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255|评论: 1

许龙/文 漫话临邛古城鼓楼

[复制链接]

      小时候我在永安场小学读书,就听老师说过“邛崃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给小小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大了到邛崃一中上高中,工作后在邛崃县政府办公室上班,与鼓楼近在咫尺,才发现这座古楼虽多次维修搬移,但仍是临邛古城保留至今的古建筑遗存之一。
      据《邛崃市文物图志》,鼓楼始建于明代,又名谯楼,兼具报时功能(邛崃人又叫钟鼓楼)。嘉庆版《直隶邛州·营建志》载:“明成化十九年改邛州,直隶布政司……其前为大门,曰谯楼……后兵焚尽毁。”又据民国《邛崃县志.公署》载,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州牧萧恒重建于县城中心十字口。乾隆十一年(公元1776年),知州事叶体仁……重新修建。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知州事胡廷章又予培修。”楼上分挂“迎晖”“接云”“和煦”“涵濡”四块大匾。其后鼓楼毁于火灾。现存鼓楼为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再次重建,曾有檩记“咸丰五年奉政大夫知邛州金旃建”墨书。
      1957年秋,原本坐落在城中心东、南、西街与政府街交叉十字口的鼓楼,因影响交通,不利于街道扩建,用两个多月时间将其整体搬移至今瓮亭公园内红荷池东侧。
      1982年3月,鼓楼被邛崃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邛崃县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因鼓楼融合了明、清两代川西建筑的典型风格,在四川各县中罕见,将瓮亭公园内的鼓楼移至城中心十字口北侧,以体其城市地标性建筑特点,移动鼓楼又提上了县政府的议事日程。
      据原城建局局长李旭葵老师《鼓楼搬迁记》一文称,1987年12月中旬,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国内著名建筑专家赵长庚带领研究生专程到邛崃,设计绘制出施工图并在鼓楼工地义务指导维修施工。由于鼓楼1957年搬迁到公园时楼梯被毁坏,重建的楼梯与原尺寸不符,现在的鼓楼楼梯就是按照赵教授设计施工修复的。鼓楼二层楼上的西南角,原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的铁钟一口,考虑到安全问题,在整修时将铸钟移置固定在鼓楼底层左边。成都市建委拨出的10万元专项资金,鼓楼搬迁整修共开支8万多元,剩下1万多元在文君街口根据赵长庚教授设计,新建“文君故里”牌楼和对文君街古街古房进行维修。从 1987年11月正式破土动工,到1988年4月底,历时五个多月时间,鼓楼整修装饰施工基本完工。
      那时我在县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听主任吴代聪讲,鼓楼搬移工程分三步施工:第一步将老钟鼓楼依结构顺序自上而下拆卸,之前把各构件进行编号,即用毛笔蘸红漆画一个圆圈填上数字,以便安装时查找;第二步将被拆下来的大钟、各种木料、榫卯等部件由专人用两台架架车拉到人民广场的临时工棚,对照清单进行清理、对号、防蚁、分类堆码保管,派专人24小时看护;第三步采用拆旧复旧、修旧如旧的古建施工法进行复原重建。后来有人对钟鼓楼前七后八的台阶有看法,说“七上八下”对八个台阶相对的县政府不利,后来吴主任解释,这是对1987年完成钟鼓楼转移之大事的纪念性说法,让我多做解释工作。
      再后又听原文管所所长陈炽昌说:“鼓楼起初的作用主要在于作息推时,作为民间建筑,它有别于宫廷建筑和官方建筑。搬迁后采用素筒瓦和绿色简边琉璃,16根大柱采用黑色土漆,二层花栏杆为猪肝色。总之,修复后的建筑特色与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民间建筑定位吻合。”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钟鼓楼受损倾斜。邛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对钟鼓楼受损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维修指导意见。不久,由何鼎康递交的《5·12汶川地震鼓楼受损维修方案》中标,并成为震后维修的责任人。听何鼎康本人介绍,维修方案采纳了刘廷栋、胡立嘉等8人的意见,采用现代液压技术和人工修复回正的施工办法,特别对向西北偏移10公分的第4柱进行了精心校正,对柱上的龙脊受损部分以及其它轻微受损部位均予以修复、加固,最后再为16根大柱重上了一道土漆。
      今之鼓楼坐北向南,重檐九脊歇山顶穿斗抬梁木结构建筑。建于青石台基之上,台基呈四方形束腰须弥座式。南北长16米,东西宽13米,高1.2米。台基上外沿砌扶手栏杆,望柱前端置雕花石鼓。鼓楼面阔三间四柱10.5米,进深三间四柱10米,通高15米。鼓楼由12根檐柱和4根内经柱共计16根立柱共同支撑两层楼面。柱径0.58米,素面圆形石础。每根内经柱分别与一根角柱和两根檐柱结成井口四个,井口间穿枋锁口抬梁结构,支撑腰檐和上层楼面,搭建楼欠,铺设楼板。4根内经柱直通顶层构成上层檐角柱。七架梁,穿斗抬梁结构。楼层四面装饰木格花栏。九脊歇山式屋顶,上覆素筒瓦、灰塑正脊两重,两端饰陶雕鸱吻。束腰葫芦形宝顶,下部装饰仰覆莲瓣。宝顶四下系以铁链。垂脊、戗脊以及腰檐戗脊上灰塑图案。鼓楼外形上小下大。上层屋面高而窄,下层屋面(腰檐)薄而宽。八只翼角尖锐,弯曲上挑,姿态优雅。下层檐口高6.5米。有木梯通往楼上。上层(含二重屋面)与底层高度之比约为1.23:1,显得敦实厚重。鼓楼底层悬挂一口明代大铁钟,高1.5米,口径1.2米,口壁厚0.08米。拱形钮,钮上两端各铸人面像一个。钟体上铸“皇明嘉靖四十一年四月谷旦”和“晦明有节,作息推时;夙夜匪懈,顽愚自省”四句铭文。该钟为公元1562年所铸钟鼓楼报时之钟,故邛崃当地人又习惯性将鼓楼称作钟鼓楼。鼓楼与邛崃城中心的文君广场、瓮亭公园及紧密相连的棉花街、高水井街、飞龙巷、八宝街、学道街、人民路天然组合,和谐协调,相互辉映,既是临邛古城的代表性地标建筑,又成青年人喜欢的网红打卡点。
      我年轻时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是旅游,国内的省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看过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贵阳的甲秀楼,昆明的大观楼,广州的镇海楼,那些都是全国名楼。家乡的鼓楼虽然没有它们那样声名显赫,但其古朴的全木结构,木与木相交处以木齿相咬合,不见一根铁钉,结构巧妙,配之飞檐画栋和名题匾和轻盈、美丽、多姿的轮廓,不愧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临邛古城遗存的历史文化瑰宝。
20250531154921front2_0_7417959_Fu0k-FnpyzcqJHh0nYaVjx6p31lP.jpg
20250531154921front2_0_7417959_FpJalwBKeu1grNY5cUjrML0QtFNu.jpg
20250531154921front2_0_7417959_FjLW5kQz4O-dXqj11qaIOmiKcGPI.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5-31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