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033|评论: 0

[生活资讯] 一个村卫生室的5A级进阶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卫生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3〕7号)工作要求,将2017年十三五规划建设的东方社区卫生室打造为300平方米的5A级村卫生室,形成“三化一体”的创新模式,成为践行国家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政策的鲜活样本。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全国超过55%的诊疗量,尤其在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控和基本公卫服务领域发挥核心作用。以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东方社区为例,该社区地处成都市“青新通风廊道”核心地带,是川西典型的涉农社区,幅员面积6.56平方公里。2023年调查显示,辖区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达80%,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不足60%,这些数据折射出基层医疗面临的三大共性挑战——服务效能有待提升、资源分布结构性失衡、健康干预前瞻性不足。

IMG_2728.JPG

  为响应国家“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医改部署,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卫生院严格遵循《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的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和培训“八统一”标准,在姚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的东方社区卫生室创新构建“标准化建设筑基、同质化服务提质、精准化公卫赋能”的三化融合模式。该模式实施后成效显著,2025年2月东方社区卫生室以优质服务能力、规范管理体系和创新健康干预机制,顺利通过成都市5A级村卫生室评审。

  创新服务设施 打造便捷温馨就医环境

  依托《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按照“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标准,其建筑面积从100㎡扩至300㎡,卫生室经全面升级改造,功能区布局合理,除了卫生室标准的七区以外,还涵盖有残疾人康复训练区、智慧健康管理中心和中医特色诊疗区,室内环境温馨整洁。

QQ图片20250417085151.jpg

  优化人员配置 提升医疗服务专业水平

  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通知》,率先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医师1名。配置专兼职人员6名,含主治医师1名、执业医师1名、康复技师1名、药师1名和健康管理师1名。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工作人员每月定期参加姚渡镇卫生院组织的培训与工作例会,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卫生室发展增添动力。

  拓展服务模式 满足居民多元健康需求

  东方社区覆盖常住居民7200余人和两所学校共6000余名师生,作为姚渡镇卫生院管理的一体化村卫生室,由卫生院通过建立医师定期下派机制,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门诊诊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针灸、火罐、敷贴等20余种传统中医适宜技术,引入国家级非遗李氏杵针疗法,推出中医药特色制剂,增设中药熏蒸、中医音乐疗法等特色服务项目。同时,卫生室还将服务范围延伸至残疾人康复理疗领域,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针对疑难病症,通过搭建与姚渡镇卫生院、区人民医院的三级远程会诊平台,并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此外,卫生室还推出夜间6至9点延时诊疗服务,全方位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健康服务需求。

IMG_1304.JPG

  深化公卫服务 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水平

  青白江区姚渡镇卫生院严格遵循乡村一体化“八统一”原则,紧扣乡村医疗卫生改革方向,从资源分配、组织建设、人员管理、药品供应、信息管理、绩效考核等八个方面实施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常态化监管与考核机制,以动态监督、量化考核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标准统一、质量稳定,切实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组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阳光康复家庭医生团队,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提供全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为居民建立6552份健康档案,建档率90.89%,家庭医生签约3695人,签约率达51.26%,其中重点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95%。此外,在管高血压患者369人,规范管理率81.02%;在管糖尿病患者153人,规范管理率80.39%,有效提升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同时,协助卫生院开展预防接种、儿童及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国家基本公卫服务,还联合区妇保院、东方社区居委会举办“欢乐亲子时光共筑成长乐园”亲子沙龙活动,助力儿童心理健康。

QQ图片20250417085255.jpg

  探索互联网+ 构建健康智慧医疗服务

  建立“小姚”健康管理中心,打造全方位智慧健康监测平台,积极推进医防融合服务,实现“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借助智慧健康监测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居民健康数据的高效采集与分析,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并迅速干预。通过推进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意识,促使其养成健康行为,强化慢性病管理,增强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居民满意度。

  截至目前,中医适宜技术增至20余项,康复服务达482人次,转诊效率提高50%。东方社区卫生室日均诊疗量增至40余人次,年度门诊突破万人次。2024年群众满意度达92%,较上年提升12%。2022年获评成都市4A级村卫生室,2025年2月获评为成都市5A级村卫生室。

  肢体残疾二级的周大哥,近十年健康状况持续恶化,2023年四肢无力、肌肉萎缩,长期依赖轮椅。东方社区卫生室残疾人康复之家建立后,为其建档、签约家庭医生,开展中医理疗与中药汤剂综合治疗。2024年周大哥已能自行行走,右上肢抗阻力增强,不需要家人长期照料,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重燃对未来的信心。

IMG_1285.JPG

  为医疗服务效率和健康管理效能,姚渡镇卫生院积极探索智慧医疗管理服务。目前,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小姚”用户4.7万人,家庭医生团队参与定期随访管理和日常健康监测。“小姚”平台监测的异常数据实时推送,家庭医生结合日常随访管理情况分析,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必要时提供上门诊疗、紧急救治及疾病跟踪转介等干预服务。

  据了解,该模式通过“小空间大功能、小团队大服务”的创新实践,为城乡接合部村卫生室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宝贵经验。获得上海市残联和广西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现场调研肯定。

  科学合理地规划出诊断室、药房、治疗室等多个功能区,精细化的功能分区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提升了其就医体验。小型村卫生室可借鉴紧凑实用布局,通过空间规划,满足基本医疗务、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需求;大型卫生室可拓展优化功能区,如增设延时诊疗窗口,开展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特色医疗服务。为残疾人配备的康复训练器具,也为不同规模卫生室康复功能区建设提供参考,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与多样性。确保不同规模的卫生室都能为特殊群体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支持。

  以“大学生村医计划+医院骨干下沉”模式破解人才短缺难题。一方面,通过积极响应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注入新生力量;另一方面,姚渡镇卫生院骨干下沉坐诊、培训与指导,传授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同时,鼓励和支持乡村医生参与医防融合工作,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参与医院组织的培训、工作例会及各类能力提升培训,乡村医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24岁的熊迁医生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医,已独立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这种人才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乡村医疗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夯实基层医疗服务人才基础。

IMG_1290.JPG

  姚渡镇东方社区5A级村卫生室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公卫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服务设施建设、人员管理、服务模式拓展、公卫服务深化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村卫生室建设和基层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东方社区卫生室的蜕变,正是国家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政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从“政策文本”到“实践场景”的转化过程中,通过“标准化建设筑牢根基、同质化服务弥合差距、精准化公卫织密网络”创新服务模式,为破解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这启示我们:只有将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创新探索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激活健康乡村建设的“末梢神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