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教师积极提供向导服务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https://m.51jzrc.cn/show-72-138716-1.html
*
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向导服务的重要性及方式
提供向导服务的重要性
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多种能力,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习方式的改善,需以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为前提。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向导服务,正是顺应这一改革趋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2。
回归正确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这是教育教学中正确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积极为学生自主学习、批判继承和主动探索认识事物提供向导服务,才能确保学生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学习和实践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互助合作以及自理自立自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在因素,展现个性智慧3。
改变传统教育弊端
“教师为主导”的观念长期以来使教师居高临下,忙于主导和灌输,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而提供向导服务能拨乱反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其批判继承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1。
提供向导服务的具体方式
知识链接与信息提供
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实际,把知识最近区域与学习目标链接起来,提供足够全面的搜索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教授知识时,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储备与新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同时,向学生介绍获取信息的渠道,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古今记载、调查统计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相关信息3。
培养思考与判断能力
教师需要提示学生避免信息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测,鼓励学生对收集到的比较全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仔细辨别和比较分析,独立思考,由表入里、去伪存真,深入探查某类事物内在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和鉴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3。
促进交流与共识达成
组织同学之间和团体之间进行坦诚交流,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讨论和争辩。在相互讨论和争辩中,学生可以纠正偏见和谬误,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人民现实和长远利益至上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倡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事物规律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达成新的共识3。
引导实践与检验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知识的真伪。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组织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活动、现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能不断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学习3。
教师角色转变的具体体现
从课堂包揽者到导演者
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当导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不同小组去导演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课本剧、小品表演、演讲、故事会等,并在课中进行演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2。
从教材讲读者到编辑者
教师不能死抱着一本教科书教,要学会当一名编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将社会上刚发生的、鲜活的、与时代合拍的材料引入课堂。比如,在教授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对这些材料进行编辑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2。
从死板教书匠到艺术家
由于语文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艺术熏陶,获得美的享受。教师可 以通过生动的语言、精彩的讲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等,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
…… …… ……
只有教师积极提供向导服务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提供向导服务对于确保学生主体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向导教学法原则来看
教师向导性原则的要求
向导教学法强调教师的向导服务作用。互助合作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发挥向导服务作用,要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才能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积极为学生提供引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主动、能动地展开学习3。
与学生主体性原则的相辅相成
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内在求知动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等。而教师的向导服务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主动学习条件。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像在30米快速跑教学课中,教师抓住比赛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跑得更快,激发学生主动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13。
从教学实际操作角度来看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需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入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而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教师积极的向导服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运动之中。例如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对于水平一的学生采用情景教学形式导入,水平二的学生满足他们学会动作的需求,水平三的男同学通过比赛让他们验证实力,女同学安排韵律类游戏等,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参与学习2。
处理课堂特殊情况
在课堂上会出现学生的创新或奇思妙想等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向导作用。如在30米快速跑教学中,面对金良同学提出横着跑的想法,教师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尝试并进一步思考哪种跑法最快,将这种看似捣乱的情况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和思考中发挥主体地位1。
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来看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向导教学法的素质发展性原则规定,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教师的向导服务能让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既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又能实现教学素质目标。教师通过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等方式,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确保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3。
减少学生学习失误
自发的学生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和激励,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失误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积极提供向导服务,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促进身心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3。
综上所述,教师积极提供向导服务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