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53|评论: 2

[转帖] 中央文件再提“涨工资”,什么信号?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5-29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涨工资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5-5-29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文件提出,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641

  这不是顶层文件首次提及“工资增长”。

  今年年初的国常会强调,“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随后发布的促消费文件提出,更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各大政策之首。

  不到一年时间,重要文件多次重申“涨工资”,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为何反复重申“工资增长”?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没有收入增长作为根本支撑,提振消费、刺激内需就无从着手。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年以来,从上到下的促消费文件,不再简单着眼于发券发补贴,而将“增收”放在于首位。

  涨工资之于经济的意义,不只在于消费,更在于重塑预期,从而打破通缩循环。

  只要收入能保持增长,每个人都有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消费意愿的提升、生产-消费循环的畅通都不在话下。

  在我国,工资性收入占了居民收入的60%左右,是绝大多数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因此,促进“工资合理增长”,在政策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先级。

  道理很简单,也没有人不想涨工资,但工资显然不是想涨就能涨。

  毕竟,收入水平,与大环境息息相关,也与企业经营形势密不可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没有作为空间。

  “限高、扩中、提低”,就是当前的政策公约数:

  限制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今年以来,多地陆续上调最低工资。

  上海从2590元调整到2690元,欠发达的青海从1880元调整到2080元,涨幅达10.6%。

   641

  对于中产群体来说,工资增长取决于大环境和行业走势,政策能做的则是稳就业和稳增长。

  虽说不少省市出台工资指导线,将工资涨幅定在3-9%,部分地区更是上不封顶。

   641

  但指导线,言外之意,只有“指导”意义,没有任何强制性。

  值得一提的是,减负也是增收,发放养老金也算是增收。

  农民的养老金,中产的生育补贴,幼儿教育纳入免费教育,都可视为实质性意义的“增收”。

  因此,促进工资合理增长,既要着眼于经济发展本身,也要诉诸于增收、减负、发放养老金补贴等组合拳。

  02

  稳住股市楼市,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收入主要来自两大块,一部分是工资,一部分是财产性收入。

  楼市、股市,是最大的财产来源。

  房价、股价上涨有着明显的财富效应,居民资产增值,向来都有推升消费的倾向。

  关于财产性收入,向来有“中房美股”之说。

  我国居民的财产近7成都来自房子,而在欧美家庭资产中,股票、基金等占了半壁江山。

  即使从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8%,远低于欧美国家15-20%的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因此,在工资增长之外,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就成了关键,这也是重要会议多次强调“稳住股市楼市”的原因所在。

   641

  过去我们常说“稳住楼市”,为何股市获得了同等重要的优先级?

  过去房价一路狂飙,虽然“六个钱包”的挤出效应不容小觑,但财富效应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消费。

  如今,当楼市的财富效应大打折扣,房价波动对于收入的影响逆转,原本就占比不高的股市,自然要形成接力。

  不只如此,股市通常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与社会预期和公众信心息息相关。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一场牛市来扭转预期。

  因此,无论出于重塑预期、巩固信心的需要,还是创造更大的财富效应、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做大股市都必不可少。

   641

  03

  我国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究竟如何?

  就在一周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披露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

  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4万元,私营单位为6.9万元。

   641

  以月简单折算,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超过1万元,私营单位月均工资约5700元,两者相差近一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体制内,但不全是体制内。

  它涵盖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制企业、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等,可视为大企业的集合体。

  与之对比,城镇私营单位则以中小企业为主,受外界大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

  从行业分布来看,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存在较大悬殊,最高与最低的行业相差接近4倍。

  单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最高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金融业、科研服务业,最高的达23.9万元。

  图片

  最低的三大行业则是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相关行业,最低的仅有6万元。

  同样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平均工资,指的是税前工资,未扣除五险一金,且是平均数,而非与现实体感更接近的中位数。

  此外,这里只统计了单位就业人员,大量的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并未纳入其中。

  无论如何,不同行业基本面不同,受大环境的冲击不一,收入形势截然不同。

  这意味着,涨工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发力,更需要经济增长作为终极支撑。

  

发表于 2025-5-2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的决策是对的,普涨是没有意义的,调节分配才是根本解决方案,让需要花钱的人有钱花,而不是让不需要花钱的人囤积大量的财富,这才是解决通缩的正确方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