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举人王明金领导四川保路运动 撰稿人:陈云达 王明金(1863~1928),字用辑,号济钦,盐亭县黄甸镇龙台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癸卯科举人,曾任潼川府中学堂校长、四川省咨询局议员及人议会议员。1911年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是四川辛亥革命的重要成员。 王明出生儒商之家,其祖父是盐亭著名中医,父亲王文圃虽儒服不仕,却因擅书画成为盐亭名人,因乐善好施而倍受乡人尊敬。在父亲熏陶下,王明金饱读诗书,也工书画,中举前是当地开明绅士。他乐善好施,从不克扣长工工钱,遇灾年还拿出粮食周救乡邻。过年前,他总要花上两三天时间写春联送给乡邻,大年三十,摆上二十几桌坝坝宴请乡亲们团年;他重孝道,为了母亲高兴,每天都要请族中的老人们陪母亲玩耍,经常给老人们传授母亲长寿秘诀,母亲99岁时,修“百岁楼”以表达母亲活过百岁的愿望;他善于教育孩子,其妻是盐亭县城南街的大家闺秀,人称“白二小姐”,中举前育长女金环、次子伯平,小女银环尚在母亲腹中,他从不呆板地教孩子读死书,将西方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孩子,他教孩子们从小爱劳动,尊重长工们,指导孩子们贴春联,发压岁钱时总是将钱放入写有“风”“雅”“颂”的纸袋内,让孩子们选择,并要背诵讲述《诗经》的诗句和含义。 中举后,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出任潼川府中学堂校长,他力推新学,敢地评论时事,深得四川省皇家咨询局议长蒲殿俊赏识,遴选为咨议局议员,又被张澜力推为省议会议员,他与时任省府中学堂(后更名石室中学)教授蒙公甫(蒙裁成)是好友。 1911年,腐败的清政府将川汉铁路的筑路权出卖给英、德、法、美四国,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序幕拉开。四川咨询局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颜雍耆、张澜为正副会长,王明金负责联络和宣传工作。“保路同志会”接受王明金建议,摘引光绪皇帝圣旨中“庶政公诸舆论”“铁路准归商办”为保路运动的纲领和口号,责问四川总督府“既夺我路,又夺我款,夺路夺款又不修路”,难道“夺诸国民送诸外人,是谓国有?……”保路运动得到全川人民支持,不到十天各州县都成立了“保路同志会”。《蜀都报社》改办为《保路同志会报》,以“拒款、破约、修路”为宗旨,直斥清王朝“卖路是卖国之引线,重债是亡国之端倪”。8月,四川总督赵尔丰开始镇压保路运动,保路同志针锋相对,在全川组织罢市、罢课、罢工、抗捐、抗税、抗粮运动。9月7日,赵尔丰佯邀保路同志会和铁路公司主要负责人到总督衙门议事,将张澜等九人囚禁,王明金、邓可九在会报上披露了这一消息,又组织会员用“水电报”“快马报”“过山报”的方式迅速将消息传遍巴山蜀水。于是全川反清情绪日益高涨,省城周边各县纷纷武装力量围攻省督府,王明金回盐亭与耆宿袁辉山(袁诗荛祖父)、蒙君弼(蒙文通父亲)商议立即成立“盐亭县保路同志会”。大家公推王明金为会长,组织地方武装声援成都的同志会,王明金将“盐亭保路同志军”的吊牌公开挂在蒙公甫先生创办的盐亭高等小学校门上。王明金回龙台寺组织民团自制“火铳”“洋抬枪”“猫儿炮”等武器,用硝土熬制炸药,不到一月带领袁辉山麟亭垭乡勇、蒙君弼黑坪寺民团及哥老会,三股力量计500余人,开赴成都,赵尔丰迫于各方压力,与保路同志会签订和约,释放了张诸君,仍将蒙裁成囚禁,王明金多次派人前往探望,并得到张澜指示,再次回到盐亭,抓紧备战,随时听候总会调遣,用武装声援被囚禁的蒙裁成。 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保路同志军开进成都,逼迫赵尔丰交出政权,四川省宣告独立。保路同志会首领罗伦任副都督,张澜任川北宣慰使。杀掉清朝在川的最后一位总督赵尔丰,民国形势在川内日趋稳定。孙中山先生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朱德写诗盛赞:“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四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而参与这场运动并作为领导人之一的王明金,也应该是辛亥革命的功臣。 辛亥革命后,张澜兼任培根火柴厂董事长,并在成都成立“川北同乡会”,王明金举家迁往成都,在同乡会里作干事。张澜称他:“有真才实学,很能干又机警,那回他走不脱也会遭赵尔丰毒手。”四川方志馆内还留着由王明金儿子王伯平捐赠的八寸黑白照片,那是咨议局议员全体照,王明金站在罗伦和张澜中间,三人显得十分亲密。《四川辛亥革命史料》载:“盐亭成立保路同协会,公推王济钦为会长,开展保路工作,并举讲演员分赴各地演说,呈请督宪代奏,表示敝邑拒款废约之意。”如果说四川保路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那么王明金在盐亭领导的保路运动点燃了盐亭革命斗争的火种。革命先驱袁诗荛是他战友的孙子,地下共产党员、盐亭著名教育家白大科是他的妻侄,他的两个女儿王剑清和王尔碑双双走革命道路,成为红色记者、作家、诗人、革命文艺领导人,就是最好的佐证。因此,我认为王明金应该是盐亭民主革命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