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783|评论: 3

王昶乾隆三十六年过大岩峡二十八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9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将先对诗歌原文进行断句、修正错字等编辑,再从字词、意象、用典、背景等方面详细注释,让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更清晰。
[backcolor=rgba(16, 110, 190, 0.18)]王昶作为清代乾嘉时期的代表性学术家,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而且是一位经世能臣。一生为官南北, 游宦 四方,凡所经历,必撰纪程。 后人将其生前所撰的八种重要纪程之作先后付梓,总名之曰《春融堂杂记八种》,其中记录了丰富的自然地理与 人文地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学史料价值。 春融堂杂记八种,王昶撰,清嘉庆十三年。


# 《过大岩峡二十八韵》编辑注释
## 原文编辑
过大岩峡二十八韵

兹岩真横绝,如堂复如厂。
忽疑地维断,顿使天宇掩。
六扇宛负辰,千层肖刻椠。
蕴灵高以奇,结体大且俨。
句倨或磬折,上合乃脣弇。
龟文璺原瓦,卦象凸离坎。
突嵌黄琉璃,斜缀青菡萏。
斑斑翟抟羽,累累翠晕靨。
虎牙卓东峰,蛟尾曳西崦。
纵横开九筵,遐迩接一揽。
回峦象障袂,悬石骇垂颔。
氿泉时滴滴,枯藓偶点点。
风露晚不到,云日晓还霅。
迩年方边蛮,讨逆等伐豲。
摝鐲千军停,转粟万夫喊。
道长弗及舍,于此和羹糁。
濛濛炊烟逃,荧荧野火闪。
长宵来托宿,弗畏夔魎魘。
荫庇欣得憩,寝处遂忘险。
曾经玉屏风,对此衽当敛。
可堪绝景奇,乃为穷途贬。
我行鱼通路,陟屺剧忧惔。
解鞍藉草坐,柔卉乱蕹葵。
巨观溢瞳眥,爽气沁脾膽。
愚叟未可移,巨灵讵能撼。

## 注释
1. **过大岩峡**:“过”点明诗歌叙述的行为,即途经;“大岩”为诗中所描写的主体,是一处巨大的岩石景观,具体位置未详,从诗中描述推测应位于边疆地区 。
2. **二十八韵**:表明此诗为长篇排律,按照诗歌押韵规则,共押了二十八个韵脚,在古代诗歌中,长篇排律常用于详细叙事、状物或抒情 。
3. **横绝**:形容大岩横空出世,雄伟奇绝,有阻断天地之势,突出其气势磅礴。
4. **如堂复如厂(hàn)**:“堂”指高大的殿堂;“厂”通“厈”,指山崖边较浅的岩穴。此句描绘大岩外形既像高大的殿堂,又像深邃的岩穴,展现其形态的多样。
5. **地维**:古代神话中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由四角的绳子维系。“忽疑地维断”意为看到大岩的雄伟,恍惚间怀疑维系大地的绳子断了,导致大地出现如此奇观 。
6. **天宇掩**:形容大岩高耸,仿佛遮蔽了天空,进一步渲染其高大雄伟。
7. **六扇宛负辰**:“六扇”可能形容大岩的六个突出部分或六个面;“宛负辰”表示仿佛背负着星辰,极言大岩之高,直插天际 。
8. **千层肖刻椠(qiàn)**:“刻椠”指雕刻的木板,“千层肖刻椠”说大岩层层叠叠,如同精心雕刻的木板,强调其纹理和形态的精致 。
9. **蕴灵**:蕴含着灵气,古人常认为山川等自然景观蕴含天地灵气 。
10. **句倨或磬折**:“句倨”形容岩石的棱角曲折;“磬折”指像磬一样曲折,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曲折。此句描绘岩石形态的曲折多变 。
11. **上合乃脣弇(yǎn)**:“弇”意为覆盖、遮蔽,说大岩上部合拢,如同嘴唇闭合,形象地写出大岩顶部的形态 。
12. **龟文璺(wèn)原瓦**:“龟文”指类似龟甲的纹理;“璺”指裂纹;“原瓦”指未经烧制的瓦坯。此句写岩石表面有类似龟甲裂纹的纹理,如同瓦坯上的纹路 。
13. **卦象凸离坎**:“离”“坎”是《易经》八卦中的两卦。此句说岩石的凸起凹陷如同八卦的卦象,赋予大岩神秘的文化内涵 。
