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透视·评论=====
启示录:荣昌为什么那么火?
谢歌说事
五一节,荣昌再火!据相关报道,2025年的五一假期,重庆荣昌区再次刷新了文旅纪录:单日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卤鹅销量激增550%,夏布小镇游客量同比暴涨427%。
网友都记得,从山东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中国文旅市场从来不缺所谓的网红城市,但荣昌的爆火却像一场持续燃烧的野火,从2024年的卤鹅哥出圈到如今的非遗+美食全民狂欢,这座西南小城用温度与智慧,将泼天流量转化为人心红利,书写了城市治理的崭新范式。
荣昌那么火,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荣昌区委高洪波书记。一位正厅级官员,由于年龄的原因,估计仕途升迁希望不大,但就是这个快到站下班的高书记引流了一座城。
那么,高洪波书记是如何以赤子之心“绣”出了荣昌,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荣昌的现实图景?我个人以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在流量更迭如潮的文旅赛场上,这位年近花甲的区委书记,用最朴素的治理智慧与最滚烫的为民情怀,将重庆荣昌这座千年古城推向了现象级爆红的潮头。
高洪波,这位深耕基层的老黄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与“绣花功夫”的韧劲,完成了一场从城市管理者到人民服务员的华丽转身,让服务型政府不再是文件里的口号,而是游客手中那碗热气腾腾的卤鹅,是市民心底那份触手可及的温暖。
评价高洪波,我想用四个“破”字,同时也是四句话来对其分析评论,仅为个人观点。
破界:高洪波以“让利思维”重构了政民关系
当全国景区为停车费争执不休时,高洪波一句“政府车位全免费,交警绝不贴罚单”,如春雷般炸响文旅界。或许在高洪波看来,真正的城市温度不在霓虹璀璨的楼宇间,而在游客停下车时的那份松弛感。2025年五一假期,荣昌1.6万个政府停车位向游客敞开,机关食堂变身“3元非遗菜”体验馆,公务员集体当起服务员。这种“割肉让利”的魄力,让游客惊呼“政府大院比景区更有人情味”。数据显示,仅清明小长假政府停车场接待超2000车次,游客自发在区政府门口打卡留念,成为最生动的城市广告。
破冰:高洪波用“躬身入局”重塑了官员形象
从夜市调研时与摊贩唠家常,到直播间里操着川渝方言吆喝卤鹅;从组织“政务男团”高唱来了就是一家人,到亲自为游客端盘子盛饭,高洪波以不端不装的姿态撕碎了官员的刻板标签。他深谙流量时代的传播密码,那就是真诚比完美更动人。当其他城市还在纠结领导该不该出镜时,他已带着四套班子在濑溪河畔载歌载舞,让“海棠香国等您来”的旋律席卷社交媒体。难怪有网友戏言,“这书记比网红还会整活!”
破茧:高洪波让非遗基因激活了产业新生
面对“网红易冷”的魔咒,高洪波以“4321”全产业链战略作答。一只卤鹅,被他拆解成文化IP和产业引擎,建中央厨房保品质,设养殖基地稳供给,开发鹅油美妆、鹅毛羽毛球等衍生品,甚至将马拉松奖牌从荣昌猪改为“荣昌鹅”。非遗不再困守博物馆,夏布成了汉服博主的时尚单品,安陶变身萌宠盲盒,折扇化作直播间爆款。据公开报道显示,2025年上半年,卤鹅产业链带动就业超万人,非遗工坊订单量暴涨427%。他让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迸发出让年轻人回乡创业的产业引力。
破壁:高洪波用共治逻辑织就了民心网络
高洪波的治理哲学里,没有独舞,只有共舞。他首创“区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全链条协商机制,将71件企业难题、100余条民意直通决策层。他发动了每一个市民都可成为城市代言人,他奖励草根网红,让公务员周末也下馆子、买新衣,刺激消费。高洪波这种把话筒交给百姓的治理自信,让荣昌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共创。
前些年有部知名电影叫《亮剑》,里面有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叫李云龙,高洪波就是新时代荣昌的李云龙,但其实高洪波远比李云龙更有文艺范,更质朴。在“李云龙式干部”日渐稀缺的当下,高洪波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主题,那就是,真正的政绩不在晋升阶梯上,而在百姓的笑颜里。体制内的的确确有很多能干的官员,有很多的能干事的领导干部,高洪波的年龄几乎已无上升空间,荣昌的老百姓说他快退休了,任荣昌区委书记也可能是最后一班岗。但这位高洪波不同,他没有选择躺平,而是以一城为纸,以初心为墨,以绣花功夫绘就的,不仅是文旅爆红的荣昌样本,更是一个基层官员对以人民为中心最赤诚的注解。高洪波或许仕途已近终点,但他早已在人民心中树起丰碑,这,何尝不是更永恒的升迁?
