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613|评论: 2

终于找到杨状元编辑的《雅州府志》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三十七卷目录 雅州部汇考一
  雅州建置沿革考
  雅州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雅州星野考
  雅州山川考〈水利附〉
  雅州城池考
  雅州关梁考
  雅州公署考
  雅州学校考
  雅州户口考
  雅州田赋考

职方典第六百三十七卷雅州部汇考一雅州建置沿革考       《四川总志》本州
《禹贡》:梁州之域,商为氐羌地。周属雍州。秦徙楚庄王之族以实之,立严道县,属蜀郡。汉因之。晋属汉嘉郡,李雄时废。宋齐梁无郡县,惟推土豪一人为保主,仍羁縻于益州。西魏招聚民彝,置蒙山郡,领县二。隋废郡,立雅州。大业初改为临邛,郡治严道县。唐复为雅州,领县十六。寻改芦山郡。乾元初复为雅州,属剑南道。五代孟知祥置永平军。宋仍为雅州,属成都路。元至元中改属嘉定路,后改州为碉,门黎雅鱼通长河西,宁远等处安抚司,寻改吐蕃宣慰使。明仍为雅州,领县三,编户四里。
名山县
汉蜀郡严道青衣二县地。东汉为汉嘉县,晋因之,魏置蒙山县,属蒙山郡。隋改名山,属雅州,后属临邛。唐属雅州。明洪武四年省严道入州,十年又省名山入州,后复置。编户三里。皇清因之,编户三里,隶雅州。
荣经县
秦严道县地,汉属蜀郡,晋属汉郡,唐析置荣经县,属雅州,乾符初以县置金汤军,后废,宋复为县,元省入严道,设巡检,明复置县,编户二里,隶雅州。
芦山县
秦严道县地,汉属蜀郡,隋置芦山县,属临邛。宋属雅州,元省入严道,明复置,编户三里,隶雅州。
雅州疆域考      州县《志》合载雅州疆域图
%e9%9b%85%e5%b7%9e%e7%96%86%e5%9f%9f%e5%9c%96.23161.png
本州
东至峡江县界八十里。
西至六番招讨司界五十里。
南至峨眉县界一百八十里。
北至蒲江县界一百一十里。
自州治至省城四百里,至
京师一万一千二百里。
东西广一百三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名山县
距本州四十里,八至未载。
荣经县
东至雅州界。
西至黎州安抚司界。
南至洪雅县界。
北至天全六番招讨司界。
东北至天全六番招讨司界。
西北至黎州安抚司界。
自县治东北至本州一百二十里,至省城五百二十里,至
京师一万一千三百二十里。
芦山县
距本州一百里,八至未载。
形胜附。
本州
《雅安志序》:北接沉黎,控带彝落。
《邛编关记》:左据蔡山,右依蒙顶。
《道路序》:西通碉门,东出蒲江。
《新迁衙城序》:西蜀襟带,南诏咽喉。
羌水环于前,濆江绕于后。
名山县
蒙山峰奇,青衣水秀。
荣经县
二关山盘绕于周围,荣经水合流于东北。邛崃指其东,相岭扼其西,瓦屋阻其南,游龙界其北,经水逶迤而襟其南,荥水潺湲而带其北。诏赦鸡冠枕其头颅,玉凤小坪引其肘腋,马耳列秀于左,长腰拥翠于右,形若环椅,势若联屏,诚西蜀要冲之邑也。
芦山县
始阳东峙,大渡北流。
雅州星野考         《四川总志》州总
井鬼之次,入参一度。
雅州山川考      雅州县《雅安志》合载本州
雅安山 在治西,山由黎州来,因州名山,一名月心山。按《四川总志》:是月星山。
蔡山 在治东五里,武侯于此梦见周公,因立文宪王庙,又名周公山,陈氏茔墓在焉。按《明一统志》:李焘诗:岩峦最高顶,云气时蔚荟,彷佛群仙宅,宫阙辉珠贝。
严道山 在治南五里,一名鹿角山。
悬空山 在治南二十里,上有二石,奇峭可爱,按《明一统志》:层峦耸翠。
金鸡山 在治北二十里,相传有金鸡于此鸣。因名。
翠屏山 在治西二十里,环列如屏,按《明一统志》:山色拥翠。
凤凰山 在治北三十里,峰峦起伏如凤。登辽山 宋淳化三年五月,名山大风雨,登辽山圮,壅江水逆,流入民田坏禾稼,不知登辽今为何山。
牛寨山 忽震裂,人惊骇欲死,见一石龙在中贴崖上不能去,今对崖山有鳞甲印迹,曾闻是山一禅僧即哨聚为盗,至万人竟不能擒,后隐身他郡,人多有见之者。
多功峡 在治南五十里,禹贡注云禹治水于此,用功为多也。
万胜冈 在治南二里,又名龙山,上有真武观,新都状元杨慎过此题云:天设地生胜似蓬壶仙境,龙蟠虎踞巍然宇宙奇观。
