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兴贤街有个升庵巷,因明代状元杨慎在此居住修《邛州志》而得名。清嘉庆《直隶邛州志》载:“杨慎曾于邛州兴贤街置有舍宅。”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四川新都。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升庵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书400多部,给后人留下2000余首诗词。他写的《全蜀艺文志》《云南通史》等是其代表作。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冬,杨慎第四次返川,与挚友邛州太守梦德、大邑县令吴兴、邛州举人王葵偕游白鹤山和大邑雾中山,留诗多首。他的《游鹤林寺》诗和《坦上翁传》,曾刻石于邛州鹤山祠内,可惜均毁。他应开署邛州的上川南道兵巡陆稳之请,作《四川建昌兵备道题名记》,刻石于邛州上川南道署衙前,记述了西蜀宪司整饬兵备,设置东达、叙泸、安绵、松蕃、威茂、建昌六个兵备道的情势,指出上川南道曾在邛州“建节开府”的这段史实。
在邛州寄寓期间,杨慎受知州之请主纂《邛州志》,范宣卿观察新裁,这可能是邛崃早期的地方志书。
最近,从《成都市志》公众号上看到徐强撰写的《来!看看500年前四川学霸的“高考”试卷》文章。文中记述了明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礼部循例在京师会试,杨慎成绩名列第二。当年四月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考了一场策问,题目是《创业以武,守成以文》。杨慎的文章深得考官和皇上认可,明武宗将杨慎列为殿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文中还附了500年前这位四川学霸的“高考”试卷图照,十分珍贵,特转发大家学习欣赏。
注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