在谢歌说事看来,荣昌的爆火,始于政府敢放下面子、做实里子的治理哲学,作为一个区委书记,一个正厅级官员,高洪波就敢于“不要脸”,而且还是如此的“不要脸”。俗话说人不要脸,百事可为。不要面子的底气在哪呢?那就是高洪波心中装着的那一方水土和一方百姓。当其他城市还在纠结城管是否掀摊时,荣昌早已将宠粉上升为城市战略。免费开放1.6万个停车位,机关食堂变身游客餐厅,交警不贴罚单、严控卤鹅涨价,甚至连区委书记一把手都化身为方言主播,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让游客感受到了荣昌“来了就是一家人”的真诚。
再一原因,更关键的是,荣昌没有止步于网红标签。政府以卤鹅为支点,撬动起了荣昌非遗、文旅、产业融合的全域发展,制定卤鹅产业10亿产值目标,打造“非遗+制造+文旅”产业链,甚至开发“产业大脑”智能匹配系统,促成跨区域合作。这种既接地气又谋长远的政策组合拳,让流量不再昙花一现,而是沉淀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荣昌区,有高洪波这样的书记,实为百姓之福。
从舌尖到指尖的非遗觉醒,才是荣昌文化的破圈密码。一只卤鹅为何能带火一座城?答案藏在荣昌“以味觉为引、文化为媒”的深层逻辑中。当卤鹅哥林江用蹩脚英语喊出那句“No duck, No chicken, This is goose”时,他卖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草根逆袭的共情符号。
荣昌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让游客为卤鹅而来,为非遗停留。在夏布工坊织布、在安陶小镇捏陶、在万灵古镇看火龙巡游,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体验、可穿戴的生活方式。更令人惊叹的是,荣昌将传统文化注入了年轻基因。90后主播直播夏布织造,萌宠“荣昌猪”化身文创盲盒,甚至用AI技术设计土家族布老虎……等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都让非遗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活了起来。去了一次荣昌,我感叹,这里的美食满足的只是胃,但荣昌的文化却征服了心。
还有荣昌的全民共情接力,从官方代言到草根燎原,让一座城市的温度,最终由人的态度定义。在荣昌,政府、企业、市民形成了一场宠游客的接力赛,志愿者免费送水、市民为游客腾出卧室、企业推出“卤鹅+萌猪”伴手礼套餐。这种主人翁意识,就连让游客的差评都变成了感谢信,游客说,重庆的夏天很热,但荣昌人的热情温度是100℃
更值得深思的是,荣昌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尊容,打破了官方长期垄断流量的桎梏。它奖励草根网红,承认“人人皆可成为城市IP”;它让干部买新衣、下馆子,动员企业涨工资,这一切为了助推荣昌文旅的举措无一例外的直接把普通市民都变成了这座城市的代言人。这种流量民主化策略,让荣昌声名远播,让荣昌的声音传播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参与的燎原之势,这就是荣昌人的力量。
我一直在思考,荣昌的野心很大,绝对不止于一城一地,它与四川省的成都、内江、广安等地都已共建起了“飞地经济”,与大足、泸县联动非遗巡游,甚至发起了川渝特产互喂,用甜蜜奇袭打破地域界限。这种区域协作的智慧,既分流了客流量压力,又放大了文化影响力。例如,当荣昌卤鹅吸引游客涌入,大足的鲤鱼灯舞和打铁花表演便承接了夜间客流,形成“白日品鹅、夜赏非遗”的体验闭环。由此可见,从单打独斗到“美美与共”,荣昌是懂区域共生逻辑的,更何况荣昌还有一个能够主导荣昌且方向感十足的高洪波,不火都会人神共愤,天理难容。
从流量狂欢到底线守护,真实体现了荣昌在网络舆情危机下的应变智慧。荣昌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4月“卤鹅哥强喂周鸿祎”事件曾让城市陷入争议,酒店预订量骤降40%。但荣昌的快速反应展现了治理韧性,荣昌紧急撤换争议宣传,将预算向非遗项目倾斜,并启动“给环卫工人送鹅”的公关行动。这场风波反而成为转型契机,夏布订单量上涨15%,非遗传承人从幕后走向台前,证明了荣昌这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不在于永远正确,而在于及时纠偏。你能说,荣昌没有大智慧?
流量终会退潮,人心才是永恒。 荣昌,一座千年古城流量变留量的启示录在于,荣昌的火,火的不是卤鹅,而是政府敢担当、文化有根基、百姓真热情的城市生态。当全国的其他城市还在追逐网红速成时,荣昌已经用绣花功夫织就了一张文旅融合的生态网;当流量焦虑席卷全国时,它用“人心工程”证明了,真正的长红密码,不在于数据狂欢,而在于让每个游客找到家的归属感。千年荣昌,正以一场非遗与时代共舞的实验告诉中国:城市出圈易,赢得人心难,唯有以文化为魂、以人民为本,才能让每一份热爱落地生根,让每一波流量汇成江河。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