王泉古洞 在治东,王泉著述处。
观音洞 在治南五里,洞潜通羌水,下有灵物。天旱人以腥秽投之,则雨。
平羌江 在治北,旧传羌番入寇,武侯于此平之,因名。李白诗:影入平羌江水流。
青衣江 源出芦山东南,流至嘉定州入大江。长濆江 在治东南二里,名为邛水,其源自邛崃山,濆涌流出,因名。
周公水 在治东四里,发源自瓦屋,经周公山下,故名之。
沬水 在治西五十里,发源芦山,合羌江流出岷山下。
罗带水 《舆地纪胜》云:自芦山河之西来。白马泉 在治北十里。
丙穴 有鱼,赤色味美,不常见,雅治八景诗有:丙穴佳鱼通地脉句。
甘露井 在蒙山顶。
苏公井 苏洵携二子谒雷简夫,时厅右泉出,味甘美,因名。
白马泉 在治北一百一十里,俗传昔有白龙化马出,游人逐之入泉,后取泉水祷雨,多验。涌泉 在治东五里。
龙洞溪 在治东十里,洞内有龙爪鳞角形迹,人喧则雨,祷雨亦验。
名山县
蒙山 在治西五里,山有五峰,前峰最高,曰上清峰,产甘露茶,常有瑞云及瑞相影见。禹贡蔡蒙旅平即此山与州东蔡山也。
莲花山 在治北十五里,山有五峰,耸列如莲花。
百丈山 在治东六十里,上有圆穴百丈深,因以名山。
荣经县
瓦屋山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辟支佛道场也。山峻险顶,半上多风雨云露,夏雨则剧寒如冬。八月即雪,梵刹皆以木皮为盖,山有狮子坪、小天池、中天池、大天池、放光坡、菩萨溪、雷洞坪、顶心坡、罗汉阁、深坑钵盂、山凤凰坡、莎萝三坪、海会亭,顶有金刚石、罗汉石、鸳鸯池、龙蹲石、虎踞岩、狮子岩、象耳岩。入夏,四方登陟者接踵。邛崃山 在县东四十里,即九折坂,俗云獐懒坡,盖谓獐经此亦懒行,下跨溪有忠孝桥,自桥而上约有十里,即王阳畏道,王尊叱驭处。山剧寒,产竹高节中实,堪为杖。《方舆胜览》云:山有邛莋来,故名邛崃,又云此即邛人莋人界也,汉书崃不从山,从邑为郲,今传故志。
马耳山 在县东八十里,连瓦屋,四时云飞,稍阴即雨,上有马明王道场。马明王即道家五显,释家伽蓝,道家马灵官之神也。原出此山,故名马耳。
玉凤山 在县东北二十里,势若凤飞,有土主庄惠侯祠,居其下而侯即尹伯奇也。
孟山 在县东二十里,俗名孟坡,诸葛武侯擒孟获处。
铜山 在县东三十里,俗云邓通饿死,故名。后更名宝子山,汉书以为邓山,《括地志》即汉文帝赐邓通得铸钱之所,及考蜀铜山,犍为、邛州亦有之,志皆称为汉文帝赐邓通得铸钱处。史记专指严道,则此处为是。其在犍为者,通南安,南属犍为也。
晒经山 在县北二十里,相传唐僧三藏自西域取佛经于此,晒之未确。
自由山 在县西二十里,山亘黎州,上出群山之表。
中峻山 在县西五里,俗名豆子山,即县来龙峰,峦特达。
游龙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傍荣经水,临碉门峡口之西。
楼台山 俗呼楼子崖,在县东南五十里,壁立顶平。
长坟山 即长腰山,在县西南五里。
大关山 在县西八十里,势极险隘,当西南夷要路。
小关山 西连大关山,险次之山,横亘南北,顶凿小关口,东西行者由此。
尖山 在县西二里,一峰秀异。
石狗山 在县西六十里,按《明一统志》:以顶石形似之故名。
鸡冠山 在县西北十里。
五里山 在县东三里。
小坪山 去县治西南半里,在中峻山下。大相岭 在县西一百里,古以为邛崃山,又为邛崃关,由箐口驿入深谷约二十里,渐上约四十里至顶,有汉丞相诸葛公祠。盖公征南,中经此山,联亘接西南瓦屋山,道险依崖瞰壑,人马不并行,冬积雪,入夏阴雨,高峰有风,即雨或雪,人语辄雨雹自顶,西南下约三十里,其麓为黎州,迤西有小相岭。
走马坪 即诏赦坪,在县北二里,即县治所枕
山也。
打罗坪 在县南二里,即县治朝山也。
古城坪 在县西二里,诸葛古城。
大坪 在县西二十里。
茅坪 在县西南五里,长腰山下。
鸡止崖 在县西三十里,本名栖止,大关山之险至此,方平担负者,于此栖止。寰宇记为鸡心山,盖鸡以声讹心,以字讹也。
观音崖 在县西南二十里,地名熟溪。
龙洞崖 在县北二里,傍水有龙迹。
飞来石 在山门寺殿前,高近二丈,周五丈,形若花朵,色青碧如鸽羽,号太湖石,县令许长源爱其瑰特,雨馀翠碧鲜润,谓宛如天竺罗浮飞来之异,因名,在新池中无根。
云峰石 在云峰殿前,高丈馀,周四丈,奇峭若峰,亦云太湖石,石有根。
雷洞 在瓦屋罗汉阁下陡崖,深不可测,春夏雷电声在山下,风雨随至。
