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的合法债权如何在司法程序中离奇"归零"?千万资产又如何在"法律外衣"下悄然消失?从2010年《石灰石开采承包合同》到2018年《解除协议》,四川省广安华贵矿业有限公司的1300万元赔偿款,历经七年维权,竟只剩220万元到账,剩余1080万元被破产管理人"账面清零"。这场堪称"资本掠夺"的闹剧,究竟是个别人员的"神操作",还是权力与资本勾连的系统性失控?
一、协议变废纸:从"合法承诺"到"债权清零"的黑色荒诞
2018年1月5日,在债权人委员会主席贺某连及破产管理人见证下,华峰公司与华贵公司签署《解除协议》,明确1300万元赔偿款分期支付。然而:
2019年:破产管理人曾认可协议有效性,承诺按月结算;
2020年:华峰公司法人唐某见因个人恩怨,公然指示停止履行协议,冻结款项;
2022年:破产管理人两次出具《债权复审意见函》,将1300万元债权直接"初审为0",声称"债务已清偿"。
核心质问:
- 破产管理人周某虎、周某前(圣梓律师事务所)为何能单方面颠覆有效协议?
- 前锋区法院破产庭庭长熊某为何对申诉拖延七年,反让债权人"走司法程序"?
- 唐某见作为失信法人,为何能滥用审批权冻结10万元赔偿款?
二、六大"神操作"揭开资本掠夺遮羞布
1、破产管理人的"债务消失术"
圣梓律所作为破产管理人,在未经债权人同意、无任何法律依据的情况下,直接将千万债权"清零"。是业务能力低下,还是故意充当"清道夫"?其收取的"服务费"是否与债权清零存在利益关联?
2、法院监管的"失灵"与"失能"
前锋区法院对明显违法的"债权清零"视而不见,对债权人七年申诉敷衍推诿。司法程序本应是权利救济的最后防线,却沦为拖延工具——熊某庭长的"走司法程序"究竟是依法履职,还是变相纵容?
3、法人权力的"越界狂欢"
唐某见不仅涉嫌盗窃公司资产,更在破产程序中一手遮天:拒签审批单即可冻结赔偿款,个人意志凌驾于破产法定程序之上。是谁赋予其如此特权?是否存在"以商养权、以权护商"的利益链条?
4、资产流向的"黑洞疑云"
华峰公司破产后,大量资产去向成谜。是正常清算,还是通过虚假交易、关联方转移实现"合法掠夺"?千万赔偿款"蒸发"背后,是否藏着数亿资产的暗度陈仓?
5、司法系统的"保护伞"质疑
从破产管理人到法院庭长,从债权委员会到执行程序,多重监管层层失效。若不是系统性失职,何以致合法协议沦为废纸?何以致债权人七年维权无门?
6、程序正义的"全面崩塌"
当合同公章抵不过管理人一支笔,当法律文书敌不过"账面归零术",当司法救济敌不过"拖字诀"——法治尊严何在?投资者权益何在?
三、七载维权血泪:谁来为"合法债权被清零"买单?
华贵公司手握铁证,却历经"协议无效化""债权清零化""维权程序空转化"三重打击。这不是单一案件的不公,而是对破产制度、司法公信力的公然践踏:
若破产管理人能随意清零债权,企业何以信任破产程序?
若法院对违法操作坐视不管,当事人何以依赖司法救济?
若权力干预能肆意破坏市场规则,营商环境何以净化?
四、雷霆追问:谁在导演这场资本围猎?
我们正告相关方:
唐某见、周某虎、周某前等人:法律不是权力的遮羞布,千万赔偿不是账面数字,滥用职权必遭严惩!
前锋区法院:熊某庭长的拖延症、失忆症,该治治了!司法为民不是口号,是责任!
监管部门:此案已非普通经济纠纷,而是涉嫌滥用职权、伪造证据、利益输送的重大违法线索!
呼吁行动:
1、四川省纪委监委立即介入,彻查唐某见、周某虎、周某前、熊某等人背后的权钱交易;
2、最高人民法院督办此案,严查司法系统是否沦为"资本保护伞";
3、审计部门全面清查华峰公司资产流向,还原千万赔偿"蒸发"真相。
正义可以迟到,但不能被践踏!
当资本披上"法律程序"的外衣行掠夺之实,当权力躲在"司法流程"的背后助纣为虐,我们必须追问,是谁让合法债权在法院眼皮底下灰飞烟灭?是谁让破产管理人成为资本的刀俎?是谁让七年维权成为一场对法治的羞辱?
这场资本与权力的合谋闹剧,该收场了!
(本文基于司法文书、协议文本等核心证据,愿为事实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