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小鹏汽车客户关怀中心及法务部门:
我是一名首次购车的消费者,也是小鹏汽车的忠实支持者。2025年4月,我满怀信任地提走了人生第一辆车——2024款小鹏P7+。然而,短短一周后,贵司在上海车展发布2025款P7+旗舰版,售价20.88万元,新增5C超充电池、CDC电磁悬挂、液压衬套等核心配置,并以“1元电池终身质保”权益吸引新用户。作为首任车主,我不仅错失近3000元的质保权益,更面临新车快速贬值、配置代差及CDC悬挂功能存疑的三重困境。
一、购车决策的信任基础被打破
1. 信息不对称的代价:购车时销售明确表示“短期内无重大升级”,但仅隔7天,新款以同等价格(综合选装基金后)推出更高阶配置。贵司在2025年4月24日对类似投诉的回复中称“活动政策不定期调整是行业常态”,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经营者不得对同等交易条件下的消费者设置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2. CDC悬挂的真实性质疑:新款宣称CDC悬挂可“20ms实时调节悬架刚度,振动衰减率提升40%”,而我的车辆底盘表现松散、滤震粗糙。若CDC悬挂仅为修复老款缺陷,则涉嫌虚假宣传;若为功能升级,则老车主应享有同等升级通道。
二、诉求与法律依据
1.权益补偿:要求补录“1元电池终身质保”权益(原价3999元),或按差价2999元等价补偿积分/现金;
2. 技术透明化:书面说明CDC悬挂升级的真实性质,若为功能优化而非缺陷修复,应提供老车主付费升级方案。
3.补偿额外积分。
三、一名普通车主的肺腑之言
作为首任车主,我承担了新品试水的风险,却因信息壁垒成为“被抛弃的试验品”。若早知一周后将有5C超充、AI底盘的新款上市,我绝不会仓促购车。更痛心的是,贵司在2025年4月24日回应同类投诉时,仅以“活动调整是常态”搪塞,未体现对早期用户的基本尊重。
若贵司继续漠视诉求,不仅将面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的诉讼风险,更会伤害品牌长期积累的“鹏友”文化根基。
选择小鹏,本是对中国智能汽车的期许;但此刻的失望,源于对“用户至上”承诺的怀疑。望贵司以行动证明,技术迭代的浪潮中,早期支持者不会被巨浪吞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