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17|评论: 2

北宋两个邛崃人的《相如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3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rgba(0, 0, 0, 0.85)]《相如赋》翻译​
[color=rgba(0, 0, 0, 0.85)]杨天恵《相如赋》​
[color=rgba(0, 0, 0, 0.85)]司马相如继承重黎宏大美好的品德,家族世系与中山国紧密相连,汲取岷山、峨眉山长久以来的德泽,饮下长江、汉水的灵秀源泉。皇帝早已偏爱相如拥有诸多技能,而相如又凭借师友的传授,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才学。他招来湘均让其侍奉书写,指挥蔺卿作为自己的随从,汇聚文学的精妙之处,展现剑术的雄浑精妙。他带着这些才华前往四方,想要在王公贵族之间大显身手。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看到骑郎的职位冗杂繁多,秉持道义的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虚与委蛇。看到严忌、邹阳还算合乎心意,便暂且在梁孝王的宫室中漫步。只是才华出众的人往往难以合群,因为他们的遭遇总是充满艰难。在官学中耗费了不少岁月,可叹始终没有得到赏识,只能空手而归。他长途跋涉,每走千里才停歇一次,踮起脚尖遥望着故乡的乔木。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后来他来到临邛,投奔老朋友。老朋友打开门,握住他的手,亲切地慰问,情意恳切真挚。那庸俗的县令性情苛刻,还炫耀繁琐的礼节。相如感慨这不是自己内心所喜欢的,更何况还要与那些市侩之人一同吃饭。县令强行邀请相如一同前往,相如原本就轻视这种做法。县令在门口招呼使者,出去告知相如没有空闲。可为何一开始热情相邀,最后却态度转变,相如最终还是低头顺从了。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那个被流放的人(卓王孙)算什么,竟然在宴席上傲慢地向东而坐。他身上的污浊气息令人难以忍受,言语谈笑间尽显傲慢,还越发得意。我猜想相如食不下咽,怎么会在这样不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安乐呢?酒至半酣,音乐声响起,四座寂静无声。叹息朝廷中那些失去正直品格的人,原本就污浊不堪。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那些艳丽又无赖的女子,依偎在一起弹奏出悲哀的曲调。相如文章如凤凰般华美,若不是凤凰,谁能与之匹敌?为何要让鸩鸟做媒,去亲近那恶枭?放弃朝阳明亮开阔之地,却栖息在这草木丛生、昏暗茂密之处。放弃竹子、梧桐散发的芬芳,去争抢腥膻的食物。通过弹奏《将雏》来传达心意,我实在不明白相如这样做的意图。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相如纵然希望恶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我担心恶枭终究不会改变本性。那恶枭既渺小又无能,哪里配得上与相如相伴?卓文君冲破帷幕在夜晚私奔,抛弃了女子应有的服饰礼仪。相如为何还若无其事,安心接受这种不良行为的侵蚀?难道是他无法控制饮酒,恍恍惚惚中迷失自我,不能克制自己?还是说他的意志容易动摇,最终被不良风气影响?人在醉酒时犯错,清醒后后悔,这对于美好的品德又有什么损害呢?奇怪的是相如起初没有定下主意,后来又肆意妄为,不知悔改。他不惭愧乡里老人的责骂,出门也不羞于面对贤良官员的恩泽。他厌恶儒生华丽的服饰,却穿上商人低俗的衣服。虽然忙碌地做着各种事情,却以泥水来粉饰自己。那被流放的人(卓王孙)尚且无法忍受愤怒,相如为何还能神态自若?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起初我赞赏相如美好的才华,以为他会用礼仪来约束自己,拥有虞舜般高雅的情操,继承孔子的诗歌传统。为何中途与前代贤者决裂,陷入低俗的行为之中?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最终我还是钦佩相如擅长作赋,善于委婉劝谏而不过于激愤,收敛那放纵华丽的文辞,最终回归到合乎王道的尺度。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可惜相如自身没有早早端正品行,又怎么能去劝诫君主呢?唉!品行不端,将在千古岁月中留下污点,就算引来天河之水清洗自己,我恐怕也难以洗去那污浊的气息。​
[color=rgba(0, 0, 0, 0.85)]尾声:邛山连绵起伏,邛水悠长流淌,日月交替,岁月悠悠。那高大的遗迹依然耸立,庇护着幽暗潮湿之处。我仿佛还能想象到相如的魂魄在此游荡。我想要填平井,砍掉梧桐树,若死者能够复生,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过错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做出这样丑陋的事呢?希望后来的人不要重蹈覆辙,遭受这样的耻辱!​
[color=rgba(0, 0, 0, 0.85)]宋郑少微《相如赋》​
[color=rgba(0, 0, 0, 0.85)]司马相如超凡脱俗,远远超越屈原、宋玉,他的思绪深远微妙,深入细微之处,文辞华美且易于理解和流传。他在广阔的天地间驰骋才思,囊括世间万物,将其交织融合。从远古的典籍中提炼文字,对文字的形体和声音进行巧妙运用。当他在巴、庸之地崭露头角时,前无古人。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他拾起秦朝遗留的残破简牍,搜寻藏在墙壁中的古老文献。面对齐鲁之地众多的经学大师,他们只能在言辞上争论不休,而相如却如舍弃无用的笔和土人,在细微之处施展高超技艺。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他独占梁孝王兔园的首席之位,指挥邹阳、枚乘等文人。然而,他望着西方的栎社,感叹自己如同穿着锦衣夜行,才华未能得到及时彰显。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他思念着志同道合、能一起弦歌作乐的朋友,在落魄时情感更为真挚。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为何卓文君那样艳丽动人,在夜晚被相如的才华所吸引?她透过华丽的窗户寄托情意,对相如的美好品德铭记于心,难以忘怀。可叹她的父母不明事理,不了解相如的才华和财富。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她盼望着星河照亮闺房,毅然沿着水流逆流而上,前往追随相如。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那些士大夫们,做出这样的事,他们品德败坏、行为不端,实在是罪不可赦。世间从不缺乏贞烈的女子,她们足不出户,行动合乎礼仪,以幽兰为衣裳,以美玉装饰车子。难道没有如汉水边游女、采桑女秋胡妻那样坚守贞洁的女子吗?她们秉持周礼来约束自身,坚守着如冰雪般纯洁的操守。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她们辅助国家教化女子,为家庭道德规范奠定基础。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而卓文君不安于正当美好的生活,却因私奔之事而声名狼藉。向老人询问当年卖酒的酒垆旧址,只见一片荒芜杂乱。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枯井是警示人们不要贪婪的教训,梧桐树是提醒人们要正直的准则。口渴的人不要饮用这里的水,中暑的人不要在树下栖息。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唉!我触类旁通,拿起笔默默思考。如今穿着儒服的人,距离真正的道义越来越远。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那些像觊觎邻家女子的人,迷失了忠义的界限;那些窥探邻家财富的人,不明白富贵背后的危机。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唉,用大雁和布帛作为聘礼,通过媒妁之言成婚,与那些在坟间乞食的人、河间的妇又有什么区别呢?
[color=rgba(0, 0, 0, 0.85)]