14. **黄琉璃、青菡萏**:“琉璃”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菡萏”即荷花。这里用“黄琉璃”“青菡萏”比喻岩石上镶嵌、点缀的色彩和形状,使其如宝石、花朵般美丽 。
15. **斑斑翟抟羽**:“翟”指长尾山鸡;“抟羽”指鸟类振翅。形容岩石上斑驳的痕迹如同山鸡振翅时的羽毛,生动展现岩石的纹理 。
16. **累累翠晕靨**:“累累”形容连续成串;“翠晕”指翠色的光影;“靨”指面颊上的酒窝。这里说岩石上翠绿的光影如同酒窝般点缀其上 。
17. **虎牙卓东峰,蛟尾曳西崦(yān)**:“卓”意为耸立,“曳”意为拖、拉。东边的山峰像虎牙般耸立,西边的山峦似蛟尾般拖曳,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大岩周边山峰的形态 。
18. **九筵**:“筵”是古代铺在地上供人坐的竹席,“九筵”形容大岩面积广阔,能容纳九张筵席,极言其宽敞 。
19. **遐迩接一揽**:“遐迩”指远近,说站在大岩上,远近景色都能尽收眼底 。
20. **回峦象障袂**:“回峦”指迂回的山峦;“障袂”指用衣袖遮挡。迂回的山峦如同用衣袖遮挡一般,形容山峦环绕的形态 。
21. **悬石骇垂颔**:“垂颔”指垂下的下巴,悬空的岩石如同吓人的垂下的下巴,突出岩石的险峻 。
22. **氿(guǐ)泉**:从侧面流出的泉水 。
23. **风露晚不到,云日晓还霅(zhà)**:“霅”指光耀闪烁。晚上风露难以到达此处,清晨阳光和云彩在此闪耀,描绘大岩独特的气候和光影环境 。
24. **迩年方边蛮,讨逆等伐豲(huán)**:“迩年”指近年;“边蛮”指边疆的少数民族;“伐豲”出自《诗经·大雅·皇矣》,是周文王讨伐豲国之事,此处借指朝廷对边疆叛乱的征讨,说明大岩所在地区近年有战事 。
25. **摝鐲(lù zhuó)千军停,转粟万夫喊**:“摝鐲”意为敲击钟鼓,形容军队集结时的声响;“转粟”指运输粮食。千军集结,钟鼓齐鸣;万人运输粮食,呼喊声震天,描绘战争时期的紧张场面 。
26. **道长弗及舍,于此和羹糁(shēn)**:“道长”指道路漫长;“和羹糁”指煮羹汤。因路途遥远无法前行,在此处煮羹汤休息 。
27. **夔魎魘(kuí jiāng yǎn)**:“夔”是古代神话中的独脚怪兽;“魎”同“魍魉”,传说中的山林精怪;“魘”指梦魇。表示在此处住宿,不畏惧这些鬼怪 。
28. **玉屏风**:可能是作者曾经见过的一处景观或物品,与大岩相比,见到大岩后,作者觉得面对玉屏风都应收敛衣襟,以表对大岩景色的赞叹 。
29. **穷途贬**:“穷途”指困境,作者感慨如此绝妙的景色,却因自己处于困境(可能是仕途不顺或旅途艰难)而被忽视或贬低 。
30. **鱼通路**:形容道路狭窄难行,如同鱼通过的缝隙,极言路途艰险 。
31. **陟屺(qǐ)剧忧惔(dàn)**:“陟屺”出自《诗经·魏风·陟岵》,原指登上山头思念母亲,此处表示登山;“惔”意为忧虑。登山时心中充满忧虑 。
32. **蕹葵**:“蕹”即蕹菜,“葵”指葵菜,均为常见蔬菜,这里描绘周围草木杂乱生长的景象 。
33. **巨观溢瞳眥,爽气沁脾膽**:“巨观”指壮观的景色;“瞳眥”指眼睛;“爽气”指清爽之气。壮观的景色充满眼中,清爽之气沁入脾胃,表达作者对大岩景色的陶醉 。
34. **愚叟未可移,巨灵讵能撼**:“愚叟”化用愚公移山的典故;“巨灵”是古代神话中劈开华山的河神。说即使是愚公也难以移动大岩,巨灵也不能撼动它,突出大岩的坚固和不可动摇 。



以上编辑注释全面解析了诗歌。若你觉得某些注释不够准确,或还有其他编辑需求,欢迎随时和我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5-29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過楚卡戎葵山色絕勝書寄曹來殷吳沖之》的编辑注释版本,在修正文字、梳理结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学意象进行详细解析:
過楚卡戎葵山色絕勝書寄曹來殷吳沖之
原文编辑
名山落蠻荒,萬古絕吟賞。
未麗《水經》書,詎來畸客訪?