鱼泉洞 在县西南百馀里白石河,南北岩石罅中对崖各一泉,长阔各丈馀,水涨辄有木叶鱼流出,随水而来,不计其数,居民常获焉。八百洞 在县东南三十里。
荣经水 在县郭,北曰荣水南曰经水,荣一出相公岭,一出番境。经一出瓦屋山,一出改丁河,一出汶川水,二水至县东白起庙下,合流会碉门芦山,水注出平羌江。《旧雅安志》县白河川水自蛮界罗岩岸西来,逗蒙山岂和夷底绩之和与。汶川水 在县南二十里,俗名烟溪,源出邛崃马耳,合菩萨溪入经水,川三水宛转绕城,故名。紫眼河 源自西番境,经紫眼地,夹相岸中流东南至大坪堡,与荣水合。
改丁河 在县东南六十里,西自白石河,东自黑石河,合流达菩萨汶川,与经水合,古有改丁乡,故名。
板桥河 在县西北十里,邑人曾为板桥,今变水道即荣水也。

青竹溪 在县西五里,自长腰山东流绕县后,与荣水合,宋庆元初,邑人孙伯何隐居种竹于此,遂名。
祭风溪 在县北三十里,源自龙游山,流六十里合荣经水,溪口有洞,时有风出,邑人每岁孟春祭此,以祈风和岁稔。
高桥溪 在县北四十里,崖高数丈,源自邛崃,有二水中分,至此始合,而注荣经水。
菩萨溪 在县南六十里,源出瓦屋,即改丁河合流入经水者,傍有普贤石像,故名。
双溪 在县东十五里。

打虎溪 在县西三里。
济人溪 去县治一里。
朱沙溪 在县南二十里。
九龙溪 在县东二十里,此处有凿堰沟、打罗坪山地。
龙池 在飞来石侧,有泉漾为水,池无盈涸,有龙君石像祠其上,传为神物之宅,岁旱汲泉水至野,祈祷得雨。
牛头漩 在县东三里。
盐溪沟 在县东北十五里。
大沟 在县北十里。
深沟 在县东北十五里。
观音泉 在太湖石侧。

芦山县
百步山 在治北四十里,路多险阻,难行。始阳山 在治东十里,俗呼为罗城山,西魏置始阳于此山,因名。
芦山 在治东九里,隋以名县。
崖钵山 在治西一百里,其山上下云汉莫测,其高崖上有石钵,因名。
龙头山 在治东十里,夭矫如龙。
灵山 在治西北五里,汉书云通灵山,又云镂灵山,山崇竦而林深阻,为通番要区。
龙门河 在治东北五十里,其水一自邛州九子山界西流,一自徼水,外经冷砧河南流,会于金鸡峡口,过鱼喜河,入八步关、清源河,至雅州入平羌江。
圣水 在治东十里,连筒引之行一里许,伏流二三里,复涌出,分为五,因以圣名。
老君溪 在治南六十里,相传老聃经此,今溪傍崖上老君像尚存。

涌泉 按《明一统志》:在芦山县,东北五里,泉水涌出,为居民灌溉之利。
大渡水 按《明一统志》:在芦山县北四十里,邛
县芦山往来必渡此水,故名大渡,东南流入南安县界。按《图书编》:大渡河,自土番界经雅州诸部落,至黎州东界,流入通望界,于黎州为南边要害之地,唐时大渡之戍不守,则黎、雅、邛、嘉、成都皆扰,建隆三年,王全斌平蜀,以图来上议者,欲因兵威复越巂艺祖,皇帝以玉斧画此河,曰:外此,吾不有也。于是为黎之极边,曩时河道平广,可通漕船,自玉斧画河之后,河之中流忽陷下五六十尺,河流至此澎湃如瀑,从空如落,冲撞号怒,波涛汹涌,船筏不通,名曰噎口,殆天设险以限中外。
水利附。
荣经县
五里坝   热麻坝   南门坝
小溪坝   冷竹坝   茅坪坝
上烟坝   下烟坝   小峡坝
豆子山坝  滩村坝   下改丁坝中改丁坝  上改丁坝  鹿角坝
黑麻坝   青竹坝   大坪坝
梅子坝   花潭坝   大蓬坝
米溪坝   苦蒿坝   富林坝
小东溪坝  山后坝   漆山坝
小河坝   官屯坝   朱砂坝
羊圈坝   大屯坝   道底坝
前浪坝   后浪坝   罗村坝
安东坝 旧名笆房。
鹿角坝 在县西五里。
按近县如大屯、南门官屯、道底、鹿角、等犹得以坝名,其馀皆冈,今纪为坝者,取其名以便应差耳。
鹿角坝堰  虎溪堰   青竹溪堰打罗坪堰  道底堰   石家堰
南门堰   大屯堰   官屯堰
九龙堰   黑麻堰   花滩堰
太湖堰   米溪堰   古城堰
五里堰
茅坪堰塘 知县徐澜作。
芦山县
石坡堰 在县东三里,源出始阳山,用木槽接水溉田。
雅州城池考      州县《志》合载本州
雅州城池 石城。明洪武初千户余子桢修筑,周五里,门四,曰明德曰镇戍曰威恩曰迎恩,外环以壕。
属县
名山县城池 土城。明正德年修筑,门二,外环以壕。
