,库尔贝于 1885 年 6 月 11 日在越南近海的旗舰上。
参考文献:
切尔,刘易斯・M.《中法战争的外交(1883-1885):一场未宣战战争的全球复杂性》。印第安纳州圣母市:十字路口出版社,1988 年。
麦卡利夫,亨利.《越南的黑旗军:中国介入的故事:1884-1885 年的东京湾战争》。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1968 年。
托马齐,A.《印度支那的征服》。巴黎:帕约出版社,1934 年。
1856年,法国远东舰队借口传教士被杀,公然炮轰岘港(土伦)。1858年,法国和西班牙的一支联合舰队夺取了岘港。
1859年初,法国又占领了西贡(今胡志明市)。到1862年,法国已经控制了越南南部及昆仑岛,并与阮氏王朝签订了条约草案,将南部的三个省边和嘉定、定祥及昆仑岛割让给法国,开放岘港、巴喇和广安三个港口与法国通商。
1864年,柬埔寨也正式签约,被置于法国的保护之下。这样,湄公河的入海口全部控制于法国之手。法国为实现依托湄公河开辟通往中国西南的道路以扩大贸易和势力范围的目标,与英国展开了相互争夺;特别自英国占领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并通航至缅甸北部准备开辟到云南的商路后,更激起了西贡法国殖民当局的争夺欲望。
1866年,法国通过派到云南调查的湄公河勘探队,发现该河无法从入海口处通航到云南,只有红河路线是中越交通要道,于是决定占领越南北部,从红河上溯到云南。此后,法国探险队、商会、研究团体以及军人、官员、商人、学者、传教士等不断到云南考察、调研、游历、传教等,留下了许多有关云南的文献资料,内容涉及云南的政治、经济、交通、历史、民族、文化、社会、宗教各方面,对研究当时的云南及其与中南半岛国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作用。
迪皮伊著:《红河向商业开放及东京1872-1873年的事件》,巴黎:Challamel alne出版社,1879年,324页(Dupuis,L'ouverture du Fleuve Rouge au commerce et les ivinements du Torzg-Kin,1872-1873:Journal de voyage et l'expetdition.Paris:Challamel a6v6ne,1879,P324)
让·堵布益(Jean Dupuis,1829年12月8日-1912年11月28日 [3]),又译让·迪皮伊 [4]、让·涂普义。法国殖民者,军火商。曾旅居埃及,后至中国云南,向法国政府提出打通红河计划,直接引发安邺率军侵入北圻的“东京事件”,此事成为中法战争的起因。回国后著有《东京问题的由来》等。
让·迪皮伊(Jean Dupuis,1829-1912,旧译“堵布益”),法国商人,yuenan科学院学会会员。
1868年5月,弗朗西斯·加尼耶等人由云南返回越南途中,在汉口遇到了法国商人让·迪皮伊。堵布益生于1829年12月8日。1857年至1859年,他旅居埃及。1860年至中国汉口,湖广总督李翰章曾委托他建立军械库。1869年到昆明游说清朝云南官员岑毓英、马如龙等购买军火。1871年借口运销军火,“勘察”越南红河航道,证实经红河可入云南。1872年4月上书法国政府,提出打通红河计划,得到法国政府非正式支持。10月率炮艇、商船载运军火等物,由海防出发,用武力强行通过红河,到达中国云南,向云南提督马如龙提供军火,镇压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1873年其船队驶回河内,用武力要挟阮朝开放红河。阮朝扣押堵布益船队,请求法国驻南圻总督府出面干涉。同年底,法国海军军官马利·约瑟夫·弗朗西斯·安邺以调停“堵布益事件”为名,领兵侵入北圻,与他配合,发动侵占北圻的战争。安邺在纸桥之战丧命后,他随法军撤出北圻。 [1-2]回到法国后的堵布益生意失败,成为了鼓吹法国向越南北部进军的倡导者,并自诩为红河商业潜力的发现者。1912年11月28日,堵布益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去世,享年82岁。
迪皮伊因武器交易与湖广总督李翰章有往来。云南巡抚岑毓英、提督马如龙为了围剿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请迪皮伊到云南商谈军火买卖事宜。加尼耶探险队对红河水路作用的发现,引起了迪皮伊的兴趣,他立即动身前往云南。为了履行以武器弹药供应云南军队的一份约定,他于1871年2月离开昆明到河内。迪皮伊向南行抵红河边上的蔓耗,并从这里开始坐船设法顺红河航行入海[2]。航行成功后,1872年迪皮伊返回法国游说,设法让法国政府相信开辟红河航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并让法国海军特批了一艘军舰护送他从西贡到顺化[3]。尽管遭到了东京官员们的反对而且旅途艰难,迪皮伊还是在1872—1873年,将一船军需品从香港经海口、海防,由红河水路运送到了云南。作为回报,云南政府拨了一船铜和锡给迪皮伊运回越南。
《红河向商业开放及东京1872—1873年的事件》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1872-1873年迪皮伊作为第一个从越南的出海口通过红河水路进入云南的西方人旅行的经过。书中描写了在云南蔓耗、蒙自、个旧、沙甸、昆明等地的见闻,披露了法国人和黑旗军对峙、交涉的情况,还记载了迪皮伊与云南商人做生意的情况。例如在蒙自,迪皮伊与一位矿主达成以物易物协议,矿主用部分矿产品交换迪皮伊的棉花、棉布、被单、盐等物品;在蔓耗,迪皮伊与红河商号(Tchong-Ho House)又签订了一份合同,商号提供船只给迪氏搞运输,并附带仓储、物流等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