下居稀獠狑,入夜但夔魍。
山靈豈不靈?寧免色悵惘。
我行殊戚速,屆此一停鞅。
嵐分天女眉,崖擘巨人掌。
碧雲兜羅綿,射目暈寶網。
枇櫧十人圍,檜栝千尋上。
濃綠染蒼崖,新翠變黃壤。
鴨腳集其陰,慶磨得所養。
潺潺百道泉,赴壑等修蟒。
奔霆軋鏗訇,戞雪走晃朗。
勢急斷鯈魴,地寒絕篠簜。
緣谿紅薔薇,頗乘夏氣長。
枝穿荊榛叢,色與錦繡仿。
慰我羈魂愁,發我幽尋想。
茲山十日遊,恐未窮所往。
一鞭抗手辭,含悽付翹仰。
睇後路旣遐,瞻前渚彌枉。
聊攄耳目奇,折簡寄吾黨。
注释
楚卡戎葵:地名,推测为清代西南边疆某山区(今四川、云南或西藏交界处),“楚卡”“戎葵” 或为藏语、羌语译音,具体方位待考。诗中描绘其地荒僻险峻,应为作者随军征讨金川或涉藏地时途经之所。
曹來殷、吳沖之(吴省钦):作者友人,生平未详,从诗中 “折簡寄吾黨” 可知二人为文人士大夫,可能曾与作者同游或有诗文往来。
名山落蠻荒:《怀曹来殷 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钱大昕_国学荟
2024年4月19日 · 《怀曹来殷·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钱大昕
蠻荒: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此处指西南边陲。
絕吟賞:意为美景长期未被文人雅士题咏赏识,暗含对边疆自然景观未被中原文化记录的感慨。
未麗《水經》書:
《水經》: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详记全国水道。“未麗” 指未被记载,极言楚卡戎葵地处偏远,超越传统中原地理认知范围。
畸客:指孤高怪僻的旅人,作者自谓,强调自身作为 “外来者” 探访荒蛮之地的独特视角。
下居稀獠狑(liáo líng):
獠狑:泛指西南少数民族,“獠” 为古代对南方民族的称呼,“狑” 指犬类,此处以 “獠狑” 代指山居部族,形容人烟稀少。
夔魍(kuí wǎng):“夔” 为传说中独脚怪兽,“魍” 通 “魍魉”,指山林精怪。夜境荒寒,烘托人迹罕至的原始氛围。
山靈豈不靈?:
双关 “靈” 字,前指 “神灵”,后指 “灵秀”。意为山川虽有神灵守护,却因地处荒蛮而无人赏识其灵秀,拟人化笔法寄托作者对美景湮没的惋惜。
嵐分天女眉,崖擘巨人掌:
嵐:山林雾气,比作 “天女” 的眉黛,柔美缥缈;
崖擘巨人掌:陡峭山崖如巨人张开的手掌,雄浑壮阔。二者形成刚柔对比,展现山色的多样性。
碧雲兜羅綿,射目暈寶網:
兜羅綿:梵语,指细绵,此处形容碧云如轻柔丝绵;
寶網:佛教语,指以珍宝连缀成的网,比喻阳光穿透云层形成的光晕,折射出神圣而瑰丽的视觉效果。
枇櫧(pí zhū)十人圍,檜栝(guì kuò)千尋上:
枇櫧:即枇杷树与櫧树(一种常绿乔木),极言树干粗壮,需十人合抱;
檜栝:桧树与栝树(即松树),“千尋” 为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形容古树高耸入云,凸显山林原始生态。
鴨腳集其陰,慶磨得所養:
鴨腳:银杏的别称,因其叶似鸭掌;
慶磨:不详,或为 “庆幸” 之误,意为银杏在浓荫下得以滋养,暗喻自然生态的和谐。
潺潺百道泉,赴壑等修蟒:
山泉奔涌如巨蟒入壑,以动态比喻静态山水,突出水流之急、声势之壮。“奔霆軋鏗訇,戞雪走晃朗” 进一步以雷霆轰鸣、雪光闪烁为喻,强化感官冲击。