荣经县城池 初惟土垣,成化二十二年知县陈经修筑,石城周三里有奇,高一丈,厚八尺,覆之以瓦,东西南三门临江,岸筑石台,上建楼橹,别于西北隅,开小门以便樵汲,名小北门。外为壕堑,石甃圩岸,东迎恩楼,西雄边楼,门四:东荣江南开善西相岭北拱极。按刱城以来,百馀年矣。筑造之初,砖石未充,仅饰墙垣之面,内皆以土为障,且倾圮补葺之具,从来竟属民间。遂至屡圮屡修,小民苟且图一夕之计,以粉饰上人,而筑城无宁日矣。万历四十年,知县邹泰申请去瓦,用垛口四门,易名迎恩控夷薰和拱极,颇改观一时,而垂久之模未也。自是垛倾,仍蔽以瓦。
大坪堡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通长河,西鱼通番界。先是,夷猓时出侵掠。成化十三年知县倪彻奏请,大渡河千户所管军八十名城守。鸡址堡 即鸡址岩,大渡军守之,今汰。
黄泥堡 在县西五十里,成化十九年置取大坪堡,旗军守之。
碉门寨 即和州镇,雅州通番之路,有三:曰灵关碉门始阳,惟碉门最为要害,两山壁立,一水中贯,设禁门以限中外。
芦山县城池 土城。汉姜维筑,周二里,明成化中典史汪浩拓之,方五里,外环以壕。
雅州关梁考         《雅州志》本州
金鸡关 在治东北二十里,按《明一统志》:一名山鸡栋关,在金鸡山上。
金沙关 按《明一统志》:在州东北二十里。绳桥 以绳架栈,下瞰夹江,按《明一统志》:在严道县多功路,旧名高桥,亦险要之处也。
宋村渡 在州南。
麒麟渡 按《明一统志》:在周公山下,旧传有麒麟常游于此。
名山县
百丈桥 近百丈驿。
青衣桥 在县城门东,按《明一统志》:以跨青衣江而名。
荣经县
天险关 即高桥关,据邛崃,九折,天然之险,洪武九年,雅千户所刘日永议设关,忠孝桥上拨军一十一人守之,按《明一统志》:在荣经县东北四十里。

紫眼关 即瓮溪关,在县西北三十里,以紫眼番人留寓得名,拨军一十七人守之。
飞水关 在县东一百五十里,两岸如壁,水飞流下注,地接番境,拨军一十三人守之。洪武二十七年设。
大关 旧名邛崃关,寰宇记隋大业十年置当云南大路,扼番夷要害,唐因之,洪武十五年平云南大渡河,千户朱贞仍立关,置旗军守之,以近大关山,故名。按《明一统志》:在荣经县八十里。忠孝桥 在县东三十五里天险关下,旧名叱驭。宋乾道中毁。绍熙甲寅重建,改今名。正德丙子重修石桥,俗呼高桥。前县令徐澜竖坊,扁曰:忠孝。指王尊、王阳也。

七纵桥 在孟山下孟渡侧,诸葛亮征南时,七擒七纵孟获于此,后更七擒。
三思桥 对七纵桥跨道中,今废。
大通桥 在县西三十里,洪武十五年征云南置。筏桥为建昌云南要路。
索桥 跨经水,洪武十五年废。七纵桥改道经此,知县杨矩为之如浮桥,然后复改置县东南二里,今废。
清净桥 在县南三十里,桥用铁锁,上瓦屋山要路。
土地桥 在黄泥堡西五里。
边雄桥 在县东。
东门渡 嘉靖辛酉,知县杨嵘建坊二:东曰江水源头西曰云溪依碧。万历己卯年,知县陈愚见以江水澎湃民多病涉,寻改南门渡。
芦山县
飞仙关 即古之漏关。
《明一统志》:宋宇文漙新路赋:惟天下之至险,有严道之漏关焉。孤峰上绝于青天,波湍下走于长川,断崖横壁立之岸,飞溜悬千尺之泉。又云:在芦山县南五十里。临关 旧名灵关。按《明一统志》:在芦山县西北六十里,其关甚险,一人守之,可以御百,正统初以其外临董卜韩胡番界,改今名。
八步关 未详所在。
索桥 未详所在,前《荣经县志》亦载此桥,未知二桥同名否,抑一桥两志俱载否。
三江渡 未详所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5-20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州公署考
         《总志》本州
雅州治 在雅安山,明洪武间建,宣德中重修。皇清知州韩范复修。
税课司 在州治北。
茶课司 在碉门百户所。
僧正司 在治前。
道正司 在治东。
雅安驿 在州治东,燬。
雅黎游击署 在文庙之右,旧制在黎州。康熙五年方建于雅州。
属县
名山县治 明洪武初建,嘉靖中重修。皇清知县朱士英复修。
百丈驿 在县东六十里。
荣经县治 在和彝水环绕中,明洪武八年知县杨矩建,天顺六年李润、成化二十一年陈经、正德五年陈信、嘉靖四十年杨嵘皆以知县继
修正厅、左右房、拜厅幕厅各一,官廨三,吏舍十,东西六房,甬道三,条中列戒石亭、牌坊、二门、右监狱。万历间知县刘奇栋拆去谯楼,竖以大门,拆去屏墙竖以安攘要津坊,大门两旁,申明、旌善亭,东近悦坊,西远来坊,知县罗万里易为平政,宜民,周垣东西二十五丈。皇清知县蒋尔敬重修。
箐口驿 在治东二十五里。
