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89|评论: 0

[走遍四川] 讀聽評述|梓潼:庙宇与田园 七曲山农旅共生诗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的七曲山大庙,这座承载千年文化积淀的古老庙宇,如今正以其独特的“农旅共生”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在这里,宗教文化与农耕文明相互滋养,传统信仰与现代旅游有机融合,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这一现象不仅值得关注,更应引发我们对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的深入思考。

2ede88c43f5540ae90bf3bbb106934b7~tplv-tt-origin-web:gif.jpeg

文化赋能,让信仰与农耕“共生共荣”。七曲山大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深深嵌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文昌信仰与农耕习俗的交织,使庙宇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可触摸、可体验的乡土智慧。农民将庙会节庆与农事活动自然衔接,香灰入田、祈雨备耕等习俗,展现了民间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也体现了实用主义的生存智慧。

这种文化赋能,恰恰是当前乡村旅游最稀缺的资源。许多地区的农旅项目停留在“农家乐+采摘”的浅层模式,缺乏文化内核。而七曲山大庙的实践表明,真正的农旅融合,必须扎根于地方文化,让游客感受到土地的精神内涵,而非仅仅消费其表象。

d32bd6bfd4194da48c1d67e4cbaf515b~tplv-tt-origin-web:gif.jpeg

产业创新,从“观光游”到“体验游”的升级。七曲山大庙周边的农旅开发,跳出了传统“景区+农家乐”的简单组合,探索出一条更具创意的路径。返乡青年打造的“农耕体验馆”,将文昌文化中的“惜字”传统转化为“惜土”教育;果农将祈福文化与种植技术结合,赋予农产品文化附加值;民宿主人用影像记录庙宇变迁,让游客在住宿中感受历史脉络。

这些尝试,正是乡村旅游从“低端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的生动案例。乡村振兴不能仅靠政府投资或资本驱动,更需要激发本地人的创造力,让农民成为文旅融合的主体,而非被动参与者。

ad246b1272ed4f9f9dce4f7bad90f6dc~tplv-tt-origin-web:gif.jpeg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自觉”与“产业智慧”。七曲山大庙的农旅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两点重要启示:

其一,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许多乡村在开发旅游时,盲目模仿网红模式,导致同质化严重。而七曲山的成功,恰恰在于它没有割裂传统,而是让文化自然生长于产业之中。乡村振兴必须重视地方性知识的挖掘,让文化真正“活”起来。

其二,产业融合需要创新思维。 农旅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要让农业、文化、旅游形成有机互动。七曲山的经验表明,只有让农民成为文化传承和产业创新的主角,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ce9c9bd6dc70417ea4f2386cfd04af3f~tplv-tt-origin-web:gif.jpeg

乡村振兴的“七曲山样本”。梓潼县七曲山大庙的农旅实践,展现了一种可能的乡村振兴路径——尊重文化根脉,激发民间智慧,推动产业创新。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带动了地方经济,更在于提供了一种“文化—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模式。未来,如何让更多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共生之道”,或许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 李崛 东华



本期责编:苏东华

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954460036@qq.com


[size=0.706em]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