[color=rgba(0, 0, 0, 0.85)] image.png 都像是丢失了羊,还没有定论谁对谁错,又何必只去评判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行为,以及西晋王朝的兴衰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坦绰书》
唐朝牛从 咸通十四年,兵部尚书牛公(牛藂)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咸通十四年十二月,坦绰来到雅州,派遣使者送上书信给剑南西川节度使(上川主即牛藂),信中说:“此时我只想专门前往京都,诚恳地请求朝见,论述道理,我白白地遭受谗言,致使我们之间的往来通道断绝。希望能与尚书您恢复友好关系,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后可以)朝来暮往。现在所以借道贵府,请求能在蜀王殿住下三五天,然后就继续前进。”

牛丛在写下《报坦绰书》后,其在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期间积极备战,抵御南诏可能的进攻。
此后牛丛的仕途有一定的起伏。他在处理与南诏关系等事务上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应对能力,后来曾入朝任职。但具体的经历和最终结果受到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等多种因素影响。
牛丛在历史上以其在外交(与南诏关系处理)和地方治理方面的表现而被记载,不过关于他个人更为详细和确切的最终结局,由于历史资料的局限性等原因,并没有特别清晰和完整的记载。总体而言,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作为,为维护唐朝西南地区的稳定和统治做出了一定贡献。