新店驿 在治东二十里,嘉靖十四年迁于县治,下分司右。隆庆元年复迁驿官廨,于东关外滨河水渍。万历间将县后北楼改为驿官廨,而新店公馆废矣。
演武厅 在县西郭外小屏山。
阴阳学 洪武二十二年置县西,宣德二年置县南,今废。
医学 在县西八十步,永乐九年建,今废。僧会司 明洪武初置,西南百步开善寺。今废。道会司 今燬。
布政分司 在县西百步,洪武八年知县杨矩建,今废。
按察分巡二司 在县北,知县杨嵘重修。养济院 在县西南城外开善寺后。
存留仓 洪武八年知县杨矩建县治西,弘治十三年改建,今废。
乡约所 在开善寺中。
漏泽园 在县东乾河坝,知县罗万里迁五里山。
芦山县治 明洪武初建,景泰间增修,皇清知县张启鼎重新。
灵关巡检司 去治西北六十里,裁。
雅州学校考
         《四川总志》本州
雅州儒学 去治南一里,洪武初建
文庙,明初建月心之中。皇清知州韩范迁于南楼之侧,今复迁旧址。
属县
名山县儒学 在治西,明洪武中知县杨矩建,正统中迁今址。
荣经县儒学 唐武德二年设,宋淳熙甲辰知县杨璜捐俸建,元时与县俱废,明洪武八年知县杨矩置县之南,后为水坏,景泰八年教谕何士英、训导周秩移县西,即雄边寨之故址。成化二十一年知县陈经修。
文庙,复为明伦堂,博文、约礼二斋,馔堂、教谕、训导
廨各一,生舍十二,敬一亭、启圣祠、射圃、儒林坊,周垣东西八十四丈,南北八十七步。隆庆元年,知县秦忠、教谕刘诰申请迁县治右。万历三年知县张必焕请修名宦、乡贤二祠,万历十四年知县冷逢聘申请复还县旧西址。万历三十三年知县罗万里申请迁于小坪山北,以写远不便。万历四十四年知县张克俭复申请迁今县左,今二斋未建,馔堂、射圃俱废,训导史于儒林坊废址建万世师表坊一座,敬一亭,碑存而亭亦废。皇清康熙七年县令蒋尔敬捐俸建于小坪。
学仓 在学内,今废。
社学 成化十五年知县毕镜立。
芦山县儒学 在治东明永乐间建,嘉靖中知县周斐迁今所。皇清知县张启鼎捐修。
雅州户口考
         《雅州志》本州
实在民户一千二百八十户,男妇共二千五百六十口。
荣经县
原额户口二千四百三名,共徵银三十两六钱,名山芦山二县未载。
雅州田赋考
         《雅州志》本州
实熟民田地共三百八十四顷四十五亩一分五釐七丝五忽,除黎大所旧例,编差及徵银并未载粮外,馀载粮九百一十九石四斗七升九合五勺六抄五撮七圭七粒一粟,总共应徵丁条粮并田亩,带徵鱼油水脚课银二千七百七十五两七钱一分八釐四毫七丝四忽三微一纤五沙九尘。
荣经县
官民田地共一百八十五顷三十四亩四分七釐二毫四丝四忽,官田地一十一顷七十八亩五分民田地一百七十三顷五十五亩九分八釐。
夏税秋粮共一千六百七十二石一斗四合一勺四抄六撮六圭。
夏税四百四十石八斗七升四合二勺二抄。秋粮一千一百三十石二斗二升九合八勺二抄六撮六圭。
岁额起运共一千七十一石五斗。
工部料米五十二石折银二十五两五钱。黎州仓秋米六百石折银四百八十两。
河南仓秋米四百石折银五百二十两。
广济库夏米二十石五斗折银十两零。
存留共六百石零六斗四合一勺四抄六撮六圭,每石徵银七钱。
存留仓秋米三百石六斗四合一勺四抄六撮六圭,折银二百一十两四钱二分二釐九毫二忽六丝。
儒学仓秋米三百石折银二百一十两。
带徵沉黎驿传银二百三十一两九钱九分四毫二丝徵,解本州贮库,分各驿支用。
兵快原额一百名,每名编丁粮二十三石五斗三升四合三勺五抄五撮,该工食银二两二钱,衣装在内,里役通县丁粮二千六百一十六石三升七抄六撮,分作十年均派,每年该丁粮一百六十一石八斗三合七撮六圭,议编公费银七十八两六钱三分三釐,徭役三年一审编,轮流每年编三甲,零拨甲户凑编银差四百七十八两一钱。
黄蜡价银一十五两六钱。
京料殷实盘缠银二十两。
举人盘缠银二十一两。
本县各官柴马银二十四两,有闰加编七两。祭祀银四十八两。
乡饮银四两。
斋夫银四十八两,有闰加编四两。
膳夫银五十两。
岁贡银二十二两五钱。
富林公馆银二十四两。
力差六十一名,本县库子预备仓斗级一名,以上每名工食银各一十二两。
禁子四名,每名工食银各八两。
分巡道皂隶二名,布政司看司一名,按察司看司一名,本县门子四名,皂隶十四名,弓兵一十三名,有司夫五十名,有司马十匹,儒学库子一名,斗级二名,庙夫一名,门子二名,以上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
课程共一十四两二钱零四釐。
鱼课银三两四钱八分,有闰三两七钱七分。鱼油银三两六钱九分。
