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台的一家由国企投资近千万元的幼儿园在运营仅5年后突然关停,引发当地居民质疑。”日前,多位网友反映,这家幼儿园由三台县春晖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国企控股)租赁民营企业场地开办,如今却因租金纠纷陷入法律诉讼,更被指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究竟是经营不善,还是另有隐情?
国企办园5年即停,居民质疑“千万投资去哪了”?
“国企办的幼儿园,怎么说关就关了?”三台县潼川镇上东街的居民反映,2018年开园的春晖教育旗下幼儿园曾被视为惠民工程,却在2023年突然停招,场地仅剩保安看守。该幼儿园由四川川幼春晖学前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国企)控股(51%并主导)经营,据称总投资近千万元,而经营亏损达1200多万元。
然而,短短5年后,幼儿园关停,场地租赁方四川伟信印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伟信印业”)称,春晖教育不仅多次拖欠租金,还单方面发函解约,给出的理由是“房屋安全性不达标”。但伟信印业质疑:“签约前明明做过安全鉴定,怎么用了5年突然变危房?”
解约理由遭质疑:是真危房,还是为毁约逃避租金找借口?
2023年11月,春晖教育以“房屋安全性和抗震性不达标(C级)”为由,单方发函解除合同。但伟信印业指出:签约前春晖自己专门去做了建筑安全鉴定,双方才正式签定租赁合同。使用才5年就出现安全问题,原因何在?
伟信公司于2024年分别向三台行政审批局和住建局证实,春晖教投在开工前未办理建筑施工许可,也未在完工后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系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春晖自己鉴定的C级也仅需维修,不构成整体危房,不足以成为解约理由;突然停办幼儿园,是否是为逃避租金或掩盖经营问题?
违法装修、劣质材料、从“高端园所”到“豆腐渣工程”?
2025年5月12日,在实地调研三台县潼川镇上东街48号的上东街幼儿园,发现该园虽已“关停”,但内部景象令人震惊。原本应整洁明亮的教室如今一片狼藉,墙面涂料剥落、地板翘边、吊顶材料松散,大部分装修甚至出现明显的“偷工减料”痕迹,使用的材料质量低劣,不堪入目。
这所由三台县春晖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国企控股)运营的幼儿园,曾号称投资近千万元,在国家专项补贴下,旨在打造高标准学前教育环境。然而,仅运营4年便突然关停,如今内部状况与当初宣传的高品质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国企办的幼儿园,钱花哪儿去了?这样的装修质量,孩子怎么能安全上学?”附近居民张女士表示,幼儿园关停前就曾多次出现天花板渗水、墙面开裂等问题,家长投诉后仅简单修补,未彻底解决。
一位不愿具名的建筑行业人士查看现场后指出,部分装修材料明显不符合幼儿园安全环保标准,“如吊顶使用廉价石膏板,地面铺设劣质复合地板,甚至消防设施的安装也再生塑造房顶瓦,纸质房门等存在隐患。”而春晖提供476万元装修价款,专业人士称装修价款不到一半。
是租金纠纷?还是涉及建筑安全?
早在2021年,双方因租赁租金已经打个一次官司了,历经二审,法院判决合同合法有效,并判决春晖支付租金。
调研中,伟信负责人对此事提出如下质疑:一是在春晖也认可违法装修事实的情况,租赁其中一幢,出现可简单维修的房屋,不应该是坚持解约的理由;二是从2022年以来又拖欠租金达 177.5 万元;三是如果春晖单方通知解除合同,造成违约金和应付租金利息达114万元;四是如果解除合同,按照合同约定会带来的恢复原状和消除不安全隐患经济损失,也是不小款项。
如此巨大损失谁来承担?一推了之,甩锅对方也是解决之道。
居民追问:国有资产是否流失?
当地居民质疑,国企投资超千万元的幼儿园仅运营5年就关停,是否存在以下问题:专项资金使用不透明:是否借办园之名套取国家补贴?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为何在居民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突然停办?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租赁纠纷背后是否有其隐情?
律师观点:国企应带头守法,政府需加强监管
伟信印业律师表示:“国企仅凭一纸通知就减租、解约,毫无契约精神。”就是单方通知解除合同,也应该及时移交租赁房屋,并不是一直不移交房屋,至房屋空置造成不论是国有资产或民营企业更大的损失?
有法律人士还指出,春晖教育作为国企,本应严格履约,但其行为涉嫌违反《民法典》合同编。若以虚假理由解约,可能构成违约甚至恶意逃避债务。
《民营经济促进法》生效必然是民企的春天
国企、民企平等对待,是党和政府英明决策。全国人大刚颁布了于2025年5月20日生效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从法律层面给以了保障。2025年6月1日生效国务院颁布的第802号《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专门对拖欠中小企业款项,对国企支付欠款作了专门约束。春晖从2022年就拖欠租金事实,在法律法规即将生效前,主动作为,化解纠纷,了结债务,才是国企应有担当和基本的责任。 (本网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
编后按:这起千万国资幼儿园“短命”事件,这场看似平常的租赁纠纷背后,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下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诸多积弊。当舆论聚焦于合同纠纷的表象时,我们更应深思其背后的制度性症结。
幼儿园的突然停办,绝非简单的“经营不善”可以搪塞。从立项论证的草率,到资金使用的疑云,再到解约程序的任性,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出权力监督的漏洞。尤其令人忧心的是,涉事国企对违法装修、擅自解除合同、随意拖欠租金等地对法律法规的漠视态度,不仅损害法律权威,更动摇公众对国企治理的信心。
国有资产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唐僧肉”,而是全民共有的宝贵财富。这起事件警示我们:必须加快构建覆盖投资决策、项目实施、运营监管的全链条责任体系,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必须强化国企管理者的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的官僚做派;必须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让重大民生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民生工程承载着群众期盼,容不得半点懈怠与敷衍。期待有关部门以此为契机,既妥善解决个案纠纷,更着力完善制度设计,让国有资产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放心工程”。
本网供稿:杨波(资深传媒人)
责任编辑:全网新媒体采编 王绮雯
内容审核:央省融媒推广采编 童铃
值班主任:李崛 | 值班总编:黄河
推送出品:凤凰·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