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欧洲媒体《保加利亚军事网站》报道,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战斗机在对抗中展现出强大电子战能力,令印度空军感到震惊。巴基斯坦歼-10C通过电子干扰压制印度阵风战斗机。
巴方此次出动歼-10C与枭龙Block-3协同作战,其中歼-10C表现尤为突出。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透露,2025年4月29日至30日夜间的交锋中,四架印度阵风战斗机首战即遭挫败。巴方公开的空战细节显示,歼-10C搭载的先进电子战系统有效干扰阵风战斗机的雷达和通信系统。
印度空军的四架“阵风”战斗机在印控克什米尔执行任务时,遭遇巴基斯坦军队的电子干扰。由于无法接近实际控制线,战机被迫返航并紧急降落在斯利那加空军基地。“阵风”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在四分钟内被完全压制,飞行员失去目标锁定能力,与其它战机及地面指挥中心的通讯也被切断,处于被动状态。
印度在电子战领域再次受挫。2019年,巴基斯坦曾成功干扰印度空军米格-21战斗机的雷达系统并最终将其击落。此次事件中,印度4架"阵风"战机被迫返航,事后相关指挥官被撤职,反映出印度空军面临严峻挑战。
这次事件的影响不仅限于南亚,在全球范围内也引发波动。“阵风”战斗机此前被媒体高度评价,该战机配备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被宣传为集成主动和被动传感器、干扰器及诱饵发射器的先进装备,防护严密、态势感知能力强,能探测、分析、欺骗甚至自动反制雷达锁定被认为是目前战斗机中最顶尖的电子战系统之一。然而,此次法国的电子战系统在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中未能取得优势,歼-10C的电子攻击穿透这层电磁铠甲,干扰“阵风”的传感器、导航乃至通信系统。证明其具备压制SPECTRA的能力,这对法方确实带来挑战。
这对美国来说是个不利消息。中国在研发制造先进军事装备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比如歼-10C战斗机,未来对西方军工产业形成竞争。作为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国,美国主要依靠F-35战机抢占市场,其优势不仅在于五代机性能,更在于先进的电子战系统等配套装备。但巴基斯坦在印巴冲突中使用中国武器取得战果,可能促使更多国家考虑中国装备,进而影响美国军售
歼-10C采用WS-10B涡扇发动机,速度1.8马赫,航程大约2000公里。它配备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等先进的航电系统,跟“阵风”战斗机相比,毫不逊色。至于武器方面也挺不错的,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的射程超过200公里。
这款战斗机性能出色,其电子战系统能压制"阵风"战斗机确实引人注目。现代战争中电子战至关重要,往往决定胜负。巴基斯坦空军此次不仅击败"阵风",更证明中国制造装备的可靠性。
技术探讨随之而来。有分析推测,巴基斯坦的歼-10C(出口型号歼-10CE)可能不只依赖基础自卫电子对抗,或许已将中国KG系列(如KG300G或更新的KG800)先进电子干扰吊舱的部分核心功能集成到机体内。
这类吊舱以强力有源干扰闻名,若真实现内部集成,歼-10C的电子攻击力无疑将大幅提升。
歼-10C的电子战并非“单打独斗”,可能与地面电子战体系协同。通过高速数据链共享信息,甚至引导地面站发射定向大功率干扰,直接瘫痪对方通信与雷达,让夜航战机瞬间“失明失聪”,除脱离或迫降别无选择。
对比之下,“阵风”的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虽号称欧洲顶尖,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表现如何,一直有些争议性的传闻,比如丢失目标。其“米卡”空空导弹在强干扰下的效能据称也会打折扣。
反观歼-10C,其配备的国产AESA雷达在探测距离、多目标处理、抗干扰和智能化识别(如航展曾演示的AI目标分类)方面,被认为更具优势。
搭配的霹雳-15空空导弹,不仅射程远超“米卡”,还具备双脉冲发动机和数据链中继制导能力,这些都被视为潜在的优势。
“阵风”虽经多次升级,但基本平台架构相对固定,后续改进有时被形容为在老旧基础上“缝补”,可能面临系统集成挑战(如印度整合新导弹时遇到的兼容问题)。
而歼-10C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更注重开放架构和模块化升级,为融入新技术预留空间。这种“面向未来”的思路,被看作是其保持技术活力的关键。
成本效益也是无法回避的因素。“阵风”价格不菲,采购和维护成本高昂,对预算有限的国家是不小的负担。印度采购36架的花费便是例证。歼-10C的出口价格据信显著低于“阵风”,使用和维护成本可能也更优,这本身就是巴基斯坦选择它的重要原因。
“阵风”有一定实战经验。歼-10C虽缺乏大规模高强度冲突检验,但在与他国空军的联合训练中(如对抗“鹰狮”)表现出的性能,也赢得肯定。
这可能直接影响国际军火市场。
一些传统偏爱西方武器的国家,或许会因此更多关注性能不俗且价格更具吸引力的中国装备,挑战美欧长期经营的国防贸易格局。
这说明中国与西方在尖端军事技术,特别是航空电子和电子战这个关键赛道上甚至在某些方面悄然赶超。这种追赶速度和范围,正是西方战略界近年来持续关注并感到焦虑的核心。
即便歼-10C表现如此抢眼,但在中国的空战体系中,它也并非塔尖。无论是隐形突防的歼-20,还是面向未来的歼-35舰载机,在平台性能和代际上都显著领先。
更不用说,还有专职电子压制和攻击的歼-16D电子战飞机。作为重型战机平台,歼-16D拥有更充裕的空间、载荷和电子战力,能携带更强大的电子战吊舱组合及反辐射导弹等硬杀伤武器,其作战效能被普遍认为远超多用途战机客串的角色。
中国已列装相当数量的歼-16D,整个歼-16系列战机规模亦十分可观。
如果连定位相对“经济适用”的歼-10C都能在电子对抗中取得显著优势,那更为专业的歼-16D,以及具备顶尖航电和隐身性能的歼-20等高端战力,它们的真实电子战水平又将达到何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