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在重庆北碚区缙云山麓的苍翠怀抱中,嘉陵江以温柔的"U"形臂弯环抱着一座名为金刚碑的古镇。这里静卧了三百余年,见证了从偏远山村到商贾云集,从文人荟萃到重归沉寂,再到如今焕发新生的历史变迁。距离北碚城区仅五公里,却与喧闹的都市完全是两个世界。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到了清同治年间,金刚碑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行业帮会"七帮会"成立,协调着庞大的运输网络,沿江而建的商号、客栈、茶楼、酒肆达数百家。青石板街道两侧,米行、油坊、铁匠铺鳞次栉比,川剧锣鼓在戏台铿锵作响,龙舟竞渡在江面劈波斩浪,元宵花灯映亮古镇夜空。极盛时商栈逾千家,民间传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繁华盛景。
老舍租住在名为"多鼠宅"的陋室,在昏暗的油灯下完成了80万字的《四世同堂》;梁实秋奔波于市区与古镇间,写出了颇具哲思的《雅舍小品》;翁文灏与裴文中在缙岗新村共同研究北京猿人头骨化石。思想的火花在油灯下迸溅,金刚碑一度赢得了"嘉陵江畔小北碚"的美誉。
随着煤矿枯竭与嘉陵河运的衰落,盛极一时的金刚碑渐归沉寂。时光荏苒,直到2018年启动保护性修缮工程,这座古镇才重新活跃于大众视野。幸运的是,金刚碑的修缮采用了"修旧如旧"的微更新理念。修补坍塌墙体时特意保留部分砖石肌理,清理疯长的藤蔓却留下恰到好处的绿意,朽坏的木梁被同材质替换,新旧木材的色差恰成为时光的刻度。
如今漫步古镇,可见三重空间精妙交融。五百余米青石板主街蜿蜒如旧,两侧穿斗式青瓦房依山就势,数十棵百年黄葛树根须盘绕墙壁,形成独特的"树屋共生"奇观。60多棵古树在修缮过程中得以完整保留,参天的黄葛树环抱着复古的建筑群,漫步其中新旧交织,仿佛穿越时空,难辨是身处森林还是古镇。
飘零巷是另一处值得探访的地方,这里曾是大户人家聚居之处,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建筑风貌。抗战时期更成为文化名人的聚集地,梁漱溟、于右任、傅抱石等名家都曾在此留下足迹,为金刚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