商税银二两二钱一分七釐,有闰加银一钱九分二釐。
茶课银四两八钱一分七釐。
名山、芦山二县未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5-22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颐堂诗集原序丛兰诗草序文章之体,各以类殊,韵语其一也,未有不根于学者。而世之为诗者,多言诗不关学,故往往速朽。且夫诗盛三唐,杜陵最著。彼其驰骋数千百年闲,驱染烟云,发抒抱负,闳中肆外,为深博无涯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殆自写照也。先生亭经籍史,肴馔百家,诸体文,并可雄一时,而质诸来许,溢而为诗,深者渊涵,高者岳峙,苍浑雄直,万象牢笼,微特声偶之工,缘情绮靡而巳。而生平正颐堂诗集入原序,正颐堂诗集原序之体用,亦因以见焉。次第开雕,而以其家居初稿丛兰一编示余。余于先生为后进,自童少时,窃闻绪论,知其寝馈古籍,浩如烟海,兹乃于此编遇之,尝一脔,知全鼎以准少陵,前者唱于,后者唱喁,其浩劫不磨可知也。
或谓杜集中慷爽激楚之音,大章短篇,千百而不止,而先生佩实衔华,体兼众妙,一归之志和音雅,似于少陵不可阡陌通者。不知天宝之季,运当阳九,以其时感时抚事,墨喷毫飞,不平之鸣,彼固应尔。今先生遭际圣明,和其声以鸣盛,高冈之凤与中泽之鸿,讵可同曰语哉?昔北地之学杜亦几矣,无病呻吟,致贻口实,必谓子面如吾面,奚取焉?是故先生于少陵诗不必同,而其积于学者取道之源,辨其由来,则波澜莫二。先生以仪部名臣,为良二千石,旌麾再出,前后皆梦应刀州。夫少陵固久于蜀者,政成之暇,访浣花溪、瀼西草堂诸迹,兴至不知有会斯作,奚囊所积,大书而深刻之,将必复成。巨观。惟是先生学至深邃,虽典名郡,未竟其施也。自兹以往,晋位公廷,以其素所蓄积者,发挥于事业之闲,则少陵无此遇矣。
同里胡珊正颐堂诗集入原序二。正颐堂诗集原序橐中近体诗序子长以游而文益奇,少陵以游而诗益奇。古今衡论之士,每谓得山川之助焉。吾师非躭于游,而学笈所及,宦辙所经,自会京师,以洎十二州之都会,关山雨雪,几过半焉。夫盈天地之间者,惟山川名胜之具,所在多有,江、淮、河汉,泰华、嵩、恒,特其巨焉者也。而其间通都大邑,城郭疆圉,又皆经古人所建置,变迁靡定,废兴存亡之感系焉。以故登临所至,凭吊循生,骚客诗人,往往托诸吟咏,感慨流连,堪传不朽。吾师历吴越,过齐鲁,抵于京师,又自京师逾燕赵,度秦陇,抵于梁盆,复自梁、益下夔、巫,达荆楚,归乎故里。水则浮江、淮,渡河、渭,下瞿塘三峡,山则瞻泰岱,过恒、华,履秦关剑阁,一切可惊可愕、灵奇诡异之境,靡不咸经跋涉,都归聎览,固宜其见于诗者,气象雄阔,风格遒峻,与少陵若先后一辙也。
兹集所载,特昔年南北途次所作,其木兰于役诗及蜀道东归等集,又各自为一编。读者于此先见一班,取次而卒业焉,自可以窥其全豹也矣。受业吴以镇凤城集序。
正颐堂诗集原序三正颐堂诗集原序三。
余来新安,主紫阳讲席,闲与诸生言及郡之宿老,而以文章名于时,为经生家圭臬者,则群推乡先生江君越门也。君成进士后,以西曹主事乞养,家居十年,复起官,递升郎中。又十年,奉命出为保宁郡守,洁巳而勤政,爱民而恤物,保宁人安之。已而以疾假归。当庚寅之仲春,访余于紫阳山,宦笈所藏有蜀道东归二集,诗成珠玉,其清风袭人,甚可爱也。先是,君以孝廉教授生徒,经承口指,皆脱颖而出,把文来谒者,户外之屦恒满。以故君与里人别官京师十有余年,而人之向往于君者,犹称道不置也。余曩与君同官于朝,知之不甚深,及来紫阳,因诸生之言而窃有慕乎君。君又适假归,得时时挹其风采,以为文阵雄师,经生家圭臬,信在于是,而不知其凌轹唐宋,希踪汉魏,诗律之细,几于少陵老境矣。
顾念君以画省文臣,际朝廷崇尚风雅之时,供职之余,意必作为诗歌,宣布令德,抒下情而尽忠孝,如蜀道东归二集,裒然成帖者。因叩之君,君果出凤城集以示余。受而读之,炳炳琅琅,吐正颐堂诗集原序四正颐堂诗集原序四气皆成五采,而忠君爱国之意,溢于楮墨之外,信乎其为盛世之音矣。余又见凤城集中有书其先世诸公诗集后凡九篇,文采风流,后先辉𬚡,为君族之望,而其中有明侍御瞻城公者,立朝有本末,今西台奏疏,犹家有其书。然则君之诗固渊源有自,而出守西蜀,三年之中,澹泊寡营,不家于官,此又即君之所以能致君成上理之具,虽暂息汉阴之机,而其不能与君以久家食也审矣。雍容揄扬,歌咏骏烈,又君之余事。读君诗者,慎毋以诗人目君也。秀水郑虎文越门先生,自幼工制举业,尤长于古文。
