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涡阳县两名银行工作人员因接受客户请吃一碗面被单位处理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涡阳农商行6月8日通报,青町支行两位客户经理于6月6日中午与贷款客户在当地某干扣面馆共同用餐,餐费由客户支付。该行认定此行为违反《员工行为负面清单》“不得参加管理服务对象组织的可能影响履行职务的宴请”之规定,对两人分别核减绩效3000元,对负有管理责任的支行行长核减绩效1000元。
事件曝光后,涡阳农商行强调此次处理是“风腐同查同治”的具体举措。通报指出,两名员工虽已退还餐费并提交书面检讨,但行为发生在全行集中开展学习教育期间,暴露出部分员工“思想不重视、公私界限不清、规矩意识淡薄”等问题。该行表示将深入调查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视情况进一步处理,并要求全体员工汲取教训,坚决摒弃“小事小节论”。
对此事件,网民看法不一。有的网民支持银行严格执纪,认为“金融行业必须严守廉洁底线,一碗面看似小事,背后可能隐藏利益输送风险。”有的网民则质疑处罚过重,“一碗面几块钱而已,太小题大做。”“宴请的含义是请人吃饭喝酒,吃碗面怎么够得上宴请?”“有点矫枉过正。”
有自媒体分析认为,此次事件的核心,在于“正常人情往来”和“违规接受宴请”的边界到底在哪。“人情”是有温度的,但到了职场,尤其是金融、公务等敏感行业,“人情”就可能变得敏感——因为“人情”背后,可能藏着“利益交换”的隐患。不管这事的处罚合不合理,它都给所有职场人提了个醒:在敏感行业、关键岗位上,“人情”再小,也得先想想“合不合规”。哪怕是一碗面、一瓶水,只要对方是“服务对象”,只要可能涉及“利益相关”,就得多个心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