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05|评论: 12

[以文会友] 故乡的坟

[复制链接]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25-7-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沥青切开陈年的静默,
一道新痕,划向深处。
这便是全部了:故乡除了它,
便只是森林,巨大、幽绿,
如缓慢上涨的潮水,
漫过田埂,吞下旧屋的根基。

而道路两旁,唯有坟。
是的,两旁全是坟。
新土还带着湿润的深褐,
旧冢已覆满墨绿的苔衣。
石碑倾颓,名字被雨水泡得模糊,
像大地本身吐露的、沉默的词语。

纸钱的灰烬,是唯一的活物,
在无风的正午,打着旋飘零。
鸦群盘旋,黑色的问号,
悬在森林上空,不肯落下,
也找不到缝补天空的针线。

脚步是唯一的回响,
叩击着沥青与黄土的边界。
路引向何方?前方仍是
更深的绿,更密的碑林。
归途,被两排冰冷的注视夹紧,
每一步,都踩在不知名的余温上。
磷火在暮色里飘起,
模仿着失散多年的,游移的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7-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农村已经被森林覆盖,已经没有路了,所以道路两旁成了葬坟的地方了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7-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万物之灵!去到眼下的农村,即使是大白天,也会令人惶惑不安,看不到几个劳作或行走的人。
这诗读得令人后背发凉,以至于不敢左顾右盼了!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7-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孤洲 发表于 2025-7-2 09:35
人是万物之灵!去到眼下的农村,即使是大白天,也会令人惶惑不安,看不到几个劳作或行走的人。
这诗读得令 ...

是呀,回去在亲戚家住了几天,早上去跑步,两边全是坟,跑了一早上就 不敢去跑了

发表于 2025-7-2 16:4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5-7-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城市化特别是一至三级的中心城市化必然让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消失,现代工业化必然让传统农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消失,前两化的快速发展必然让农民消失,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事实,所以山区农村的现状也就是很正常的现象了,完全用不着去可惜它。如果用文学方法去描写农村就不宜只写农村的荒凉、悲怆的负面现象,这样就会给自己和读者都会造成悲催的心情或感觉;而应采用积极、活跃、快乐的笔法,去描写农村必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这样就会给自己和读者营造积极、愉悦、快乐的心情和感觉,那就更好了。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7-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 发表于 2025-7-2 19:28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城市化特别是一至三级的中心城市化必然让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消失,现代工业化必然 ...

嗯呢嗯呐,要得要得

发表于 2025-7-3 22: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描写的故乡不是温暖的,而是一场穿越死亡与遗忘之地的精神跋涉!故乡已成一个被自然(森林)缓慢回收、被死亡(坟墓)彻底占据的空间!荒凉和压抑诉说的是宿命的荒诞,对存在本质的深沉叩问——“路引向何方?”更是对生命的意义深深的迷茫!。
        意象密集、氛围凝重,文字冷峻,拜读了!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7-4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修者 发表于 2025-7-3 22:00
这首诗描写的故乡不是温暖的,而是一场穿越死亡与遗忘之地的精神跋涉!故乡已成一个被自然(森林)缓慢回收 ...

不愧是文人,点评到位

发表于 2025-7-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君之故乡荒粮田,荆棘丛生年复年。
有心下乡复耕去,不知有无活水源。
田园主人无心耕,是否有意搞流转。
垦荒复耕风险多,担心泥脚深或浅。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7-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陵好山招贱念,秦陵、乾陵免此难。
山民垒个土馒头,孙辈祭祀望空念。
几度春风秋月后,野狐刨洞不少见。
留守老人难慎终,游子窘迫难追远。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7-6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耕文明中耕读传家思想,孕育出道德观中的孝,次慎终追远为核心,甚至演绎出“二十四孝”典范,二十几年前各地重推二十四孝,企图唤回人们重土尽孝的道德自律精神,修复一些危险的道德堤岸。
事实残酷证明:单纯的道德召唤,抵御不了生产关系中人们为何北上南下如潮涌的势头,因为底层百姓也在为家庭,子女们逐梦中,他们的无奈只有调整某些设置,才可能有所补益补。
某种意识上,埋葬死亡的尸骸,也是一种尊重,不让那些为社会辛劳终生的人,暴尸荒野,大概是最起码的慎终吧?坚决支持次民为本,助力发展民生,才是实实在在的追远样!
发表于 2025-7-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踏着乡间小路,望着几分凄凉,带着几度伤感,不禁在想,乡村振兴,带向何方?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