勢急斷鯈魴,地寒絕篠簜(xiǎo dàng):
鯈魴:即白条鱼、鳊鱼,水流湍急使鱼类难以生存;
篠簜:细竹与大竹,因地寒不生,暗示海拔之高、气候之冽。
緣谿紅薔薇,頗乘夏氣長:
溪边红蔷薇在夏日盛放,以鲜艳色彩打破荒寒,象征生命顽强。“枝穿荊榛叢” 暗喻美好事物在困境中突围,兼具自然与哲思意味。
茲山十日遊,恐未窮所往:
化用李白 “蜀道难” 意境,极言山势深险,十日游历仍难尽览,呼应开篇 “萬古絕吟賞” 的神秘感。
一鞭抗手辭,含悽付翹仰:
挥鞭辞别时满怀凄怆,唯有翘首回望。“後路旣遐,前渚彌枉” 写归途遥远、前路迂回,暗含对边疆征战或仕途奔波的厌倦。
聊攄耳目奇,折簡寄吾黨:
以书信寄友人,倾诉所见奇景,既是文人风雅之举,亦透露出在荒蛮之地渴望精神共鸣的孤独感。
诗歌主旨与艺术特色
主题:通过描绘楚卡戎葵的荒蛮奇绝,既歌颂边疆自然之美,又隐含对 “中原中心主义” 地理观的突破,同时借 “山靈豈不靈” 抒发怀才不遇、美景湮没的感慨,暗合清代文人对边疆治理的复杂心态。
手法:
比喻与通感:如 “嵐分天女眉”“崖擘巨人掌” 将自然景观拟人化,“奔霆軋鏗訇” 以听觉写视觉,增强画面张力;
对比与层递:“名山” 与 “蠻荒”、“濃綠” 与 “黃壤”、“幽尋” 与 “羈魂” 形成多重对照,深化诗歌层次感;
用典与双关:“《水經》書”“兜羅綿” 等典故意在沟通中原文化与边疆秘境,“靈” 字双关则赋予自然景观哲学意涵。
此诗堪称清代边疆纪行诗的典型,既具地理志的写实性,又富山水诗的抒情性,为研究西南边疆历史地理与文人心态提供了独特文本。
 楼主| 发表于 2025-5-3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三十六年纪事:帝国治理的多面镜像 —— 从边疆战事到宫廷权谋
一、太庙祭祀与皇权象征:传统礼仪中的政治表达
【原文】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冬。十月。戊辰朔。享太庙。遣諴亲王允秘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
【白话翻译】
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辛卯年冬季十月初一(戊辰日),举行太庙祭祀大典,派遣諴亲王允秘代行祭礼。
派遣官员祭祀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等清代皇家陵墓。
派遣官员祭祀孝贤皇后陵及端慧皇太子园寝。
【注释与解析】
太庙祭祀:太庙为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的场所,皇帝亲祭或遣亲王代祭,象征皇权承续与宗法秩序。允秘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乾隆堂弟,代祭体现宗室成员在国家礼仪中的角色。
皇陵祭祀网络:从努尔哈赤的永陵到雍正的泰陵,覆盖清朝历代帝王后妃,反映乾隆对 “敬天法祖” 传统的强化,通过祭祀维系王朝正统性。
孝贤皇后与端慧皇太子:孝贤皇后富察氏为乾隆原配,端慧皇太子永琏为乾隆次子,早逝后追谥,祭祀二者显示乾隆对嫡系血脉的特殊缅怀,暗含巩固储君制度的政治隐喻。
二、科举恩赏与士心笼络:八旬万寿的政治秀场
【原文】