及长,复好为诗。歌古今体悉备,予夙所心折,时为同辈称之。岁乙丑,越门成进士,行墨脍炙人口,其制义已见知于世矣。而知其诗古文词者,舍予与二三同辈外,尚指不多屈也。是时,予与越门同官京师,昕夕三室。越门说诗如匡鼎,令人解颐,余每藉其佽益。已而越门乞假省觐,予亦请养归里,倡酬田闲,各借以供色笑。其后,越门先余来京师,予复家居十有余年。及余至,则越门已掌仪曹,将出刺外郡。把臂之余,出其所作诗文,命予点定,盖已裒然正颐堂诗集原序五,正颐堂诗集原序五,成集矣。余于是窃叹越门之勇于诗古文词,而业将益进也。居无何,越门出守巴西,余系官于朝,各以诗言。别鲁未几时,而岁已五稔矣。今越门以移疾解郡事,疾已,复入都,出其所刻诗若千卷示余,余受而卒业焉。
其入蜀以前诗,皆余所丹铅而品骘者也。其入蜀以后诗,及自蜀归后所作,则皆余所未睹,骨韵益奇,风格弥上。于是益叹越门诗古文词之学,老而忘倦,而业且益精也。都下荐绅见其诗,莫不以唐贤相目。是越门之诗,今且见知于世,而余向所称之之不谬,亦足见信于人矣。诗集既出,文集将继之,文之可传亦如诗,越门殆将不泯巳乎?昔杜紫微有言曰:人生不期富贵,要自有数百首文章,历千百世,不随磨灭,可以不恨。若越门者,其真可以无恨也欤!同里徐光文蜀道吟序由京师达梁、益,数千里而遥,雄关棋跱,巨郡云连,岳影河声,萦回耳目,周秦汉魏之遗风在焉,斯亦怀古者之。奥区也。夫骚人志士,发思古之幽情,于荒榛断碣闲,每为立马停车,徘褢不忍去。矧其膺守土之责,杖𦯕遄臻。
正颐堂诗集原序六,正颐堂诗集原序六,周原咨度,有不能已于怀者耶?吾以知先生政治之醇之悉由乎此,非独其诗之工巳也。虽然,诗必历是而后可以言工。昔新城王尚书奉使入蜀,著有陇蜀纪闻一书,而咏怀古迹,复有蜀道集。尝读其诗,名章秀句,不名一体,说者谓得江山之助焉。今先生以画省望郎,一麾出守,雍容揄扬,歌咏迭作,其为诗不必尽同,而风流豪迈之气,视前人当有过之,无不及也。由是溯而上之,则如杜陵老子。入夔以后,诗格益奇,吾不能名其所至矣。同里吴珏嘉陵集序江越门先生以名进士为尚书郎有声,旋出守四川之保宁,用经术润饰吏事,仁爱好教化,郡大治。居三年,引疾乞归,吏民泣送者数百里。蜀人之来游江南者,询其土之循吏,必曰江公、江公云。
今年夏,先生疾愈,将赴补京师,道广陵,余遇先生于贤从橙里六兄所,温然其容,蔼然其言,信乎慈惠岂弟之君子,宜蜀之人久而不能忘也。已而先生携其已刻未刻之诗若干卷,问序于余曰:此皆宦蜀之所作也。夫以蜀人之不忘先生,而先生正颐堂诗集原序七,正颐堂诗集原序七,之不忘蜀如此,其情志交孚,有若一体,不以时之久暂,域之远近而少异,在古犹难之。况夫蜀号奇险,耳目所寓,可骇可愕,先生一写之于诗,辟蚕丛,陵玉垒,扪井络。拊天彭,或𣶮三峡之急湍,或度七盘之危栈,笑往迹于黄牛,感流氛于青犊。登临聛睨,俯仰增慨,皆余欲游而不得,欲咏而不能者。先生俱于按行叱驭时,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以循吏而兼诗人,吾乃今于先生见之矣。在昔韩、柳、元、白显于唐,欧、阳、苏、陆著于宋,彼其人皆非常之才,不世出之学,故能裁决庶务,无不如指。
以其绪余,爰该风雅。夫惟不役于物,乃能御乎物。僚之托,梓人之削鐻,昭氏之鼓琴,岂有勉而赴焉者哉?先生之于诗,亦若是而已矣。因其诗以思其政,蜀人之至今不忘也,有以哉!云闲沈大成东归集序蜀都为华阳仙国,平旷演迤,沃野千里,而疆索所届,则又险阻四塞焉。北界秦凤,有五盘、龙门、天雄、剑阁诸山,东连荆楚,有巴陵、巫峡、滟滪、瞿塘诸水,复栈悬流,络绎奔赴,极天下之险峻,莫此若矣。然境不险则不奇,遇不正颐堂诗集原序入正颐堂诗集原序入奇则不快。从古诗人,履蚕丛,过鱼复,探奇揽胜,发为诗章,莫不有以绘川岳之神奇,状天地之变幻,传诸不朽,论者谓得江山之助焉。若岑嘉州、李青莲、杜少陵、陆渭南,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先生邃学鸿才,躭于风雅,由望郎擢拔,出守巴西。