牛丛,字表龄,安定鹑觚(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牛僧孺子,牛蔚弟。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大中八年(854年),牛丛自司勋员外郎出为睦州刺史


牛公看了书信后非常惊讶害怕,于是回复书信说:“咸通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剑南西川节度观察安抚使、守兵部尚书、成都尹牛藂致信给云南诏国的坦绰麾下。您专门派来的人突然来到,(我)立刻看到了您的书信。听说您统领着军队来到了附近地区。我私下认为,诏国自从背叛(唐朝)以来,已经有很多年了。

您的祖先出身于六诏中微小的一支,并不是西夷的首领。大禹在涂山会盟的时候,(你们)没有资格列于万国的名单之中。

舜巡视四方山岳的时候,(你们)也没有机会获得五年一次朝见天子的荣幸。我们大唐的德宗皇帝,仁爱惠及世间万物,诚信能让猪和鱼都感受到,像养育子女一样养育万民,君临四海。怜悯你们诚心归附,率领部属前来归顺称王,于是总领各个蛮族,让你们归为君主领导,还命名为诏国,永远顺从大唐的礼仪。赐给(你们)孔子的诗书,颁布周公的礼乐。

几年之后,(你们那里)渐渐有了华夏的风气,把充满腥膻的蛮貊之地,变成了充满礼乐馨香的地方。哪里料到后代子孙,不继承忠诚,屡次肆意张狂,频繁做出邪恶之事。自从四五年来,侵犯我们的疆土,包围逼迫我们的城池。大概因为(朝廷)姑且采取包容的态度,没有料到(你们)会突然侵犯,于是让那些凶恶的人伤害了百姓的生命。

更何况在毗桥丧师,在沲江战败。为什么到了今天,还不改正以前的错误,胡乱设置奸计,欺骗说要去朝觐,竟然举起螳螂一样的手臂(自不量力),大肆兴起豺狼野猪一样的野心。还编造狂妄的言辞,说要借道,所要求的在蜀王殿住下三五天然后就离开。况且蜀王殿是先代帝王的宫殿,怎么能让外邦的蛮貊之人居住呢?这样做必然会招致上天发怒、鬼神诛杀,使你丧失生命、国家灭亡。因为你想要亵渎(宫殿),所以要给你以告诫惩罚。况且上天设置了华夏和蛮夷的区别,国家有大小之分,小的国家应当侍奉大的国家,蛮夷不能扰乱华夏。哪里有发动蛮夷的军队,用武力侵犯天子的藩属的道理呢?

一定是坦绰你气数将尽、灭亡的时刻到了,不然为什么不体恤你的百姓,胡乱发动众人呢?一旦天子发怒,诸侯会合军队,长驱直入渡过泸水的军队,深入到(你们)铸柱的境地(指云南地区),一定不会再像诸葛亮对孟获那样七擒七纵,而是必须斩草除根。到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坦绰你现在既然离开了你的巢穴,侵犯了我们的边境,我这里已经安排好了战场,整顿好了兵器铠甲,有雄师十万,骁勇的骑兵五千,就准备擂鼓进军,一并下令捉拿杀戮。乾符元年(公元 874 年)十一月,南诏派出军队侵犯西川地区,渡过了大渡河,打败了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如今的四川汉源北部)刺史黄景复。
乾符元年十二月,南诏军队趁着胜利的形势攻陷了黎州,进入了邛崃关,攻打雅州(如今的四川雅安)。在大渡河战败的士兵逃跑到邛州(如今的四川邛崃),坚守在那里。成都方面听到这个消息后,百姓们纷纷惊慌失措、四处掠夺扰乱,争着进入城里躲避,有的人则逃到了其他州。
西川节度使牛丛担心南诏的军队到来,就先把城外的民房几乎全部焚烧殆尽;在城中则加紧设置防御工事,护城河和堡垒修筑得严密坚固。
南诏王派遣他的宰相给牛丛送来一封信,声称自己并非是敢于入侵唐朝,而是想要入朝拜见天子,当面诉说这几十年来被进谗言的人离间而遭受的冤屈之事。如果能够承蒙天子的圣明恩德同情体恤,就会撤回军队,与西川永远保持和睦友好的邻邦关系。
牛丛向来胆小懦弱,打算答应南诏使者进入京城的请求,他的部将杨庆复认为不可以这样做。于是就斩杀了南诏的使者,留下了使者的两名随从,回复书信一一列举南诏入侵的罪行,然后把这两名随从遣送回去。
南诏的军队前进到新津之后就返回了。唐朝朝廷征调河东、山南西道、东川的军队前往救援,命令天平节度使高骈前往西川负责处理与南诏相关的事务。