○谕、奉皇太后懿旨。永贵人汪氏。著晋封为嫔。钦此。所有应行典礼。各该衙门照例举行
○又谕、今年恭遇皇太后八旬万寿…… 朱桓、翟天衡、俱著加恩赏给举人。一体会试。俾得遂志沾荣。以昭庆泽
【白话翻译】
谕旨:奉皇太后懿旨,永贵人汪氏晋封为嫔,各衙门照例办理典礼。
又谕:今年恭逢皇太后八旬大寿,江南应试贡生朱桓、翟天衡均年过八旬,著加恩赏给举人,一体参加会试,以彰显皇恩。
【注释与解析】
后宫晋封与皇权纽带:永贵人汪氏(即后来的惇妃,乾隆生女固伦和孝公主)晋封嫔位,虽为后宫常规晋升,却与皇太后懿旨关联,凸显 “以孝治天下” 的政治伦理,将后宫恩宠与皇权合法性绑定。
耆儒恩赏的双重逻辑:乾隆借皇太后寿典,对八十岁以上应试者赐举人,表面是 “嘉瑞耆儒”,实则通过科举恩赏扩大统治基础。如广东出现 “九十以上三人,八十以上十六人”,虽可能存在年龄虚报(乾隆质疑 “上科未闻一人,今年遽聚如许”),但朝廷仍选择性奖励,展现 “恩泽广被” 的形象。
三、边疆危机与官僚追责:小金川之役的决策漩涡
【原文】
○又谕、昨降旨将德福革去总督…… 而于德福之乖谬取巧。及小金川不得已于申讨之故。尚未详为宣示。恐无知者且将为德福称屈。而疑朕之意或喜兵。不可不明白申谕。使众共晓。
【白话翻译】
又谕:昨日降旨革去德福总督之职,虽略言罢斥缘由及小金川征讨大略,但未详述德福的乖谬取巧及小金川不得不征讨的原因,恐无知者为德福叫屈,怀疑朕喜好用兵,故需明白宣示,使众人知晓。
【注释与解析】
德福革职事件:德福作为四川总督,抵达成都后不筹画小金川军务,反而奏请停止袭击缅甸,被乾隆斥为 “指东击西,以售其诋欺之术”。此事件暴露边疆大吏对战略重心的误判,乾隆借此强调 “抚驭番蛮,怀畏并用” 的治理原则,即对挑衅者必加惩创,以儆效尤。
小金川征讨的合法性建构:乾隆详述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反复背约、侵扰邻部的行为,将战争定性为 “申张国法” 而非 “好大喜功”,并对比准部、缅甸等战役,强调 “非擒戮无以肃宪典” 的被动用兵逻辑,试图消解 “穷兵黩武” 的舆论质疑。
四、军事官僚的效率困境:从奏报到驿传的系统漏洞
【原文】
○阿尔泰奏、攻打约咱情形…… 其意专在攻碉。此外竟毫无一分筹画。实属至愚…… 昔年讷亲办金川之事。曾以扑碉获罪。阿尔泰等、何必欲蹈其覆辙。
【白话翻译】
阿尔泰奏报攻打约咱情形,称因坚碉林立未能攻克。乾隆批饬:其专意攻碉,毫无其他筹画,实属至愚。昔年讷亲因强攻碉堡获罪,阿尔泰何必重蹈覆辙。
【注释与解析】
碉楼战术的历史教训:金川地区 “逐碉而守” 的防御体系曾让清军在第一次金川之役(1747-1749)中损失惨重,讷亲因采用 “以碉逼碉” 策略被革职。阿尔泰重蹈覆辙,反映清代边疆官僚对山地战的认知局限,乾隆虽批判却未提出有效替代方案,暴露传统军事思维的路径依赖。
驿传系统的效率危机:阿尔泰六百里加急奏摺迟滞三日,铁保四百里奏摺反与前者同日抵达,乾隆怒斥 “邮政若此,尚可问乎”。驿传延误折射出帝国行政效率的衰退,边疆战事的紧急性与官僚体系的迟缓形成尖锐矛盾,成为金川战役久拖不决的隐性因素。
五、帝国治理的深层矛盾:恩威并施背后的统治焦虑
从太庙祭祀到科举恩赏,从边疆战事到官僚追责,乾隆三十六年的政务细节勾勒出一幅帝国治理的复杂图景:
礼仪政治的表面光鲜:通过祭祀、晋封、恩赏等仪式,构建 “君权神授”“孝治天下” 的合法性叙事,但背后是对士心、民心的刻意笼络。