其始也,自京之郡,取道秦、凤,抵于梁益,有蜀道吟一编。既而暂假言旋,放舟夔、渝,达于荆楚,意兴所至,又有东归集一编。余尝受而读焉。其风韵格律,与岑、李、杜、陆诸前辈不必尽同,而其缘境造形,缘形赋物,足以绘川岳之神奇,状天地之变幻,则一而巳。矣。今先生疾已入都,行复典司名郡,宦辙所历,皆将有歌咏流传焉,吾知画壁笼纱,又不止在五鉴烟树、三峡流泉间也。
同里庄采正颐堂诗集原序九正颐堂诗集原序九。正颐堂诗集目录新安江权越门著。
第一卷歌行、杂体、长歌行、短歌行、少年行三首、行路难二首,杂诗、四首。古墓叹、卫尉来。正颐堂诗集目录一,正颐堂诗集目录一。畜砚歌、玉仍堂藏书歌为张墅桐赋。白榆山桂树歌为居人程氏赋。踏车谣、喜雨行、蛟水叹、飞鸿堂印谱歌。禽言用梅都官题四首,禽言用苏玉局题四首,补禽言用沈宗伯题五首。龙尾砚石歌、农家妇、钱塘江潮歌。将军行为班大将军赋。冰戏行、中秋夜月歌、相马图歌为徐厚庵、陈臬赋。农家谣。正颐堂诗集目录二,正颐堂诗集目录二。铜钟行、彭蠡湖风雨歌、慧顶望太湖放歌、微山湖大风歌、南阳湖观打鱼歌,拟古捕蝗谣。第二卷五言古。春曰登斗山作赠友古诗,示侄炯古诗示贺采,示丰溪诸学子古意二首。驱蛟篇书严先生祠堂记后,舟中寄张氏诸学子,同朱宝亭、荫园守岁晚出西郊宿僧舍,晨起趋直。
正颐堂诗集目录三,正颐堂诗集目录三。寄里中诸同学,圆明园朝回作四首。登陶然亭送友人旋里。秋夜友人过饮,薄暮出西郊至海甸,由海甸过太平营入城,送侄炳旋南。同年徐二编修至都,即曰枉过。夏夜友人过饮,从子炳偕其弟焕、子坦至都。捉臭虫。自清河至沙堆行大雨中。先慈九十生忌曰作谒韩文公祠堂。夏日徐韫谷司马招同人集兰心轩,值雨,即席赋诗,以轩额致敬二字为韵二首。和徐二太史初伏久雨见怀之作二首。正颐堂诗集目录四,正颐堂诗集目录四。霖雨初霁,溽暑顿甚,仍用前韵。东徐篁岑太史二首,煎茶坪、凤岭、柴关、马鞍峤、鸡头关、金牛峡、五丁峡、七盘关、龙洞背。第三卷五言古,自保宁府至南部县途中作。自南部县至巴州途中作。自巴州至通江县途中作。
自通江至南江县途中作。
自南江至广元县途中作。
自广元至昭化县途中作。自昭化至剑州途中作。正颐堂诗集目录五,正颐堂诗集目录五。
自剑州至苍溪县途中作,南江县大巴山途中作。
读史过锦屏书院示诸生。浦口晓发京口,夜渡新安江行二首。
夜渡平望,自汉口至荆州作。彝陵峡、秭归峡、巴东峡、巫山峡、夔州峡、陡梯子、九盘。
自雅州府至荥经县途中作。自荥经县至吕家沟铜厂作。正颐堂诗集目录六,正颐堂诗集目录六。自雅州至芦山县途中作。自芦山至灵关途中作。自灵关至木坪途中作。陪提学吴白华学士游白帝城。自草堂河至香山寺三首。第四卷七言古。黄山诗应郡伯郑公试,题青城叔菊庄图促织阅董文敏墨迹、丰溪雨夜观吴丈叔大所藏宋榻黄庭经帖、周文矩妃子纳凉图。读族祖侍御公西台疏草书后,读族祖中丞公瑞阳阿集书后,书渔洋山人集后,题林良莲塘浴鸭图,题唐子畏栈道图。贺岩舫招集同人食石鸭。正颐堂诗集目录七,正颐堂诗集目录七。闻徐二亭滪编修游黄山,诗以讯之。待月词。第五卷七言古,酬同年赵比部云亭述旧见赠之作。沩宁刘母殉烈诗。秋夜同人集徐侣樵斋头听口技。
陶然亭待徐侣樵比部不至。送程松湖游华山食蟹作。
大将军果毅谋勇公平定回部,献捷,率儿子熊焘省先室汪安人厝所。中秋沙隄玩月,用少陵韵和汪时斋驾部晚行山中过农家即事示熊儿。题陈玉几三寉图,送人赴伊犁将军幕从事。题申广元停车图,题披辕图,送徐逊夫太守。正颐堂诗集目录八,正颐堂诗集目录八。
酬郑炳也太史饯送元韵述旧。赠侄云溪答养恬侄九江月夜乘风至黄州吴妇刲股诗。李潜夫太守寓𪠘后新搆小亭,为作长歌题壁。题许晓峰望云图,题文山侄秋林远眺图,山中友人歌。题王养正松风涧响图。第六卷五言律。
春日同人游染香阁,用施愚山先辈壁间韵。暮春即事,题张氏挹霞轩二首,题青城叔半亩园冬郊即事。渔梁晓发,登灵岩山。正颐堂诗集目录九,正颐堂诗集目录九。过彭蠡湖,秋夜初晴,沙漫洲守风铜陵,夜泊郭港,夜发祀阊,舟中杂咏三首。抵家服阕入都。舟次枫桥,遇吴太史涵斋自都南还,题紫阳八景图。十寺晓钟,古渡樵歌。双塔凌云,两桥锁月,渔梁夏涨,回龙积雪,重城春雨,夹岸秋林。正颐堂诗集目录十,正颐堂诗集目录十。德正郎殉节诗二首。宿北郭僧舍,三四梦中句,因足成之。移寓四首,送汪大蔀庵旋南。秋夜冬曰,晓入禁城,赠庐墓项童子四首。送镇南牧之任。冬曰不寐。过万柳堂旧址,夏夜不寐。夏夜省直,送柳州守之官,便道省觐。送卫辉守之官,送汪贯中之北河佐治。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