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磨古镇“大夫第”的补充说明 我2022年7月31日,曾在汶川论坛发表《志中阿坝》下发文章有多处错误的小文稿,汶川县委网信办,2022年8月8日回复:“我县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县史志中心相关人员对指出的问题进行了史料查询、资料核实,并将核实情况于结果与您电话沟通,现已完成相关数据的修改工作。”时间过的很快,可能因为疫情原因,到现在也没有等到有关人员的“电话沟通”,也不知道修改后,再次发布过有关文章没有?当初出于对当地旅游宣传的关心发表此文,两年多了早已无心关注它。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20多年,水磨古镇成为旅游景区,兴仁场街中“大夫第”门前的名牌,仍然是举人吴子侯,没有更正为吴次侯。举人是他的父亲吴幼卿,也没有纠正。 今天无意中,在汶川论坛又看见此文,有滴泪成霜网友在2025年4月23日,提出“吴幼卿是清朝乾隆年间进士,儿子吴次侯死于民国二十四年。这明显是错误的。当初只到听佛山援建工作组的人讲,没有核对就发表,造成严重失误影响,对滴泪成霜先生发现指出,表示感谢。现在就吴祐卿、吴次侯父子问题,作一补充说明。 1、根据《汶川县水磨乡志》记载:吴次侯,字光第,清末廪生。其先祖吴幼卿曾作广东漕州太守,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于兴仁场场中修两间铺面和一园公馆,门上挂“大夫第”金字木匾,以示高级文官府第。家无田地,吴次侯继承两间铺面,作为栖身之所,靠教私熟为生。次侯老年失明,靠女婿赡养。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作古,年近古稀。 2、《汶川县水磨乡志》主编李明昭先生,是吴次侯的学生。学生对老师的家庭情况有所了解。吴次侯死于1935年时间没有错。我退休前走访过水磨古镇兴仁场的一些老人,他们还见过吴次侯先生。吴次侯的父亲吴祐卿,在广东省潮州当过太守也没有错。 3、水磨古镇兴仁场街上,民间有“清朝兴仁场有,一进士,四贡生,十秀才”的说法。2023年8月至11月,我多次到都江堰市档案馆,查阅了清朝、民国《灌县志》,凡是外邑人在灌县当过官的人,凡是本邑人在外地当过官的人,凡是本邑人考取过贡生、进士、举人的人,《灌县志》均有记载。没有查到有关吴祐卿的记录,说明他们父子不是灌县本地人。 4、根据《汶川县水磨乡志》记载,水磨古镇兴仁场,是清朝嘉庆年间租赁水磨沟姚家水稻田开始修建的,据我父亲说,从湖南来的姚家人,我们是下房(弟弟)獠泽关姚家。上房(哥哥)叫水磨沟姚家。清朝开始修建兴仁场,在水磨沟姚家上、下龙门前。吴祐卿是进士,在潮州当太守回家后,全家从川东迁到兴仁场,吴祐卿公馆在下龙门东边。姚都司是武官,就同意文官吴祐卿,在门前修了公馆。 听父亲生前说过,吴祐卿死后埋葬在连三坡,他同爷爷一起还去吃过酒席。第二年迁坟到新官山,他都知道。吴祐卿死于民国初年,吴次侯死于民国二十四年,是没有错的。由于没有查找到吴祐卿的历史记载,无法考证。不知道滴泪成霜等网友,有无这方面历史文献资料,共同来探讨汶川县水磨古镇兴仁场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