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58|评论: 0

[原创] 不应有的疏漏——九上新差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应有的疏漏——九上新差错

说明
   新差错,指现在指出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之前对这个注释虽有指瑕,但目标不一样,故作新差错计。

知识性差错(1-2)
   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61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注释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浅析
   “何事长向别时圆”之释“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似有疏漏。

   所谓疏漏,在于缺了对“长”的注释。
   1.试逐字分析词意:

    何——什么。
    事——事情。
    长——常常;经常。
    向——爱;偏爱。
    别——离别。
    时——时候。
    圆——圆满。

   2.“何事长向别时圆”直译:

    什么事情经常爱在离别的时候圆满。

   3.与注释比对。
   直译与教材的注释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相较,后者缺“经常”意,即缺“长”之意。这相当于原诗句“何事长向别时圆”被课文删去“长”字,变成“何事向别时圆”了。
   “长”(经常意)字在诗句中并非可有可无,反倒是不可或缺。
   “向别时圆”,笔者直译为“爱在离别的时候圆满”,与教材注释“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大意相同。但是,有“长”与没“长”,大不相同:
   有“长”,“向别时圆”屡次且总是发生;没“长”,“向别时圆”会是频率较低且偶尔为之。
   于是,有“长”,“何事”之问更具力度,“向别时圆”之人缺月圆的对比更为强烈,而作者苏轼对人生聚散的感慨更加深刻;没“长”,前述一切均走向减法。

    一个“长”字,既是时间的叩问,也是情感的凝聚,化寻常月景为千古怅叹。(AI,2025-03-24)

   教材注释的疏漏起了弱化作品文学性的消极作用。不是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