边疆治理的路径困境:面对金川碉楼、缅甸丛林等特殊地形,传统军事手段失效,官僚体系的推诿与效率低下加剧危机,暴露出 “天朝上国” 在近代化战争前的脆弱性。
皇权控制的极致化:乾隆对德福、阿尔泰等封疆大吏的严厉追责,乃至对科举年龄虚报的敏感,反映出君主对官僚体系的不信任与集权控制的强化,试图以个人权威弥补制度缺陷。
结语:盛极而衰的前夜
乾隆三十六年的这些谕旨与奏报,看似是帝国日常政务的记录,实则暗藏盛清转向的密码:当君主仍在依靠传统礼仪与恩威手段维系统治,却对官僚体系的低效、边疆战争的胶着束手无策时,表面的 “十全武功” 已难掩内部的结构性危机。小金川之役最终虽以清军胜利告终(1776 年),但庞大的军费开支、官僚的疲沓低效,乃至君主对舆论的刻意引导,都为清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这段历史提醒我们:任何帝国的 “盛世” 都非永恒,当传统治理模式无法应对新挑战时,衰落便已悄然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25-5-3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七年,岁在己卯,皇帝的仁德广泛施及,蜀地安宁和睦。当时,巡抚是黄冈的王大人,巡按是义乌的虞大人,他们齐心协力,施展谋略,使百姓安居乐业。在建立了伟大功业之后,他们开始考察各类野史杂记。想到蜀地处于西南方位,号称天府之国,自从大禹开启夏朝,尹吉甫辅佐周朝,这里的功勋业绩非凡,遗风也颇为久远。《尚书》中对典章制度、四方贡赋记载十分详细,《诗经》里对江汉之民的歌咏声韵流芳。这就是蜀地文献的由来,实在是历史悠久啊!
秦国凭借蜀地的富饶,兼并了其他七个强国;汉朝借助蜀地的力量,最终统有天下。于是司马相如、扬雄、左思、任文公等人,各自记述所听闻的事情,用来保存旧有的典章。到陈寿另外记载蜀地的耆旧人物,常璩完备地记录《华阳国志》,再到赵抃汇集古今之事,张唐英编纂《蜀梼杌》,唐求辑录《图经》,李文子撰写《蜀鉴》,这些都极力搜罗资料,足以流传后世,起到劝诫和示范的作用。
我明朝国运恰逢嘉靖、隆庆年间,道德教化大为弘扬,人伦事物清明显扬。当时有玉垒的王大人、升庵的杨大人、方洲的杨大人,他们都展现出非凡的文采,各自著书立说,尽显才华,达到精妙的境界。然而他们虽才华高超,但综合考核或许有所疏漏;年代久远,书籍也多有模糊不清之处。况且自那时起已相隔四十多年,世间治理的策略、时政的变革、征辟贤才的显著事迹、科举中第的连续盛况,如果缺少记载,后人将如何考证?
于是发文让叙州府同知魏朴、成都府推官游朴以及文人董良遂、戈一龙、刘止、彭师古、杨秉钺、李承雾、彭应元等人,在濂洛大儒祠开设编纂机构,搜集旧时事实,广泛采集诗文。各个郡县都以文书上报资料,成都府知府张大器、成都县知县印一中、华阳县知县唐栋,都收集典籍、供应物资,日夜勤勉。经过五个月,初步编排完成。
接着发文给现任左布政使刘庠、右布政使李江说:“商议决定,熟悉蜀地情况并施展谋略,你们应统筹负责此事。” 又发文给提学副使郭棐说:“广泛激励学官,整理阐明旧时典章制度,这是重要的事情,由你全面校订,以完成这项工作。” 郭棐接到文书后心中惶恐,只怕不能胜任。在秋末,科举考试事务结束后,才开始审阅书稿。于是感慨道:“壮丽的蜀都,赫赫有名的文献典籍,这里是圣贤神明汇聚之地,是金躔玉垒的深奥区域。编纂这部省志,实在是重大的任务,怎么能轻视呢?”
