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级川剧班学员招生考试,不由想起10年前招收我们2014级的情景。看着学生们走入考场,我也跟着紧张起来,心里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的发挥,走入川剧的大门后开启精彩的世界……”
招生考试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5月4日,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如期而至,重庆市川剧院青年演员白孟迪在她的社交媒体写下这样一段感言。在这个青春洋溢的日子,市川剧院联合重庆艺术学校招收的2024级川剧班举行了第二批招生考试。三十多个面带稚气的青少年考生,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考验,向心中的戏曲梦想发起冲刺。
面带稚气的青少年考生,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考验,向心中的戏曲梦想发起冲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当天上午9点过,当记者来到市川剧艺术中心时,古色古香的办公区庭院门前,已经等候着不少陪同送考的考生家长。他们主要来自重庆各大区县,其中还有人专程从贵州赶来。
“娃儿平时就爱听戏,听了还喜欢跟着练习,好多京剧的段子都会哼,这次听说川剧院招生消息,我们带他来试试看。”一位家住渝北的家长笑道,他们全家对这次考试的心态非常松弛,“川剧是重庆的文化名片,重庆川剧院有70多年历史,还有沈铁梅这样的大家,如果能考上,那就好好学戏,将来好好弘扬川剧,如果没考上也没关系,毕竟,能有机会得到名家老师的当面指点,也很值了!”
在三层排练厅,考生们正按分组有序进场,接受选拔。“今天的考试分上午、下午两场,其中,上午是初试,下午是复试。”市川剧院副院长徐超介绍,本次招生面向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开放,包括演员和打击乐两个方向,计划为13人,“前期有300多人报名,33人通过海选进入初试,再经过演唱测试,音准、节奏、试唱测试和形体素质测试等环节,确定复试人员。”
招生考试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初试主要通过演唱歌曲、抽题视唱等五个科目进行打分。按照主持考试的老师指令,考生们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一项项考试科目。他们努力的样子,被重庆市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领衔的评委专家看在眼里。“孩子们都很不错,各有特点,在唱歌和舞蹈方面有一定基础,其中还有一些对戏曲有了解,我们看得很仔细,也相信从中可以发现一些好苗子。”沈铁梅说。应邀来渝担纲评委的优秀青年演员朱刚日尧,曾求学于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他对考生们的优秀表现印象深刻,“川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孩子抓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一个剧种的活力,将剧种的魅力发扬光大。”
招生考试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戏曲保护传承,不断为剧种注入新鲜血液非常关键。沈铁梅表示,去年9月,作为全国文化领域开展跨省协同立法的首次探索,《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两项法案正式施行,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为川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组织领导、财政预算、经费保障等方面的职能职责,就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川渝合作等作出了相关规定。
“在川渝协同为川剧保护传承立法的大背景下,作为市川剧院联合重庆艺术学校订单式培养川剧人才的班级,2024级川剧班可以说生逢其时。”沈铁梅介绍,重川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国家级戏曲领军剧院,几十年来,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是川剧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持续做好选苗、育苗工作,川剧艺术传承发展才有希望。”
重川的人才培养成绩如何,看看五四青年节的青年折子戏专场就知道了。当天下午,当川剧班复试正在进行时,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大剧场正上演青年折子戏专场。白孟迪、寇雨茜、杨鑫灵等优秀青年演员,分别带来《六月雪》(弹戏)、《重台别》(高腔)、《一箭仇》(昆腔)等折子戏,身为川剧“后浪”的他们基本功扎实、唱作俱佳,在舞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现场戏迷大呼过瘾。
老戏迷冉先生直言:“几个折子戏让我们看到青年演员逐梦的热情和扎实的功底,真可谓川韵新辉、戏梦飞扬。我们很欣慰,‘少年’初长成,重庆川剧后继有人!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传统戏曲要在传承中发展,就必须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和成长。”沈铁梅表示,多年来,市川剧院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强化“传帮带”,重川人才的“阶梯式”培养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青年人才普遍成长较快,“期待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认识川剧、了解川剧、爱上川剧,我们一起努力,书写川剧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