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桃源村翁

[新闻.热评] 是松茂古道还是灌松古道?【已上首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乾隆五十一年《灌县志》载,唐朝开始设税茶法,宋朝设茶马司,清朝设盐(茶)课司。国家对盐茶实行统一管理。灌县不产盐,青城诸山半产茶。雍正八年十二月,灌县奉内部公文,按引确课行销。边引1528张,每张收课银一钱二分五厘,收税银四钱五分二厘,每张运茶100斤可随带茶叶14斤,在灌县买茶,松潘发卖。雍正十三年,松潘肯求改复引为边引,商人刘天爵改复引31张为松潘边引。从雍正开始发松潘的边引不断增加。
网友liguotao228,列举民国《灌县志·营缮书》记载,灌县西门出玉垒关,过白沙索桥,又十里为诸脑坝,交汶川县界,至威茂松潘,俗称大路。已经有理有据,论证了大西路灌县至松潘茶马古道的存在。
灌松茶马古道的问题,网友欢愉爷爷,已经做了详尽论述介绍。还列举了都江堰龙池景区,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院 ,二0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  龙池段”。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都认定这条古道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松茂古道”也只能是灌县到松潘茶马古道的一段古道。大家并没有否定西蜀姚石匠、滴泪成霜网友“松茂古道是连接松潘和茂县等地,松潘和茂县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地区”,而是论证了成都到松潘大西路茶马古道早就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5-1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乾隆五十一年《灌县志》载,唐朝开始设税茶法,宋朝设茶马司,清朝设盐(茶)课司。国家对盐茶实行统一管理。灌县不产盐,青城诸山半产茶。雍正八年十二月,灌县奉内部公文,按引确课行销。边引1528张,每张收课银一钱二分五厘,收税银四钱五分二厘,每张运茶100斤可随带茶叶14斤,在灌县买茶,松潘发卖。雍正十三年,松潘肯求改复引为边引,商人刘天爵改复引31张为松潘边引。从雍正开始发松潘的边引不断增加。
网友liguotao228,列举民国《灌县志·营缮书》记载,灌县西门出玉垒关,过白沙索桥,又十里为诸脑坝,交汶川县界,至威茂松潘,俗称大路。已经有理有据,论证了大西路灌县至松潘茶马古道的存在。
灌松茶马古道的问题,网友欢愉爷爷,已经做了详尽论述介绍。还列举了都江堰龙池景区,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院 ,二0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  龙池段”。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都认定这条古道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松茂古道”也只能是灌县到松潘茶马古道的一段古道。大家并没有否定西蜀姚石匠、滴泪成霜网友“松茂古道是连接松潘和茂县等地,松潘和茂县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地区”,而是论证了成都到松潘大西路茶马古道早就有了。

发表于 2025-5-16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名、地名、路线等名称一定要有依据,还要与时俱进。

近代中国的国名: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不是讲历史,现在还要自称“大清帝国”“中华民国”就是别有用心。

都江堰市的历史沿革就有:灌州——灌县——都江堰市,现在自称是灌州人,开玩笑可以。


清代和民国官方编写的《灌县志》都没有对灌县到松潘的道路命名(见12#、21#跟帖)。只是说松茂古道是链接松潘县和茂县的古老道路,后来从灌县的小西路经过汶川在到茂县与松茂古道相连接。

1991年出版的官方编写的《灌县志》在618页写的是“灌(县 )松 (潘)古道”,黑纸白字,铁证如山(见19#跟帖)。2013年,国务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茶马古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灌松古道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应该是“灌松茶马古道”。

发表于 2025-5-1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日,主贴《是松茂古道还是灌松古道?》在都江堰论坛发表后,就被四川省的“麻辣社区”“推荐”,随后在都江堰论坛“已上首页”。现在快20天了,阅读量已近5000,跟帖中支持的不少,还补充了依据。但至今没有见到有关部门的回复。虽然这个主贴不归类于“群众呼声”,只是“新闻热评”,但是涉及的古道命名是政府的职责,希望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不要不作为,要及时回复。

附: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都江堰市龙池景区立的碑

全 国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茶马古道
龙池段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二 0 一 三 年 三 月 五 日 公 布
四 川 省 人 民 政 府 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