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49|评论: 1

[生活•情感] 燃情岁月,何以汉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曾经乘坐火车,多次路过汉中。这一次,我终于可以身临其境,好好感受、仔细体会这座号称“天府”的美丽城市了。


汉中市是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宁陕县接壤,南与四川省相连,西与甘肃省陇南市相邻,北与陕西省宝鸡市毗连。汉中市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地处汉江上游。地形为断陷盆地,盆地内包括平原、丘陵、河谷,山川秀丽,物产富饶。这里自古就有“国宝天府,鱼米之乡”的美称。


汉中因汉水流经此地而得名。公元前451年,楚国在汉江中游的安康设立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公元前312年,秦国占领该地,并沿袭着楚国本来的名称,设为汉中郡。东汉初,汉中郡治迁到如今的汉中城,仍称“汉中”。


据《华阳国志·汉中志》记载:“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周赧王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可见,汉中自古就属于古代巴蜀文化圈范畴。我发现和“汉中”地名一样,四川也有很多以“中”为地名的城市,例如阆中、巴中、资中。原来,古代巴人称有江河流过的“地方”为“中”。巴人占据汉水上游之后,于是称这一地区为“汉中”。类似的还有“沔中”(今勉县)、“褒中”(今褒城)等地名。


据传说,夏至西周时期,汉中境内设有褒国,先后属梁州、雍州。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属巴蜀、秦国。历史上,褒国出了个著名的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千金一笑”的故事说的就是她。结果,周王无道,西周被犬戎灭国,褒姒自然就成了替罪羊,是历代文人口诛笔伐的红颜祸水。


然而,真正让汉中闻名天下的是开创汉朝四百多年基业的一代帝王——刘邦。西汉初期,刘邦被迫前往南郑(今汉中)担任汉王之位。随后,他用五年时间,灭掉项羽建立的楚国,并一举统一了天下。刘邦建立朝号,仍然沿用“汉”字,取名“汉朝”。于是,汉中就成为汉朝的龙兴之地,成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奠定了大汉雄风的基础。


汉中的“汉”最早指汉水,具有“吉祥”、“广大”、“美好”、“长久”等寓意。《左传》有云:“汉,水祥也”。《诗经·汉广》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描写了汉水流域优美、浪漫的风土人情。如今,在汉中市汉江边的兴汉湿地公园中,雕塑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神女像,风姿绰约,如梦如幻,彰显、展示的正是滔滔汉水,源远流长的迷人风采。


宋代大诗人辛弃疾有《木兰花慢》词云:“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汉中是汉文化发祥地,开创了中国汉文化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影响十分深远。汉中之所以能够天降大任,钟灵毓秀,和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古代巴蜀盆地四周闭塞,只有千里栈道,与中原关中相通。其中起始于汉中的褒斜道控扼其口,勾联四方道路,用多余之物来交换短缺之物。蜀道绵延,栈道相连,像车辐之聚于车毂那样,汇集在“天府之国”的咽喉之地——汉中。


从古都长安穿越去四川成都的古蜀道,自东向西,穿越秦岭的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穿越大巴山的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由于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正好位于这七条古蜀道的交通联结点上,再加上汉水又可以水路通航,所以汉中一直都是南北交汇,商贾云集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是闻名遐尔的蜀道褒斜道的起点,褒斜道因顺着褒河、斜水河谷通行而得名。由褒谷口经留坝县东北,延绵曲折250公里至眉县西南的斜谷口,这条蜀道又名“阁道”。栈道穿行于秦岭山中,虽然山峦叠嶂,但是不用攀援,地势较为平坦,减少了往来行人的攀爬之苦。


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行走通过的就是褒斜道。韩信拜将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巧用奇兵,出其不意,大败项羽。褒斜道历尽沧桑,浓墨重彩,书写了众多历史传奇,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东汉永平六年(63),汉明帝刘庄下诏重修褒斜栈道。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用“火烧水激”的办法在山岩中开凿出一条穿山遂洞。虽然长约16米,高宽各约4米,却是世界交通史上最早的人工隧道。这就是著名的“石门”。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1969年修建石门水库,古老的石门已经淹没在万顷碧波之下。历代往来褒斜栈道的文人墨客,歌咏、题刻者甚多。在修建石门水库时,文物部门对库区文物碑刻进行了抢救、保护,现收藏于汉中市汉台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碑刻就是汉魏《石门十三品》,属于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值四月,古汉台里,春树婆娑,花团锦簇。全国各地慕名前来观赏文物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观赏精美的展品之余,无疑对石门栈道也是非常向往的。


