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彭州
蔡宗程
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至今已整整五年了,我们石狮援建工作队从2010年胜利完成援建任务回来也已整整三年了。回想起那整两年援建的日日夜夜,心里一直牵挂着灾区。我想起了一次令人感动的重返四川彭州之旅。
2011年4月底,正是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我陪同对口援建彭州市新兴镇工作队副队长,市人大副主任丁东福和灵秀镇佘日建、吴雄聪等领导应邀参加新兴镇举办的“养生节暨海窝子古镇开街仪式”。
坐在飞机上,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新兴镇,一直想知道我们援建的项目是否产生了应有的效益,灾区人民的生活如今怎么样了?
到达彭州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飞车在平坦的彭白公路上行进了十多公里,穿过双峰夹一江的关口,进入龙门山余脉丹景山,沿着彭州的母亲河――湔江向新兴镇进发。哗哗流淌的湔江水不但养育着80万彭州人民,诉说着彭州的欢乐与忧愁,也记录了我们援建彭州的历程,我仿佛听到了湔江水在对我说:欢迎你呀,亲爱的人儿!
田野里郁郁葱葱,油菜花儿焕发出腊腊的金黄,人们在田间辛勤地劳作着,路两边的树木顽强地挺立着,山花绽放出五颜六色,春风吹拂着枝叶,仿佛微笑着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这个“彭州市荣誉市民”。我想,到了新兴镇,当地民众应该也会这样热情吧!
车子一进入新兴镇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很多村民匆匆地向海窝子方向走着,像赶集一样去观看海窝子古镇的开街仪式。我忽然想起,在彭白公路旁、福建援助项目、成都市灾后重建示范点寿阳泉新村的村口有一块石头,上面镌刻着“感恩福建”四个字,那是我们刚进驻援建时,一个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刻上去的,如今不知道还在不在?当车子经过寿阳泉村口时,石头上重新油漆过的“感恩福建”四个字依然在熠熠发光,他们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到来,仿佛轻轻地对我说:“你来了!”
我们首先参加了新兴镇举办的活动,当我们走进会场时,老远就听到了“丁主任,您好”“老蔡,你好”的叫个不停,很多人走了过来,紧紧地握着丁主任和我的手,热情地嘘寒问暖,我们同行的几位企业家都感到很奇怪,和我开起了玩笑,说,“宗程啊,连老道姑都和你那么好呀!”
参加开街仪式后,我们参观了援建项目新兴镇新镇区道路,镇文广中心和幼儿园。顺着道路两旁建起了灾后重建安置房和卫生院、银行、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拍起了稚嫩的小手,热情地欢迎着我们。
我贪婪地观看着山水美景,肩膀忽然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按住了,我回头一看,哦,是他!七十多岁的老倪,我们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老倪咧开没有门牙的嘴巴,用四川话高声喊道:“老蔡,你好呀,来了,欢迎欢迎呀,你们辛苦了,你看,这路修得多好呀,新镇区建得多美呀,新兴感恩石狮呀!太感谢你们三!”我们的手一直抓着不放。是呀,就是他,原来住在这里,在我们援建的时候,看到我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和飘飘的细雪在工地上工作,是他烧好了热水,泡好了热茶,把我们请进他临时搭起的简陋暖棚里;是他,看到我们在炎炎的热日和凉凉的雨丝中监督着工程时,默默地拿着毡帽盖在我们的头上。淳朴的人,无私的情,质朴的话,感恩的心,爬满皱纹的、苍老的脸孔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隔日,我脱离队伍单独行动,打“的”在彭州市区转了一圈,用相机拍下了福建援建的一个个项目。司机看到我的举动,感到很奇怪,就问我说:“您是不是福建援建的?”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回到宾馆时,我拿着钱要付款时,司机推开了我的手,感激地说:“不用了,今天我就义务吧,你们来援建时付出了很多,辛苦得很,彭州人民感谢你们,彭州感恩福建三,谢谢你们!”虽然互相推让了多回,最终司机还是不拿钱就开车走了。我的手僵在那里,人也呆在那里,眼眶模糊地目送着他远远地离去,心里一直感到难以平静,连他的车牌号也忘了记下来了。
是呀,一个人一生要做一件善事不容易,做了善事让别人久久地记着更是不容易。我想,汶川大地震后,听说要组织一批干部援建灾区,我怀着“行善积德,尽一点社会责任” 的念头,主动请缨,强烈要求援建四川灾区的举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值了!
我这样想着,回头一看,宾馆院中的一棵万年青沐浴在晚霞中,翠绿的叶子镀上了一层金色,摆动着婀娜的身子,仿佛在微笑地向我致意,我听出来了,她在说:“福建的援建工作者,您好,彭州人民感谢你们,彭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