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车厘子成熟了,猴子们就又来捣乱了……”
近日,雅安汉源县皇木镇松坪村村民向“群众呼声-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反映,近两年当地大量农作物遭到猕猴破坏。汉源县林业局回应,将根据猕猴种群情况和群众的意愿申请猎捕,降低农户损失。
>>丰收季遇“泼猴” 村民损失近十万元
六月,正是雅安汉源车厘子的成熟季,本应感受收获喜悦的汉源县皇木镇松坪村村民们,却为一群“顽猴”愁眉不展。
松坪村六组村民彭女士告诉记者,自2024年5月起,地处轿顶山山脚的松坪村开始频繁出现猕猴破坏农作物的现象。“最开始我们以为是野猪破坏,后来亲眼看到一大群猴子在地里摘水果、扒玉米。”彭女士表示,这些猕猴通常以三五十只为单位群体活动,最多时有上百只。
出现在松坪村的猴群成了“果蔬大盗”,对车厘子、脆红李、玉米、苹果等多种农作物“下手”,冬季食物短缺时还会到村民家门口偷吃晾晒的豆子。
“猴子摇得满山的苹果掉了一地,它们不吃土豆但是会好奇地扯起来,萝卜、白菜也要拔出来……”彭女士称,父母在当地种植车厘子,去年自家的车厘子损失过万元,初步估算附近几个村农户的农作物损失加起来近十万。
(奔跑下山的猕猴)
>>村民困境:驱猴无果 保险理赔遇阻
为了减少损失,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与猕猴开展了“攻防战”。
“它们很聪明,还会派几只猴子望风,一赶就漫山遍野地跑。”彭女士告诉记者,村民尝试过用录音喇叭、鞭炮等方式驱赶,但效果有限。由于猕猴是国家保护动物,村民不敢采取更激烈的驱赶手段。“一开始还挺有效的,时间久了猴子们还会蹲在喇叭面前好奇地研究。”
(遭到猴群破坏的玉米)
更让村民困扰的是,虽然购买了野生动物破坏保险,但理赔过程中存在实际困难。“因为无法证明‘我的庄稼是我的’。”彭女士道出当地村民理赔难的症结所在。
原来为方便耕作或避免土地撂荒,经过口头约定互换或代为耕种责任田的情况非常普遍。时过境迁,这些“君子协定”就成了无据可查的历史遗留问题。当保险公司要求提供土地权属证明时,村民就犯了难。据彭女士了解,目前全村尚无成功理赔的案例。
担忧今年自家丰收的车厘子遭到猕猴“毒手”,村民希望相关单位能采取更为专业的手段,杜绝猴群破坏,保护作物安全。
>>林业局回应:将根据实际情况再次申请猎捕
6月9日,针对汉源县皇木镇松坪村村民反映的猕猴破坏农作物问题,汉源县林业局在平台作出回应。
2024年12月31日,经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县林业局在皇木镇松坪村6组开展应急性猎捕工作,于今年3月19日完成30只猕猴的诱捕工作。但猕猴数量的增长很快,本次猎捕暂未彻底解决猕猴猖獗的问题。待省级猴类种群调控总方案出台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再次申请猎捕,减轻猕猴种群数量过大对栖息地周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
为减少农户损失,汉源县已建立双重保险机制:2024年10月推出的《汉源县农业保险实施方案》涵盖野生动物致害的特色农产品,为保障自身利益,建议村民们咨询农业局购买农业保险。2024年底,县林业局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资金购买的《汉源县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则覆盖人身伤亡及农作物、家禽损失,村民可拨打95589申请理赔。
据悉,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强,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恢复性增长趋势。猕猴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导致其频繁进入人类活动区域觅食。除汉源县外,四川甘孜、阿坝州、绵阳、成都等多地均面临猕猴侵扰农作物的类似问题。
2023年,四川曾印发《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办法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辖区内主要致害野生动物物种特点,结合区域、季节、人口分布及生产生活情况等因素,制定合理、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改变种植结构、设置围栏、生态移民等,配套预算相关经费。对局部成灾物种,可在科学调研基础上,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种群调控措施。(川网传媒·麻辣社区记者:陈玉楼 实习记者:高清颖)
原帖链接: 猴群严重,农民该如何自处[已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