于是紧闭房门,日夜穷究,殚精竭虑,删去错误、订正不实之处,去除繁杂、补充缺漏。又过了五个月,才宣告完成。当时御史虞公任职期满入朝,由现任御史福清的薛公接替。薛公到任后,积极致力于此事,更加谨慎、专注。庚辰年新春,将完整的书稿呈上,巡抚和巡按都回复说:“可以。” 珍视这部重要典籍,并且告诫刻工,要彰显过去的美好,为后世提供借鉴。郭棐恭敬地撰写了这篇小序。
序中说:轩辕划分州域,神禹建立功绩,周秦年代久远,疆土分合变迁。巍峨的蜀都,百姓得以繁衍。伟大的唐朝啊,这里是天府之域。(此为)述沿革第一。远古之时,炎帝任命官员,校正天文历法,星辰有序,七政始定。光辉灿烂的鹑首星次,正处于蜀地之西。观察星象变化以授民时,奠定了这西南之地。(此为)述分野第二。雄伟的蜀国,山脉蜿蜒如龙蟠。西边是高耸的岷岭,东边以夔门为险阻。来关高耸与云霄相倚,剑阁云雾盘绕。这里堪称金城,唯有以德行守护才能安宁。(此为)述形胜第三。蜀地的城池高大坚固,气势如凤凰翱翔。祥瑞有灵龟出现的征兆,道义上要慎重对待如虎牢般的险地。各个郡县连绵相连,城墙高大雄伟。永远作为保障,长久屹立在江边。(此为)述城郭第四。蜀地自古以来人口众多,周朝时跟随武王在牧野誓师伐纣,汉朝时助力驱赶项羽的残余势力。如今世道清明,应当体恤百姓的艰难。怎样使人口繁衍,这关系到国家命运。(此为)述户口第五。蜀地号称肥沃的土地,养育着众多百姓。这里的田地属上等,赋税也应公平。应摒弃苛捐杂税,使城市富足。这在于地方官员,要一心一意。(此为)述田赋第六。赫赫有名的大禹功绩,在石纽山发祥。威武的昭烈帝,身为汉室后裔得以昌盛。伟大的正统地位,彰显着灿烂的徽章。帝王霸业的历程,树立了我们的纲常。(此为)述国纪第七。岷山与峨眉山相对耸立,作为屏障非常重要。献殿开始受封,崇尚诗礼。谨慎遵循诸侯的制度,恪守忠孝。与三代的美好相媲美,如同山河般长久。(此为)述藩封第八。时代变迁,忠诚与文德交替开创。蜀地对应井宿和参宿,风气多质朴憨厚。风俗淳朴,士人则洒脱不凡。去除浮华回归淳朴,责任在于整治。(此为)述风俗第九。岷山与峨眉山高耸,长江与汉水浩荡。水蕴含着廉洁谦让的品德,山能分辨阴阳。灵秀之气汇聚喷发,云雾升腾。这西南之地郁郁葱葱,如锦绣交错、蛟龙翱翔。(此为)述山川第十。山川湖泽蕴藏丰富,物产由此而出。作为国家的地方,献上珍贵的特产。蜀地适宜种植桑麻,收获颇丰。有所节制以使百姓富足,这是君子的考量。(此为)述方产第十一。设置官职、划分职责,是国家的制度。严格规范官位设置,谨慎谋划。事物有弊则加以整治,盛大时则作为典范。君子身处其位,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此为)述公署第十二。汉代尊崇经学,文翁教化蜀地,可与齐鲁相媲美。以仁爱熏陶,以道义培育士人。在圣明之世,遵循准则。如同棫朴、菁莪般人才众多,文采斐然。(此为)述学校第十三。贤能之人所到之处,便有相关的建筑创立。按时视察,也调节劳逸。锦官城巍峨,筹边楼屹立。往昔的典范如在眼前,后来者可与之相比。(此为)述宫室第十四。《易经》重视抵御强暴,《诗经》赞美建造桥梁。百姓不应为渡河忧虑,边境要有堤防。郑舆并非因施惠而被铭记,张铭的功绩则恰当可嘉。按时建成并谨慎守护,最终必定美好。(此为)述关梁第十五。伟大的大禹功绩,显赫的江渎之神。