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14|评论: 0

[原创] 是谁在批量制造“厌学小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4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些被骂“矫情”的抑郁孩子,背后藏着多少大人看不见的伤口?凤凰网那篇《25家休学中心接不住2800万抑郁青少年》的文章,直接撕开了当代教育最残酷的遮羞布。


32fa828ba61ea8d3faaddf6e96b43c5e241f581e.jpeg@f_auto

最近刷到个视频,家长当街抽打蜷缩在地的孩子,边打边骂“装什么抑郁”。评论区居然还有不少人附和:“我们小时候挨打更多,现在小孩就是太金贵”。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调,和“禁手机治百病”的馊主意,本质上都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只要按大人的规则动,就不该有情绪,更不该生病。


c2fdfc039245d688fc501feea67c710ed31b2473.jpeg@f_auto

但真相是,这些孩子早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李蔚咨询师13年见过3000多个家庭,她说得特别扎心:“等孩子休学了家长才着急,就像等心脏停跳了才想起装支架”。有次她接待个初三女孩,书包里装着安眠药和诊断书,家长还在抱怨“她就是不想中考”。这种时候,你跟家长讲“要多理解孩子”,就像对溺水的人说“你要学会游泳”。


更让人心寒的是,很多家长把孩子当“人形绩点机”。有位妈妈带女儿来咨询,全程都在说“她以前考年级前十的,现在怎么堕落成这样”。可当李蔚问孩子“你最近开心吗”,女孩突然崩溃大哭——原来她已经三年没睡过整觉,每天靠咖啡续命,手腕上全是自残的疤痕。这些细节,在家长眼里不过是“青春期叛逆”。


4610b912c8fcc3ceb7a2bb4291fbda98d53f20aa.jpeg@f_auto

但别忘了,这些孩子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看着父母刷手机到凌晨,听着“别人家孩子”的传说长大,还要在“双减”和“内卷”的夹缝里求生存。当他们鼓起勇气说“我撑不住了”,得到的回应往往是“现在的孩子就是吃不了苦”。就像让沙漠里的骆驼继续驮货,却怪它不肯奔跑。


有次李蔚让家长和孩子角色互换,让父母体验被24小时监控、被比较、被否定。结果不到半小时,有位爸爸就摔门而出:“这根本不是人过的日子!”可他的孩子,已经过了整整六年这样的生活。


现在每次看到“少年自杀”的新闻,评论区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但我想问:当我们把孩子逼到必须用极端方式才能被听见,到底是孩子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那些在深夜偷偷哭泣的孩子,那些把诊断书折成纸飞机的少年,他们需要的不是“坚强点”的鸡汤,而是一双能接住他们眼泪的手。


前几天在公园看到个场景:一个小男孩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他妈妈在旁边催“快走,你作业还没写完”。男孩突然抬头说:“妈妈,蚂蚁搬家是不是也在逃课?”这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那些抑郁孩子的绝望——他们连当只自由搬家的蚂蚁,都是奢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