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客拍案|人文历史遗迹岂容“神佛喧宾”?
仪陇新政离堆,承载着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千年墨宝《鲜于氏离堆记 》,是四川四大离堆中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一处 。近年来,当地斥资修缮,将破损的木栅栏以及格格不入的不锈钢护栏换为仿古制式,试图还原历史风貌,但“神佛扎堆”的尴尬——九转流杯亭台就被神像占据,玻璃罩石刻旁香火缭绕,文物保护的初心在烟雾中逐渐模糊。
文化地标沦为“神坛”,是对历史的曲解。
离堆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自然与人文的千年对话:颜真卿贬谪途中的感怀、鲜于氏家族的勤学典故、流杯池畔的文人雅集,共同构成了离堆的文化基因 。如今,随意增设的神像与香火,不仅掩盖了历史本真,更可能因烟熏火燎加速石刻风化,违背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 。这种借文物搞迷信的行为,实则是将公共文化资源私有化、庸俗化。
强化管理需正视,平衡之道在“破”与“立”。若确需引入信仰元素,与其放任杂乱的神像泛滥,不如以颜真卿为文化符号塑像立碑,将“膜拜”引向对书法艺术与历史精神的尊崇 。同时,可借鉴湖南永州等地经验,通过立法明确保护边界,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禁止在文物本体及保护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 。此外,数字化展示、沉浸式解说等现代手段,既能活化历史,又可避免物理空间的侵占 。
离堆的“重生”,不应是神佛的胜利,而应是文化的觉醒。唯有剥离喧宾夺主的杂音,让颜真卿的笔墨与鲜于氏的故事重归舞台中央,方能让这一方山水真正“活”成历史的注脚、文明的见证。〔自由拍客/破空散人/自由行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