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某一只或正在被某一只蜜蜂攻击,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招引其它蜜蜂的鼎力相助或合力围攻。
秦牧先生在文中又用了一个他曾经听一个养蜂人说的话,“当一个匹马碰到一个蜂箱的时候,整群蜂的威力,竞然把那匹马活活螫死”,此时,蜜蜂的尸首大概也是遍地都是的……
在我养蜂四十多年的岁月里,曾听蜂友们说过几例蜜蜂刺死马和牛的事情。1991年,我们在江苏徐州房村放蜂采油菜蜜时,也发生过几十只蜜蜂螫刺一匹整在耕地马的事情,由于我和蜂友点燃两个喷烟器用烟把蜜蜂驱赶后,然后把马牵到别处,才避免了一场蜂马大战。原来,蜜蜂十分厌恶马身上发出来的气味,闻到这股味道时,就会发怒而螫马。所以,在养蜂行业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禁止用马车运蜜蜂。但还时有蜂农因用马车运蜂而发生事故的事情,1987年冬季的一个傍晚,邻村一个老养蜂员,赶着马车替蜂友买了五箱蜂,刚到我村南的大桥,因为路难走,马被颠出来的蜜蜂螫了一下,惊车了,人被摔下来,蜂也摔下来两箱,最后两匹车挣脱缰绳跑到离出事地两公里的地方。
秦牧散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总是同深刻的思想性结合在一起的。总是同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受、精辟的见解和高尚的情操联系在一起的。他在《散文创作谈》中,把占有丰富的生活知识材料,形象地比喻为“生活的珍珠”,说只有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来的时候,方可成其为璀璨夺目、色彩斑斓的“珠串”。
在《花蜜与蜂刺》这篇散文的结尾,作者述说了好些鲜活的事例之后说:“刺和蜜这两样东西都有,蜜蜂才成其为蜜蜂!蜜蜂,使我想起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这样的人既是善良的,又是英勇的。他们不是喝血者,不是寄生虫,不是强盗,也不是懦夫;他们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这联想,自然而富于哲理,给了人一种新的启迪一前人没有触及过的启迪。由此可见,联想深广、文思活跃、收放自如,这是秦牧散文创作又一个显著的特征。在联想的放与收的过程中,作者的广闻博识就象深山探宝一样,沿途争奇斗艳的山水花卉渐次展开,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1980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秦牧的《花蜜和蜂刺》作品集,文集共收入四十九篇作品。作者在《后记》中说,用这篇散文的题目做为书名,集子中的各篇文章,歌颂美好事物的,就象蜜蜂从花丛中酿蜜;鞭挞丑恶事物的,就象是蜜蜂必要时奋力的一刺。
真可谓,万物各有其道,蜜蜂既有甜美的蜜,又有锋利的刺。做人也是如此,既要有才智,也要有骨气和精神。这正是:
花蜜香甜保健康,辛勤劳动人赞扬。蜂刺有毒卫家园,挺身战斗意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