你所派来送书信的王保诚等四十人,已经被囚禁起来,等候在军前用来祭鼓。现在派遣鄼咙段首迁二人带着这封回信,希望你详细阅览。不再详述。某(牛藂)拜上。
注释:
牛藂(cóng):唐朝官员,文中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除:授予官职。
劔南西川:即剑南西川,唐方镇名。
坦绰:云南诏国的官员。
雅州:古地名,今四川雅安一带。
上川主:指剑南西川节度使,这里是牛藂。
専诣:专门前往。
梯航:指水路和陆路交通,这里代指往来通道。
麾下:对将帅的敬称,这里指坦绰。
翰:指书信。
六诏:唐时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
禹㑹涂山:指大禹在涂山会盟诸侯。
舜廵方岳:舜巡视四方山岳。
动植:指动物和植物,代指世间万物。
豚鱼:猪和鱼,极言诚信能及于微物。
率属来王:率领部属前来归顺称王。
毗桥、沲江:地名,发生过战争的地方。
姑务含容:姑且采取包容的态度。
不虞唐突:没有料到突然侵犯。
螗螂之臂:即螳螂挡车,比喻自不量力。
豺豕之心:像豺狼野猪一样的野心,形容贪婪凶狠。
䙝渎:亵渎,冒犯。
恤:体恤,怜悯。
封圻(qí):指边境。
排比:安排,布置。
㸃龊:整治,整顿。
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不具:书信结尾用语,表示不再详述。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文类》总集类提要
我们这些臣子恭敬地考察,《成都文类》有五十卷。各家的著录都称是宋朝的袁说友编纂的。袁说友,字起岩,是建安人,在隆兴元年考中进士,嘉泰年间做官做到了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这部文集前面有袁说友写的序,大概是他在庆元五年担任四川安抚使的时候所作。然而在卷首另外有一页题名,上面写着迪功郎、监永康军崇德庙扈仲荣,迪功郎、新差充利州州学教授杨汝明,从事郎、广安军军学教授费士威,从事郎、前成都府府学教授何惪固,文林郎、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宋德之,文林郎、前利州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赵震,宣教郎、新奏辟知绵州魏城县主管劝农公事徐景望,奉议郎、新云安军使兼知夔州云安县主管劝农公事、借绯程遇孙编集,却没有列出袁说友的名字。袁说友的序中也只是说 “于是嘱咐下属官员,从各方典籍中摘取,从各种碑刻记载中收集”,而没有自己进行裁定编纂的话。这样看来,这部文集的编纂出自袁说友的想法,而这部文集的完成,则是出自这八个人的手笔。当时原本的题目和记载本就很清楚,后人因为序是袁说友写的,就把这部书也归到他的名下,这并不是实际的情况。
这部文集所收录的内容,有赋一卷,诗歌十四卷,文章三十五卷。上起西汉时期,下到宋孝宗淳熙年间,一共有一千多篇。分为十一个门类,各自按照文体归类,所以叫做 “文类”。每一类当中又各自有小的类目,稍显繁杂琐碎。然而《昭明文选》已经开创了这样的体例,宋朝人编纂杜甫、苏轼的诗集也常常是这样,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也不值得奇怪。
用杨慎所著的《全蜀艺文志》来校对这部书,《成都文类》所记载的内容不免有所遗漏。然而这部文集是开创之作,难以做到非常完善,而杨慎的书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增补,做起来就比较容易,本来就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看待它们。而且假如一开始没有这部《成都文类》,那么那些散失的篇章和遗落的作品,杨慎必然有不能全部考证到的。这部书在搜集整理方面的功劳,本来也不可以完全被埋没。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恭敬地校对呈上。
总纂官臣子纪昀、臣子陆锡熊、臣子孙士毅。
总校官臣子陆费墀。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