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爷(化名)患帕金森病多年,饱受动作迟缓、步态不稳之苦。一次意外跌倒诱发脑出血,虽抢救成功,却陷入更严峻状态:四肢僵直如被冻结,吞咽说话困难,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面对复杂病情,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展开精准破局。
影像溯源:反复研读头部CT,确认帕金森病进展是僵直主因,而并非单纯脑出血后遗症。
药物验证:左旋多巴测试短暂“解冻”肢体,证实多巴胺系统缺陷。
术后查体
多科会诊: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揪出会厌闭合不全(致吞咽呛咳)、关节挛缩、营养不良等关键问题。
明确了问题根源,医疗康复团队经过科学严谨论证,决定为梁大爷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DBS手术如同在大脑深处控制运动的“开关”附近植入一个微型“起搏器”(直径仅1.3mm),通过精准的电脉冲来调节异常的脑电信号,从根源上治疗帕金森病。
手术画面
手术前,医疗康复团队利用高精度的磁共振(MRI)和CT扫描,如同绘制精密的大脑地图,在立体定向头架下,为手术目标区域进行毫米级定位。
考虑到梁大爷既有帕金森病引起的僵直,又有外伤造成的额外损伤,团队创新性地选择了同时刺激两个关键脑区(丘脑底核双侧靶点)的策略,以求最大程度地改善他的运动能力和缓解肌肉张力。
术中通过临时电刺激观察到四肢张力即时下降,验证电极植入位置精准。
手术成功“解锁”了僵直的身体,但恢复功能还需要系统的康复。一支由不同专业组成的医康护团队紧密协作,为梁大爷量身定制了康复计划:
术后“微调” 手术后并非一劳永逸。医生通过体外“遥控器”,像调试精密仪器一样,不断调整电刺激的强度、频率等参数,为梁大爷找到最佳的“个性化配方”,在显著改善他肢体僵直的同时,精心呵护着他的说话和吞咽能力不受影响。
床旁运动康复
动起来! 运动治疗团队通过专业的关节松动技术、平衡训练和器械辅助,帮助他一步步突破:从在床上艰难翻身,到稳稳坐起,最终在家人搀扶下成功站立。作业治疗团队则设计模拟日常生活的训练,鼓励他主动活动双手,学习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疲劳管理),逐步恢复穿衣、进食等自理能力。
说出来,咽下去! 言语治疗团队运用口肌训练、吞咽功能电刺激和专门的手法,帮助他重新找回发声的能力,并逐步恢复安全的吞咽功能。饮食从细腻的糊状开始,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大大降低了呛咳风险,让他能更舒适、安全地享受进食。
床旁言语吞咽康复
强健身心 心肺康复团队利用功率自行车等设备对其进行有氧训练,增强心肺耐力;呼吸训练改善呼吸效率,让身体更有活力。
心理治疗团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他设定并达成一个个小目标,重建信心,驱散长期卧床带来的焦虑阴霾。
床旁心肺康复
中西医结合助力 中医康复团队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帮助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中药汤剂则根据他的体质和病情进行整体调理,中西医相辅相成,加速康复进程。
在系统干预下,梁大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转变:
从无声卧床到能发声交流;
从肢体完全僵直到能在辅助下站立;
甚至能完成双手抬举触碰物品等日常动作!
他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康复之路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曙光。
供稿:神经外科 孟曦冉
图片:宣传科 谢才刚
文字/编辑:宣传科 田媛
来源:四川省康复医院 省八一康复中心