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学生主体教师向导”关系是教育现代化改革不二法门
“学生主体教师向导”关系的内涵
“学生主体教师向导”这一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引路人,在学生自主主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的过程中,发挥向导服务的作用3。学生作为具有独立自主相互协作意识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其个性与共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
为何它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不二法门
符合教育本质与学生成长规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力更生以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把握个人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的健康力量3。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主体性会逐渐觉醒,能力也日益发展。“学生主体教师向导”的关系尊重学生的这一成长规律,教师作为向导,能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引导,避免学生陷入误区,提高学习效率3。
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在入学时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美国学生差距不大,但大学毕业时显著下降,而美国学生则有显著提高3。“学生主体教师向导”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探索和批判继承知识,教师作为向导,能引导学生在批判学习间接知识和探索思考结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局限3。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摆正“学生主体教师向导”的关系,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的思维直奔主题;采用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采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2。
如何摆正这一关系
教师转变角色观念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服务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3。
提供有效引导和服务
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实际,将知识最近区域与学习目标链接起来,提供全面的搜索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教师要凭籍自己的经验,提醒和防止学生走入陷阱和误区,但非紧急情况不强迫学生服从和接受4。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平等、互助、友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全面发展3。
综上所述,摆正“学生主体教师向导”关系,能够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对教育现代化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确实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不二法门。
…… …… ……
向导教学法实验推动全球教育转型
向导教学法简介
向导教学法由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主持教学研究实验,江苏油田技校政治教研组实施相关方案探索。该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处于认识和实践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掘培养人自身潜在能力为教育目标。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4大教学环节,即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辨演练、归纳总结,还有5项教育基本原则,包括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向导性原则、教育全面性原则、自学主导性原则、素质发展性原则。该教学法普适于各级各类理论和实践教学,且不限于教学设备和条件要求,是国内最早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实验,相关学术交流文章还向国内外教育领域广泛传播和推广3。
向导教学法实验对国内教育转型的推动
改进传统教学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政治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向导教学法实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恢复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权利,改进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国内教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提供了实践范例34。
早于其他主体性教育实验
我国主体性教育实验中,“向导教学法”实验早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1992年在小学开始的主体性教育实验,且其实验层次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验内容涉及多种社会学科,进而向学校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发展,为国内教育转型提供了早期的实践经验和参考3。
向导教学法实验在全球教育转型背景下的意义
契合全球教育转型趋势
当前全球正面临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变革,如人工智能正引领全球教育变革,强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向导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与全球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转型趋势相契合,能够为全球教育转型提供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参考123。
为不同类型教育提供借鉴
向导教学法普适于各级各类理论和实践教学,不限于教学设备和条件要求,这对于全球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资源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借鉴意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考向导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推动本国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然而,要真正实现向导教学法实验推动全球教育转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了解和认识向导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同时结合全球教育转型的新趋势,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向导教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