现在汉中的石门栈道景区已然是个水库,褒河两岸新修了一些仿古建筑,摆放了各种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人物雕塑,以增加人们的访古幽思。虽然是人造景观,感觉有点另类别扭,但仅凭“褒谷口”三字,也是值得前往一游的。毕竟这里承载的历史文化遗产信息实在是太丰厚了。


离石门水库大坝不远,就是褒城镇,这里是古代的褒国所在,也是美女褒姒的故乡。我们游览完石门景区,打车返回汉中城区。热情好客的女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们介绍说:十年前,专门到褒城来品尝褒河野鱼的游客特别多,以至于小镇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到现在,褒河里的野鱼早已经被吃光了。


说到吃,五花八门的美食也是汉中旅游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两市被秦岭阻隔在陕西关中地区南边,与川北地区靠得更近,所以他们的方言、饮食、习俗都与四川比较接近。汉中最著名的小吃就是热米皮。同样是凉皮,陕西关中地区是以面粉为原材料,而汉中地区大多是和四川一样以米粉制作而成,也有面皮,叫熟面皮。这和邻居四川广元人的吃法是一样的。


汉中地区主食以稻米为主,除水稻外,还有麦、粟、豆类,兼食玉米和薯类。其烹调方法及口味,大同小异,酸甜苦辣麻兼而有之。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汉中人嗜辣嗜酸,几乎家家都有泡菜、腌菜和浆水菜。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醪糟、腌肉和豆豉;夏季晒干腌菜,做辣椒豆瓣酱。陕菜、川菜,花样繁多,美不胜收。


在一家路边小吃店,我特意点了一碗久仰大名的浆水面。一看那浆水,我就懵圈了。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酸菜”吗?作为四川人,川北地区人们所喜爱的“酸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四川泡菜。这种酸菜流行于广元、剑阁、盐亭、西充等地民间。用新鲜的青菜,煮熟,连水放入桶中、坛中发酵,直到发酸起涎,然后拿出来炒制,煮稀饭、干饭,都非常可口。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种腌制蔬菜的饮食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以至逐渐被遗忘。想不到,在汉中还能让我品尝到这久违的儿时的酸爽味道。




.穿行在汉中的古街小巷之中,总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到访汉中,就如同重逢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总令人唏嘘、感叹时光的流逝,人世的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有那些时代的娇子、奋斗拼搏的英雄豪杰才能够留下永恒的印记。


北宋至道三年(997)汉中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二州,属峡西路。熙宁五年(1072)设利州(广元)路,汉中为兴元府。元代时期,设兴元路于汉中,将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划归陕西,汉中从此脱离四川,为隶属陕西之始。


北宋熙宁时期,四川盐亭人文同曾经先后担任兴元府(今汉中)、洋州(今洋县)太守。文同是北宋著名的诗人、画家,家喻户晓的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就是出自于他的绘画故事。而这个成语故事的发生地,正是在今天的汉中洋县筼筜谷。文同在汉中、洋县为官期间,廉洁奉公,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教育。他整治城池,维护治安,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汉中人民一直怀念这位可敬的诗人、画家、廉吏,不忘他的恩情。在今天的洋县,还有“筼筜谷”、“文同路”、“文同村”等地名,可见文同的影响力长久不衰,不愧为令人称颂的千年英雄。


2016年,汉中市举办了“文同与汉中”学术研讨会,主委会邀请我的父亲、文同研究专家刘泰焰先生参会。父亲受到邀请之后,非常兴奋,特意叮嘱要我陪他前往。却不料,年事已高的父亲突发疾病,无法赴会,只好作罢。时光飞逝,岁月燃情,算来已近十年。而我们的父亲已经病故一周年,汉中之行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当我和妻子乘车抵达洋县,踏上这片陌生而亲切的土地,面对此情此景,顿时让我想起了文同在这里书写的《望云楼》诗句:“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仰望着舒卷春云,巍巍唐塔,感受着唐风宋韵,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呼唤:“敬爱的老父亲,我们终于来到你心心念念想来的地方——汉中了!”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5-8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