祭祀之事非常庄重,德行的美好如光芒照耀。所有的祭祀,都属于常法。适时、恰当,不淫滥、不亵渎。(此为)述祠庙第十六。昭烈帝经营的惠陵,高大雄伟。禁止随意采伐,尊崇其封土。作为管理的关键,众多贤哲长眠于此。若他们能在九泉之下复生,应按时修缮,不让其荒芜。(此为)述陵墓第十七。壮丽的区域,雄伟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记载。山陵与河谷时常变迁,桑田与沧海交替变换。以这有限的事物,看待那无尽的变化。因名称而引发思念,如水流般无穷无尽。(此为)述古迹第十八。帝王治理国家,设置官职、划分职责。官位有高低之分,道义上休戚与共。如何不扰民?唯有以仁爱为急务。这里有借鉴和警戒,众多官员应谨慎。(此为)述职官第十九。兢兢业业掌管枢要,光彩照人的官员。长久树立功勋,伟大的功绩彰显。每个时代都有守法循理的良吏,继承先辈的步伐。光辉的名声,照耀这西方之地。(此为)述名宦第二十。追溯蜀地的山川,学子们远道而来求学。岷山与锦水,代代都有贤人的踪迹。如鸿鹄高飞,如凤凰栖息。悠悠的美好足迹,为江山增添光彩。(此为)述流寓第二十一。通过科举选拔贤能,制度始于唐朝。从宋朝到明朝,人才辈出,光辉灿烂。如凤凰在高梧上鸣叫,如骏马在康庄大道上奔腾。选拔人才的盛况,前代很少能相比。(此为)述科第第二十二。岷山与嶓冢山孕育精粹,长江与汉水焕发光灵。如虎啸风声凛冽,如龙腾云雾蒸腾。众多的王公大臣,文雅的名卿。品德美好,堪称国家的栋梁。(此为)述人物第二十三。周朝歌咏《白驹》,庄子珍视灵龟。秉持明智,涵养天性。白云苍茫,紫芝繁茂。永远铭记,不追求荣耀与名声。(此为)述隐逸第二十四。百行的根源,万事的纲纪,唯有孝义,是君子所践行的。有的上表陈情,有的涌泉报恩,有的漆身明志,有的终生坚守。顺应变化虽有不同,但美德同样芬芳。(此为)述孝义第二十五。《关雎》开启歌咏,长江与汉水传播风化。守寡的节操之人接连不断,这是大地所孕育。怀揣美玉,忍受困苦,始终保持美好。这些贞洁的女子,时代不同但名声崇高。(此为)述列女第二十六。眉峯与云台,是仙灵汇聚之地。奇异的记载,在天地间实在繁多。僧徒遵循佛教教义,岁月漫长,轮回不息。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世间为何如此沉迷?(此为)述仙释第二十七。国家任用军队统帅,是为了使百姓勤劳。若不施展谋划,如何辅助治理。蜀地山川险要阻塞,奸邪之徒时常侵扰。安抚和肃清,实在依靠伟大的功勋。(此为)述经略第二十八。盗贼出没之地,多有奸恶之徒。灾祥的到来,俨然警示要修身反省。凡是细微之事,都与时政有关。搜集毫无遗漏,以此作为借鉴。(此为)述杂记第二十九。天地融合,沱江与潜水孕育灵秀。都展现出非凡的文采,各自吐露精华。源头开启于四位贤人,流派繁衍出众多英才。岂止是蜀地的珍宝,实在是国家的栋梁。(此为)述艺文第三十。
总之,省志的类目有十项,郡县志的类目有二十二项,经略志的类目有二十一项,杂记的类目有五项,文的类目有二十五项,诗的类目有十四项。总共三十六卷。体例依旧,同时兼顾记录新发生的变化。只是我能力有限,见识浅薄,希望有名的贤能之士,能完善我尚未做到的部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