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0|评论: 0

邛崃文星街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文星街的由来
                                                                                           李旭葵
      古称临邛的邛崃,有两千多年建城史,名列巴蜀四大古城。在临邛古城的每一条街道名,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来历。
      在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县城围绕城一周还有城墙,有东、南、西、北和小南门共五道城门。就在那一年,说影响交通而拆除了。当时在城墙外一丈多宽路外是有一丈多宽的护城河,出城门在护城河上分别有桥。东外因有文昌宫叫文星桥,有文宿星高照之意。南外是玉带桥,西外为瑞云桥,北门外是拱辰桥。
      原南门外护城河里有鱼,又叫鱼桥。后来在东门外的护城河里也有鱼,人们把东门文星桥也叫鱼桥。从此,习惯成自然,人们都叫东门文星桥叫鱼桥。由东街出城门外,叫东外街。以东外街附近北至乔巷子,东到刘店子,南距朱水碾的田地范围,以文昌宫所在地故名叫文星村,属于城东外的东安乡行政区划管辖。
       在1984年的时候,东外街属于县城的门户和经济贸易的中心地带,从鱼桥到刘店子的县车站,全长400米,宽仅7米,街弯路窄。两边街房屋低矮破旧,理发店、面馆子、糖果烟铺、副食小店的顾客;悬挂在街沿下树枝上吸引着过往人的广告牌,造成了交通堵塞的许多 “盲肠”“卡口”,车祸事故不断发生。
      特别是遇上赶场天,低矮的街房七米宽的街道,进出的人流中的铃声、汽车声和人们的吆喝声,嘈杂声震耳欲聋。据当时现场统计每天进出的人流量却在五万到六万人次,行驶的汽车也在三百至三百六十辆之间,平均每天经常发生堵车一小时到二小时。特别是不到六米宽的石条砌筑的鱼桥,更是拥挤不堪,而且还有被挤下桥跌落在护城河的危险。群众意见较大,到了天愁人怨迫切要求改变的地步。
       从1985年1月10日至12日,十来天就要过春节,县上正在召开邛崃县人代会,腊月寒天下大雪,又是全国三优一学精神文明的第一年,成都市派出三优一学精神文明组来邛崃检查验收,就在这三天时间,东外街的农民和居民及单位共108户,有3900多平方米的房屋建筑,按照22米宽街道规划要求全部拆除。在全川开了旧城改造的头,引起了轰动,得到了社会上的好评,“盲肠”被切除,“卡口”已拓宽,“堵头”遭搬掉,街弯路窄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
       东外街拆迁拓宽了,为什么要新劈建富民街也就是今天的文星街呢?
       在当时正是改革开放时期,国家鼓励农民进镇建房从事商业经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打开城门,为农民进城进镇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条件”,这是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也符合国家政策。
      在东外街的拆迁中,文星村农民和居民为了服从城市的建设需要,顾大局识大体,私人住宅房屋和铺面被拆迁,个人利益受到了伤害,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第一个主动签字的印刷厂工会主席兰华云,第一个首先带头拆自已私房铺面的县二中校长汪玲辉、东安乡政府的干部王玉槐、县人民法院院长叶启云,还有不少以铺面做生意或出租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他们都主动服从拆迁。一户户,一家家感人的事,仅在三天时间就完全拆迁拓宽了东外街,惊动了城乡上下,成了街头巷尾轰动的新闻,文革以后开了四川城镇建设的好头。
       为了解决东外街文星村农民和居民由于房屋被拆迁带来的生活实际困难,除了准许和想办法帮助东外街房屋被拆迁后的农民和居民筹资还能修建外,其他因拆迁而失去住房和铺面当时又不能建房和安置的农民和居民怎么办?因此,集资修建富民街是个好办法。
因此在建设富民街时,优先优惠安排东外街房屋被拆迁的文星村农民和居民,让他们能在新建的富民街有住宅带铺面,解决住宅和铺面房屋被拆迁后带来影响生活收入的问题。
       当时的临邛镇师范校(今邛崃市第二中学校)至军区酱品厂,原仅是四、五米宽的机耕道,而且道路两边大部分还是文星村农民的耕地。现新征用划拨土地,全长有850米,拟拓宽为30米,又称为东北干道。原从车站去大邑的客车要进城经过北街,建成后就可从车站直通北门外。因此,修建富民街也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需要。
       县城建局及时地向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写出了《关于修建富民街的请示报告》,县委和政府领导很重视,及时地批准同意在临邛镇师范校(今邛崃市第二中学校)至军区酱品厂道路两侧建设富民街。
       因此,在1985年7月31日东安乡人民政府专门制定颁发了《关于“富民街”建设的试行办法》,对富民街的建设提出了六条具体规定实施办法。“采取群众集资、自己筹资,设计人员和使用者相结合的统一设计、统一修建,竣工交付使用等办法。”并规定“不超过两个铺面,每个铺面宽3.6米,进深长20米,建筑不少于一楼一底。” “农民富民街建房经商的,不能占用两个宅基地。”土地征用补偿费对当地农民给予优惠政策。土地补偿费按县政府规定的每亩12000元进行调剂,由当时主管土地的县城建局按规划征用。规划施工管理,由城建局一位副局长和东安乡政府副乡长配合协调,负责实施。
      富民街,又叫东北干道的扩建,需要拆迁占用军区酱品厂大门一角,占地面积368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170平方米。由于军区酱品厂隶属于成都军区,属于军产。富民街拆迁征地完成,干道工程己完成百分之八十,铺面住宅将竣工,由于军区酱品厂大门一角未拆而立在干道上,影响了富民街的建设进程。
      得知成都军区的司令员付传友曾是邛崃县原武装部部长吴银锁的下属的信息,适逢吴银锁部长的儿媳妇是县房管所的出纳,县城建局便以邛崃县城镇扩建指挥部的名义,专门给成都军区付全友司令员写了信,由吴银锁部长的儿媳妇回家转交给吴部长。吴银锁部长听说了,不顾年老而专程去了成都军区,当面亲自把信交给了付全友司令员。付司令员很重视,亲自专门给成都军区主管的部长和副部长指示,要服从当地城市规划建设,并安排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具体处理。这样,军区酱品厂很顺利地按城市规划自行拆除了大门一角及房屋建筑。有付全友司令员的指示,同时城内在天庆街的驻军149炮团团部、部队电影院和西较场营房,也顺利地按城市规划由部队自行拆除了。
      富民街东面是从原师范校西面围墙到军区酱品厂,东外街转角到北面的富民街,当时是一片乱葬坟园荒地,县农行信用社和农资公司分别在这里修建了办公营业房。东外街县车站也进行了拆迁扩建,师范校的校址被一分为二,从中间拆迁另劈一条24多米宽的公路通道。
      在当时,从东门鱼桥北沿护城河新劈了一条小街道接富民街,富民街向西连通北外街与去大邑公路干道相连。从此,从县车站开往大邑、温江,不再进城通过北街了。
      富民街新建按规划拆迁45户,拆除房屋建筑面积2605平方米。其中文星村农民35户,城镇居民10户,还有文星村村集体营业及管理用房355平方米。新建富民街,利用群众筹集资金建房修路,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利于民,有利当代造福后世的大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富民街按期竣工通车使用了,当时人们习惯又叫农民街。该正式取什么街名呢?感到富民街和农民街的名字太俗气了,经过反复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就正式取名叫文星街,是以地处文星村而名。从东门鱼桥北沿护城河新劈了一条相接的小街道,叫文星巷。
      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临邛文星街由来。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但在文星街街名的背后,从中窥见历史风云的变化,可以听见社会变革行进的脚步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