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数万红军将士的热血传奇穿透时空,激荡人心;宜宾李庄同济大学旧址深处,抗战时期“文化脊梁”的坚韧风骨跨越岁月,历久弥新;雅安夹金山皑皑白雪下,红军战士“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铿锵足迹,至今诉说着信仰的力量……巴蜀大地的群山沃野间,一处处红色印记镌刻峥嵘岁月,一部部精神史诗传承先辈豪情。 6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成都举行,为全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锚定方向。全会指出,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提升革命文化传承弘扬水平,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丰富红色旅游体验,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巴中市委书记鲜荣生在参会时特别注意到,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中提出,“打造大巴山——嘉陵江红色文化主题文化旅游风景道”“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这成为巴中红色资源开发的行动指南。 将帅碑林 “巴中革命文物有着‘露天博物馆’之称,发展红色旅游拥有独特优势。”鲜荣生表示,巴中正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全面摸清摸准红色资源家底和现状,出台《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实施综合保护、展陈提升、红色文旅融合等八大行动,持续擦亮“诗意山水·红色巴中”品牌。此外,巴中还将继续开展烈士寻亲活动,“邀请烈士后人到巴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缅怀祭奠,全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老区故事。”他表示。 在全省协同推进红色文化活化利用的进程中,各方力量积极响应。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在发言中围绕“强化内容生产,打造文旅文学精品”提出建议:“我们将引导作家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风光等资源,围绕旅游热点和特色,创造更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文旅题材作品。” 如何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以红色革命历史为背景创作红色文学作品,正是其中的重要方向。”张颖举例谈道,“不仅要将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还要鼓励作家尝试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如旅游攻略类散文、文旅故事会等等,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而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文化阵地,四川文理学院则立足自身特色,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创新之路。 “我们坚持扎根红色沃土、聚力申硕攻坚、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区域发展、培育时代新人。”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黄涛介绍,近年来,四川文理学院积极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深入实施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工程,积极培养扎根革命老区、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两扎根”型高素质应用人才。当前,学校提出以“红色思政”为特色、“红色党建”为根本保障、“建设红色大学”为发展目标,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精神内核。同时,依托“巴山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资源库等创新载体,将红色文化浸润学生成长全过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